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半身裙结构设计原理
半身裙款式变化无穷无尽,但在结构上却有规律可循。不论何种款式,半身裙都是以女性人体腰节以下部位作为结构的基础。从结构的角度来说,筒式半身裙是半身裙中最简单的一款,因此它就成为其他款式半身裙结构的基础,其他款式的半身裙都可在此结构下进行变化而得到。因此,筒式半身裙的结构图就称为基础结构图。
一、女性人体腰部以下曲面特点
标准女性人体下半身的廓形是腰部纤细、腹部平坦、臀翘高、双腿修长。年轻女性不论体型如何,由于脂肪层较薄,赘肉堆积较少,所以臀腰差大、臀翘较高,曲线明显。但人到中年后,脂肪层增厚,皮肤、肌肉松弛,导致体型呈腰粗、腹部脂肪堆积、臀部下垂、后腰部位脂肪层增厚、大腿粗壮等特点,导致中年女性体型较年轻时发生较大变化,许多妇女体型呈梨型或桶型。黄色人种的妇女在年轻时虽然脂肪层较薄,曲线相对较为明显,但多数臀部扁平,臀翘并不理想,体型呈扁平状态。不少人小腹丰满,理想体型较少。不同人种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不同,体型有较大差异。服装除保暖、遮羞以外,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修饰人体,掩盖人体的缺点,展现优点,这也是服装设计的重点。在半身裙设计时,腰部抽褶的形式就不适合腰粗、腹大、腿壮的人。腰、腹、腿不理想的人,半身裙设计应简练并采用深色面料。
二、半身裙基础结构图
半身裙基础结构图是指半身裙中最简单的筒式半身裙的结构图,它是半身裙制图的基础,不同款式半身裙的结构大多数可以在此基础上变化得到。
确定人体的净尺寸以及各部位的放松量是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半身裙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只需测量人体腰围、臀围和裙长三个值,特殊款式及体型可增加腹围、臀高等数据。半身裙结构制图通常只需在臀围处增加放松量,所增加的量应根据流行趋势、年龄、款式、面料、穿着场合等综合确定;筒式半身裙多数较合体,因此臀围放松量较小,休闲类裙子宽松、肥大,放松量较大。
1.半身裙的放松量
半身裙臀围放松量的标准随着时代和流行而变化,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别,但在一段时间内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近几年女装追求合体,放松量较小。结合近年流行,半身裙宽松程度所需臀围放松量的四个等级标准为(表3-1):
表3-1 (单位:cm)
基础结构图以较合体型为制图标准,不同人体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臀围放松量。半身裙常使用的梭织面料基本没有弹性,合体型半身裙的臀围放松量通常为4cm,针织面料或特殊款式的半身裙臀围放松量可以小于这个值(梭织横弹面料:少数面料纬纱加入氨纶,横向有一定弹性,但非常有限)。人体在活动、坐和走动时,臀围尺寸会随之变化。一般人体站立和坐下时臀围尺寸的差量在3.5cm以上,且人体越胖、脂肪层越厚,变化值就越大。由此可见,半身裙臀围放松量应在人体活动的最基本范围内。当然也有的半身裙款式臀围放松量<4cm,但对面料有较高要求,即在人体站、坐、行等最基本的活动情况下,不会使裙子在车缝线处拔缝;当然,针织面料不受此限制。
半身裙的腰围不增加放松量。如果腰围尺寸较松,在人体活动时裙子将会随人体转动,使侧缝、中线离开原有位置,影响裙子的外观。
在制图时,裙长的成品尺寸可分为腰头宽和裙片长两部分。在此,重点对裙片的结构进行分析。
参考尺寸:
2.基础线的绘制
人体左右对称,结构图只需绘制前、后裙片的各一半。
(1)围度线的确定(图3-1):首先绘制围度线(上平线、臀围线、下平线)和前中线、后中线。其中上平线即为腰围的位置,下平线确定下摆,上平线与下平线之间的距离是裙片的长度(L-3=52)。臀高应该根据具体人体确定,我国女性人体的臀高值多数在18~20cm之间;通常情况下,臀高可以取定值,高级定制服装应在调整体型后准确测量臀高。前后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应该在臀围的1/2以上。
图3-1
(2)纵向基础线的确定(图3-2):由于人体前、后、左、右各占人体围度的1/4,因此,在结构制图时,前、后片的围度取值也为1/4,即臀围=H/4、腰围=W/4。
图3-2
人体臀大、腰细,臀、腰之间的差量即为臀腰差,是需要省略的量,即“省量”,这个“省量”在不同的位置应该使用不同手法进行处理,侧缝处的省量采用裁剪的方式处理,前、后裙片上则使用“省”来车缝收进。因此腰围取值:前片腰围=(省),后片腰围=(省);腰侧点起翘0.7cm,前中心点下降0.5cm,后中心点下降1cm,确定腰口斜线。连接腰侧点与臀侧点得到腰臀斜线,过臀侧点画侧摆线(筒裙的侧摆线垂直于下平线)。
3.曲线的绘制(图3-3)
