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人际沟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抓住细节,让对方不知不觉中暴露

警察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如果察觉到对方说谎,通常都会从细节入手,步步为营,抽丝剥茧,让其主动露出破绽。这是因为,谎言属于凭空捏造的东西,在细节上是经不住推敲的。无论说谎者多么聪明,都无法将细节编造得尽善尽美。只要你抓住细节不放,一步一步地去追问,对方很容易露出破绽。

一名女士向警察哭诉被抢劫的情况:“劫匪用毛巾堵住了我的嘴,把我绑在椅子上,用枪指着我,威胁说,如果我敢报警,他就杀了我。我没敢喊叫,就眼睁睁地看着他把我们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

女士边哭边说,表情非常逼真。但是,警察的直觉是她在说谎。为了得知真相,他进行了询问。

“您没有看清他的样子是吗?”

“他当时蒙着脸,我没有看清楚。”

“他的身髙是多少?”

“我没细看,好像很矮吧……”

“当时您没有把劫匪的蒙脸布给扯下来吗?”

“他头上套着黑色丝袜,我根本就扯不下来。”

“您刚才不是说他戴着帽子吗?现在怎么又说是丝袜了?”

“啊……可能是我记错了,他没有戴帽子。”

“抢劫过程一共进行了多长时间?”

“十几分钟巴……天哪,我感觉像是过了整整一个世纪。”女人掩面大哭。

“我很替您感到难过。不过,您能告诉我,劫匪用哪只手拿的枪吗?”

“应该是右手吧,对不起,劫匪长得太髙了,我根本就没敢向上瞅他。”

警察长舒一口气,笑着对这位女士说:“对不起女士,刚才您说劫匪很矮,现在又说他长得很高。事实证明,您在撒谎。”

后来,警察得知,这是一起骗保事件。这位女士家里非常穷,为了“致富”,她就向朋友们借款,在三个保险公司买了巨额保险,希望通过伪造一起抢劫案来骗取巨额的保险金。不承想,如意算盘落空,她的伪装被警察从细节上识破了。经过警察反复的提问,她最终露出了破统。

谎言编得再好,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当一个故事并不存在的时候,细节上必定会有很多漏洞。无论说谎者考虑得多么详细,都难免会有一些疏忽的地方。因此,要想破解一个人的谎言,就应该耐下心来,在探究事情的真相时,紧紧抓住某一个细节穷追不舍,过不了多长时间,对方的马脚就会自动地露出来。

在生活中,我们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时候,别人可能会编造一些谎言,向你传递一些错误的信息。遇到这些情况之后,你完全可以和办案的警察一样,从细节入手,迫使说谎者露出破绽来。

刘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经理。这天,他正在面试一个应聘者。他对这名应聘者的总体表现表示认可,但是又觉得这个应聘者在刻意地隐瞒一些信息。为了弄明真相,刘先生就继续和这位应聘者交谈。

刘先生很自然地问道:“你能告诉我,在你的经历当中,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吗?”

“最让我感到自豪的事情?应该是髙考前几个星期,我的右手骨折了。不过,我却依然坚持学习,最后考上了名牌大学。”应聘者回答说。

“你应该是左手骨折了吧?右手骨折了还能写字吗?”

“是右手,不过我恢复得比较好。”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你应该不是全部骨折,而是某个手指。你能告诉我是哪个手指吗?”“您说得对,是某个手指。具体是哪一个我已经忘记了。好像是小拇指。”

刘先生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他没再深究,而是把话题转移到了其他的事情上。他漫不经心地翻着简历,问道:“你大学学的是经贸专业是吧?”

“是的。”

“你能告诉我当时都学了哪些课程吗?”

“对不起,我刚才可能是没有说清楚。其实经贸专业不是主专业,而是辅修的。”

“哦,那你能告诉我一下主专业都有哪些课程吗?根据我的判断,你的学历也有问题对吧?”

那位应聘者变得紧张起来,结结巴巴地说:“对不起……我……我欺骗了您。不过,我真想得到这份工作……您……您能给我一次机会吗?”

在这个故事中,当那位求职者的破绽被刘先生给点出来的时候,他的心理状就彻底发生了改变,在确凿的事实和强大的压力面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在说谎。

当你抓住细节不放的时候,会在无形之中给说谎者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他们在这方面没有充足的准备,因此,回答问题时就会漏洞百出,前言不搭后语。所以,当你想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的时候,完全可以从细节入手,不停地去追问。过不了多长时间,对方的语言中就会露出破绽,到了那个时候,就会真相大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