鞋楦设计与制作(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我国鞋楦的发展

东方文明主要是东亚文明,而东亚文明的代表又是中华文明。以下主要讲述我国鞋楦的发展历史。我国早在唐代就开始使用鞋楦,然而一千多年来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其间虽然历朝历代都有鞋靴制作的能工巧匠涌现,但至今没有流传下来一只接近现代特征的鞋楦。我国第一双现代鞋楦诞生于何时何地?答案已经无从查考,一般认为大体在鸦片战争前后。我国首批鞋楦师傅应该诞生于海外华侨和外商在华开办的楦厂之中。鸦片战争之前,广州作为清朝政府唯一允许对外开放口岸,大批广东人到海外谋生。早期珠江三角洲和广东沿海地区的华侨大部分从事贸易和手工艺行业,在小手工艺行业中又以理发、裁缝和制鞋居多。广东沿海的江门、台山、香山(今中山市)的海外华侨归国后又将技艺传授于当地后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就出生于一个制鞋家庭。中山先生之父孙达成早年在澳门一家葡萄牙人开办的高档皮鞋店中学得一手精湛的制鞋技艺,在澳门省吃俭用地工作,几年之后存得一笔资金,回乡娶妻生子、买田置地,生活从此才得以好转。1842年香港开埠以后,英国先进的制鞋技术传入香港,之后,再由香港传入广州,广州大新路一些百年鞋楦老作坊便诞生在此时。那时,广州皮鞋作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外国领事馆区(今沙面白天鹅宾馆附近)的外国侨民,鞋楦主要供应一些外国洋行开办的皮鞋店。在黑龙江,一些早期在俄罗斯海参崴(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远东鞋楦厂工作的华侨归国后,将鞋楦制作技艺传入了东北地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打开,外国人纷纷进入各通商口岸设立皮鞋店。1851年上海雕刻木匠王阿容因不满当时上海县令的压迫改行转制鞋楦,创立了王记鞋楦作坊并且成功制作出第一双现代鞋楦,之后,其第二代传人顾三生于1876年指导浦东人申炳根自刻鞋楦制成第一双现代皮鞋。王记鞋楦具备相当高的鞋楦制作水平,当时上海的大部分外商皮鞋店,如捷商的拔佳、日商的高冈、德商的美最时、英商的华革等都是由王记鞋楦供货。当时,上海鞋楦行业分工较细:浦东帮专业制作皮鞋楦,绍兴帮专业制作布鞋楦,常州帮专业制作女式翻鞋楦,苏北帮专业制作童鞋楦和后跟。新中国成立后王记鞋楦于1958年和其他几个鞋楦合作社转为地方国营上海鞋楦厂。

除广州和上海外,我国其他通商口岸鞋楦制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天津、汉口、厦门、沈阳、大连、福州、青岛等地鞋楦制作业蓬勃兴起。五四运动之后,蔡元培先生组织了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其中一部分也进入了制鞋行业。邓小平和王若飞同志当时就在法国蒙塔日市的哈金森鞋厂工作(哈金森鞋厂是当时法国最大的胶鞋厂,车间厂房全部由巴黎埃菲尔铁塔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这些厂房如今保存完好)。

据了解,当时也有部分人从事制楦工作,不过后来大部分人都投身于革命事业或改行。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军需制鞋实验工厂开始采用机器刻楦,这是我国首家机械化生产鞋楦的厂家。日军侵华期间,在沈阳、天津、汉口、广州等地开设了一批军需制鞋厂,基本上采用机器刻楦,这也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前大部分军鞋采用日本鞋号的原因。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鞋楦业已经造就了一批技术精湛的制楦名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借鉴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的设计方法,继续提升我国鞋楦设计技术。1965年,轻工业部对全国300万人次进行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脚型测量及数据采集,这次测量采集的数据为后来中国鞋号及鞋楦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1982年轻工业部制鞋研究所(现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前身)根据第一次全国脚型测量数据专门制定了国家标准GB3293—1982《中国鞋号及鞋楦尺寸系列》,2001~2004年,国家科技部又委托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进行了全国第二次脚型测量,利用采集的脚型数据对《中国鞋号及鞋楦尺寸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鞋楦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广东凭借历史悠久的海外关系,最早开始与国外合作。改革开放伊始,在我国投资的众多外资企业中,首家外资企业就是深圳的一家港资手袋厂,该厂随之又增加了制鞋业务。此后,一些港资制鞋企业纷纷落户珠江三角洲,采用“三来一补”的加工方式,使广东鞋楦业面貌一新,许多款式新颖、造型前卫的外销楦型被内地厂家争相仿效。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外资、合资和私营鞋楦制造企业取得快速发展,全国四大制鞋区域(广东、温州、晋江、成都)的鞋楦生产厂家总数超过千家,年产各类鞋楦达20亿双。时至今日,我国鞋楦设计在造型方面已经与世界接轨,但是在楦体的机理性,如功能性、舒适性、健康性等方面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生物力学、人体工效学等高科技在鞋楦上的应用还亟待研究。希望在广大制鞋科研工作者的勤奋努力下,中国的鞋楦设计技术能够走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