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父母懂“医养”:孩子长得高、视力好
呵护先天之本,巩固后天之本
母体“肥沃”是孩子的先天之本
什么是孩子的先天之本?孩子的先天之本在于母体的健康程度。胚胎的生长、发育都依赖于母体的营养供应,所以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这就好比是一粒种子,只有种在肥沃的土地上才能长出健壮的小树苗,日后也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否则土壤过于贫瘠,这粒种子也就只能长成细弱无力的小树苗,能不能长大都成问题,说不定还没等到长大,就被大风刮得夭折了。所以,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决定了种子能否长成大树,而母体是否康健也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茁壮成长。
气血和营养是“肥沃”之源
母体是否“肥沃”说的就是气血是否充足,营养是否全面、均衡。除了那些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孩子,绝大多数孩子生下来都是健康的,但却存在着强弱之分。如出生时体重2000克的婴儿与3500克的婴儿相比,在同样的喂养条件下,通常2000克的孩子抵抗力差,容易生病,要比3500克重的孩子难养得多。
一般来说,如果孕妇体内寒气重,或在怀孕期间吃了太多寒凉食物,那么她生下来的孩子身体内也会寒气重,并且容易得腹泻、感冒、咳嗽、哮喘、黄疸等病症。这些病不仅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要没有根治,都会影响其健康。
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营养不良,也会导致孩子出生后体弱多病。一般来说,造成孕妇营养不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孕妇原本就体弱多病;二是妊娠反应过大,经常呕吐,胃口不好,挑食、偏食严重等。
先天不足的孩子能改善体质吗
如果说孩子已经先天不足了,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一辈子都得在健康上输给别人呢?当然不是。只要父母加强对孩子后天的营养和锻炼,其先天的不足还是可以弥补的。可以将母亲的气血补足,通过提高母乳的质量来改善;添加辅食后通过均衡营养来改善。例如,当孩子身体出现不适时,通过母乳的调整治愈孩子的病症,让妈妈优质的奶水保证瘦弱的婴儿健康成长。所以只要方法得当,先天不足的孩子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弥补先天不足,巩固后天之本
对于先天体质好的孩子,家长只需继续维护即可;而对于那些先天体质差的孩子来说,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了,如果父母再不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那这些孩子可能永远不会像先天体质好的孩子那样健壮。为此,家长要在平时多下工夫。
学会保护和调理孩子的胃肠
有的孩子尽管被家长非常尽心地照顾着,可还是体弱多病,这种情况多见于先天不足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生病就吃药,吃药后胃口被破坏了,不愿意吃饭,时间久了,孩子抵抗力就会下降,更容易生病,生病后又要吃药。孩子的身体陷入了恶性循环,其根本原因是药物破坏了孩子的胃口,影响了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家长必须学会保护和调理孩子胃肠的方法,这也是保证孩子气血充足、身体强健很重要的方面。
努力让孩子吃好
了解一些营养知识,合理地为孩子安排一日三餐。如今,“小胖墩”和“豆芽菜”都在逐年增多。“豆芽菜”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而“小胖墩”其实也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孩子在13岁之前,身体与智力发育快,身高、体重増长迅速,如果因为饮食不合理、偏食造成孩子营养不良,不但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情绪和性格,而这些将终生“陪伴”孩子,影响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质量。所以,父母要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保证孩子饮食合理、均衡。
一般来说,中医不把人的精神孤立地看待,而是将情绪、性格等看做身体状况的反映。当孩子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的喂养不合理,或者是脾胃虚弱等原因,长期消化、吸收不良时,就会造成全身各个脏器的发育不完善及虚弱。
心气虚时,不愿意讲话、没精神;肺气虚时,爱哭、忧心忡忡、多愁善感;脾气虚时,肌肉酸懒、不愿活动、情绪抑郁、疑心过重;肝阴虚时,情绪低落、易惊、胆小、目倦神疲、腰膝酸软;肾阳虚时,恐惧、害怕、不敢见生人;等等。
这些心理症状在孩子和成人身上都会出现,究其原因都是气血不足及各脏器的功能虚弱、失衡。所以,要想使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个子高、视力好,永远聪明、快乐,家长就一定要知道,孩子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均衡、全面的营养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人们也越来越信服这一观点,并且将“生命在于营养,健康在于运动”当做生活真谛。各位家长都很清楚地知道运动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和兴奋神经中枢,增强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增加饮食,提高睡眠质量。因此,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不断为健康增值。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受到父母一些观念的干扰。例如,孩子长得慢,身高低于同龄孩子,有些父母则认为这是孩子发育晚的表现,从来不从营养缺乏或罹患疾病的角度去思考;有些父母不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认为那是遗传的,自己不近视,孩子也不会出问题。现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很多父母最终由满怀希望变为终生的失望和遗憾。
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熟悉相应的知识,把握时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在孩子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重点把握。
做懂“医养”的父母,助孩子防病于未然
孩子之所以生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缺乏最基本的医学常识,根本不懂医,所以在孩子发病的早期疏忽了。事实上,孩子的五官表情、大便的颜色以及腹痛、腹泻等症状,都在表明自己生病了。可是,很多家长根本不明白这些表征是什么意思,又或者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也就更谈不上对孩子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了。
因此,家长一定要掌握一些医学知识,从医学的角度来养育孩子,并且要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否则家长不懂医,孩子生病了就容易乱投医,这样很容易贻误孩子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