在腰口斜线的基础上绘制腰口曲线,腰口曲线必须与前中线、后中线垂直,这样将对折的裁片展开后,可以保证腰口曲线在前、后中心处光滑、顺直。腰臀曲线要根据人体胯的外部轮廓进行绘制,同样要求腰臀曲线与腰口曲线垂直,并且在臀侧点处与侧摆线光滑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侧缝线。
图3-3
4.腰省的确定(图3-4)
由臀腰差确定的总省量分配在侧缝与裙片之上。裙片上省的数量由省量的大小决定,由于受面料、制作工艺以及收省后外观效果的限制,裙片上一个省的量通常不要超过2.5cm,这样可以保持省尖附近曲线柔和、外观效果好。由此原则,前片省量3.5cm、后片省量4cm都必须设计两条省;这些省分布在腰口曲线的三等分点处,省中心线垂直于腰口曲线。省量的分配应按照省长→省量大、省短→省量曲线小的原则来确定。
图3-4
三、半身裙结构设计原理讨论
理想人体下半身的标准是臀部肌肉发达、腹部平坦,因此在围度上应该后片尺寸较大;但中国女性多数臀部扁平,而腹部脂肪堆积较多,在臀腰附近,前、后的值几乎相同,因此在结构制图上前、后片的围度值相等,即1/4裙片的腰围与臀围是总围度的1/4。
1.腰口曲线
半身裙的腰口曲线是一条光滑的弧线。人体在腰臀部位是一个上小下大近似圆台的形状,但前后的形状有一些不同(图3-5):体前腹部臀腰的差量较小,而体后的差量大,因此对于人体腰臀之间的数学模型来讲,体前腰围与臀围差较小,圆台表面展开后的扇面形弯度较小(图3-5a);体后腰围与臀围差较大,圆台表面展开后的扇面形弯度较大(图3-5b)。比较前、后不同模型的展开图,可以看出b>a。因此所对应的腰口曲线,前片弯曲小,后片弯曲较大。当设定腰侧点的起翘均为0.7cm时,中心点的下降量则后大于前。
图3-5
2.半身裙省的处理
人体臀腰差存在于人体腰、臀之间的四周,但多数集中在腰侧、臀翘和腹凸处,因此在这些部位应将该差量省略掉。“省”首先要满足裙子的功能性,符合人体,其次还要符合现代审美标准,使裙子的功能与美观达到统一。
从图3-6所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体与面料之间的关系:若要将面料做成半身裙,就需要将腰臀之间多余的部分(阴影部分)“省”掉。“省”只能在臀腰差较大的部位收进,以使设计简练。腰侧的“省”可以通过裁剪去掉,其余的省量在裙片上车缝收进,形成狭义的“省”。
图3-6
3.关于“省”的讨论
(1)省量的确定:人体臀腰差即总省量=H-W,在1/4裙片上省量=;如何分配这些量才能使裙子更合体是半身裙结构设计的重点。在这个省量中,应合理分配腰侧的收腰量和裙片上的省量。按照人体测量标准统计,我国女性人体腰侧的臀腰差占整体臀腰差的1/3~1/2,其余存在于腹凸和臀翘处,因此裙片上的省量占其余的1/2~2/3,即1/4裙片上的省量为:
按照本款半身裙基础结构图所给出的参考尺寸得到:3.25cm≤裙片上的省量≤4.33cm。在这个范围内,可根据体型确定具体值。假设两人的臀腰差相等,但体型各不相同(图3-7):一人是扁平型,而另一人体型较圆润。体型扁平的人臀腰差主要集中在腰侧处,该部位的省量(体现在腰臀斜线的倾斜量上)就应大些,而前腹、后臀较为平坦,裙片上省量较小。圆润体型的人体侧倾斜较小,收省量应小些,而臀翘较高,多数腹部丰满,因此前、后片上所需的省量较大。在结构设计时,省量的大小还可以根据所面对人群的年龄段来确定。年轻人往往脂肪较薄,体型多数较扁平,所以裙片上的省量应小,腰侧所留省量大,中年人则反之。
从人体的前、后观察,臀腰差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年轻人腹部较为平坦,且臀翘较高,因此确定前、后省量的具体值时,应依照人体特点确定前片省量小、后片省量大,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以上讨论,在裙片上省量3.25~4.33cm中均衡确定前片省=3.5cm,后片省=4cm。
图3-7
(2)裙片上省量的分配:下装的基础省是位于腰臀之间的纵向省,由于每一条省的量不能超过2.5cm,根据人体特点和前面讨论所确定的省量,每个裙片需设计两条省。省的确定应按照省量大→省长、省量小→省短的原则,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小省角,车缝省道后,省尖附近不会出现鼓包,使外观圆润、平服。
(3)省长的确定(图3-8):省的位置、省量的分配和省道长短的正确取值是相当重要的,它们与人体所在部位的曲线有密切的关系。省的长度由人体的外部轮廓所决定(图3-8a):人体腹部突起较小,支点较高,省应该短一些。臀大肌所形成的臀翘支点较低,省应该长一些;就后片而言,胯部脂肪较厚而显得丰满,且支点较高,此处的省较短(图3-8b),因此后片两省应指向臀部相应的支点,以减少此支点以上面料的余量;可见,后裙片中省长、侧省短是由人的体形所决定。前片中省的长度适当加长可减少腹部的突出感,而侧省设计短一些,两条省的长度有一定差,可使省尖的突起均匀分布。省位的确定一般在等分点处,省的均匀分布可使胖势均匀,成品曲线流畅、圆润,达到较好的外观效果。
图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