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发展史
区块链概念最早起源于比特币。从一般角度看,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可是从技术角度看,它却是一个点对点的去中心化网络平台,而其背后的技术支持正是区块链。
正因如此,才说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第一个场景,被称为区块链1.0版,至今已发展到3.0版。
区块链1.0版以比特币为代表,主要与可编程数字货币相关,如货币转移、汇兑和支付系统等;2.0版以以太坊为代表,主要与可编程金融相关,如股票、债券、按揭贷款、产权等金融领域及其智能合约;3.0版以商用分布式应用(EOS)为代表,主要与可编程社会相关,这时候的它已经超越货币和金融领域,触角已经伸到更大的范围如医疗、文化、艺术、物联网等。从总体上看,目前还处在1.5版阶段。
对实物货币的突破
区块链的诞生虽然只有11年时间,可是如果把目光放远一点,它实际上是人类千百年来对实物货币不断突破的结果。
从人类发展历史看,自从有了产品剩余和商品交换,就有了货币,货币在商品交换和国家财政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媒介作用,直到现在。但无论早期的贝壳、棉布,还是后来的金银直至现在的纸币,都属于实物货币。实物货币具有许多优点,如方便携带、不易仿造、相对容易辨别真假等;但也有许多缺点,如容易丢失、滥印滥发、币种转换困难等。
银行卡作为电子货币,它的出现虽然从实物货币向数字货币迈进了一大步,但依然没有改变实物货币固有的缺点。这突出在两点:一是依然须臾离不开额外支持机构,如背后的银行和管理部门等;二是中心化结构,即由中央控制器通过直接命令或使用权力等级制度来对底层进行控制。不但如此,还由此增加了银行卡伪造、盗刷、转账骗局和诈骗行为的发生。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种种关于克服上述弊端的关于数字货币的研究便呼之欲出,去中心化的海星模式区块链因此应运而生。
在自然界中,蜘蛛是最典型的中心化组织代表,海星是最典型的去中心化组织代表。蜘蛛有八条腿,它的身体由大脑这个中心化结构所控制,如果它断了一条腿,那就只剩下七条腿;如果它掉了脑袋,便不能存活。所以中心化组织也被称为“蜘蛛模式”。而海星由于不存在大脑这样的中心化结构,它的器官都被复制、分布在每个躯干中,所以如果它断了一条腿,依然会是一只完整的海星;如果把它一切两半,还会变成两只海星。所以去中心化组织也被称为“海星模式”。
这是两种生物不同的行为控制方式,很难说谁对谁错。但Ori Brafman和Rod A.Beckstrom在畅销书The Starfish and the Spider:The Unstoppable Power of Leaderless Organizations中认为:首先,当受到外界攻击时,去中心化组织会呈现愈加开放和分散分布趋势,而中心化组织则会呈现出愈加集权趋势;其次,开放系统很容易变异,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再次,人们如果被置于分布式组织,会更愿意去贡献自我;最后,一个行业的去中心化程度与总体利润成反比。总体而言,去中心化组织有着更加顽强的生命力22。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区块链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就去预测它对实物货币有怎样的突破还为时太早;但无论如何,这种海星模式的顽强生命力将被人类充分利用,这从本书后面的介绍中可以得到有力佐证。
区块链的三大应用层次
沿袭区块链发展的三个不同版本,从低到高经历了这样三个应用层次:
即把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当作互联网上的“现金”用于实际支付。一种货币就是一种协议,每一种独立的数字货币都有其自己的去中心化总账,而1973年发明的TCP/IP协议则是互联网的革命性起点。这种货币互联既是区块链最早在比特币中得到应用的理由,也是以后各国中央银行发行数字密码货币的主要模式,能够彻底解决现实社会中因为发行纸币而浪费资源、因为中心化记账而导致安全性和系统可靠性不足以及系统不可控的弊端,从而不仅能把全球信用卡商户的支付费用从目前的平均3%降到1%以下(主要是国际汇款费率高),而且还会把等待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分钟。
从目前已有的几种可以使用比特币的系统如BitPay(巴比特)、CoinBase、Coinfy等来看,虽然它们与信用卡支付系统还不兼容,但已经有许多企业正在做着兼容的事,例如使用移动支付等。由此可见,两者兼容的这一天已经为时不远了。
从货币互联到资产互联即数字化资产的转移,应用范围显然是扩大了一步。最典型的有各种网购平台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各种社交平台微信、脸书等,各种共享平台滴滴、共享食宿等,都有条件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方式在互联网上更好地转移数字化资产。在这其中,又涉及了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两大块。
首先看智能资产。包括金融、经济和货币等在内的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可以在区块链上通过智能合约进行编码,用于注册、存储和交易,从而成为智能资产。简单地说就是,无论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可以在区块链上注册成数字资产,然后通过智能合约,借助于私钥随时加以支配或交易。这有点像现实生活中的智能门禁系统,又有点像在手机上进行网购、电话交易,凭的全是人脸识别、密码、传感器、软件代码等私钥。区别在于,区块链上的这种智能合约是事先绑定、自动执行的,而且不能修改,这一点许多人可能并不习惯。但毫无疑问,这种做法能够广泛构建起无须第三方存在的去中心化资产管理系统。
再来看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的存在先于智能资产。智能资产交易只是智能合约用于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还有着更为广泛的用途。就好比一台由代码编写和自动运行的自动售货机,无论你是谁,当你塞入钱币并做出相应选择后,机器就会根据原先的指令做相应动作,吐出相应物品,并给你适当的找零,这里没有也不需要“售货员”的存在,这里也不存在“违约”行为,除非这台“售货机”坏了。在区块链及智能合约看来,代码即法律;区块链是不会违法的,违法的只能是当初把它写入代码的人,要不就是这法律过时了。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个能够自动执行的数字承诺。它需要提前设计好合约,然后在达到触发机制后自动执行。就好比说,加入QQ群的方式中有一种叫“付费入群”,群主可以“设置付费入群金额”,从0.01~50元不等。一旦设置成功,其他任何人只要通过QQ付款上述指定金额就能入群,而无须群主和管理员审核。在这里,这种加群方式和付费金额,实际上就是一种智能合约。
回到区块链上来。最大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平台是以太坊,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如果你在以太坊网络上写个合约,发起一次借币活动,并承诺2019年6月30日还款,同时确定利率是多少。那么这时候,你只要在该合约地址上付出几个以太币,就会得到一张合约白条,上面记录了你欠多少个以太币。到了规定的还款日期,你在系统里自动打上以太币,合约就会按照原来的借款记录替你逐个归还。
这就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范畴了,而是扩大到了一切领域,如政府管理、司法认证、互联网优化、智能管理、供应链管理、医疗信息记录、知识产权服务等。通过时间戳记录的数据网络,去开发和维护一个永久无法篡改的记录,从而极大地简化登记、查验、仲裁过程,维护公开、公平和正义。
例如,选举和投票被真实地记录在区块链上,就无须唱票、验票,也不会有人工操纵,这样当然就能在降低人力投入的同时也增强公信力23。
展望未来,区块链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当然不会一蹴而就。它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范围和速度,主要取决于制约区块链技术落地的一些具体因素何时能够得到解决,如怎样为区块链合同担保,尤其是在金融、法律领域这必不可少;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机制融合,仅有线上没有线下依然无法落地开花;基于区块链系统价值交易的物品价值如何数字化,非数字化物品当然也就无法放到数字化区块链中去实现价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