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看面部表情识别他人情绪
曾经有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文字的表达尽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非文字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则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因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孩子要学会察言观色,这样才能在语言表达之外,更加敏感地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变化。通常情况下,善于察言观色的人都拥有高情商,他们能够通过他人微妙的表情变化或者不经意间做出来的动作,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表达,因而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总是能够抢占先机,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尤其是面部表情,往往更加微妙。通常情况下,人有五官,除了五官之外,诸如脸颊、眉毛等微妙的变化,也能够恰到好处地表达人的感情。在中国的国粹——京剧表演中,人的表情总是呈现得丰富而又细致,不得不说,只有洞察人的表情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情绪,才能真正走入人的内心。
当然,孩子对于人的表情认知还没有那么深刻,要想培养孩子通过表情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父母可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例如,教会孩子具有代表性的情绪往往会呈现怎样的面部表情,这对于提升孩子的情感体验是有很大好处的。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总结不同的面部表情所有的特点,这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帮助孩子深入认知面部表情,也有利于孩子顺利展开人际交往。
通常情况下,人在兴奋的时候,眼睛会熠熠闪光,也会炯炯有神,注意力高度集中;人在快乐的情况下,脸上会带着微笑,嘴巴也会情不自禁地向上翘起;人在惊诧的情况下,会情不自禁地张大嘴巴,合不拢嘴,而且鼻翼也会张开;人在感到痛苦的时候,会忍不住皱起眉头,眼睛里还会含着泪光;人在感到非常恐惧的时候,眼睛会瞪得大大的,变得面无血色,面部的肌肉还会情不自禁地抽搐……总而言之,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面部表情,在教给孩子一些面部表情的表现和区别后,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更多不同的情绪状态呈现出的面部表情,诸如郁闷、忧伤、哀愁、惭愧等。随着对面部表情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孩子一定会更加深刻地认知面部表情,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对面部表情的了解和运用,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有一天,皮皮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姥爷。到了姥姥、姥爷家里,妈妈叮嘱皮皮不要惹姥爷生气,就和姥姥一起去菜场买菜了。妈妈和姥姥走了没多久,皮皮在客厅里高兴地玩玩具,突然看到姥爷的表情很痛苦。姥爷紧皱眉头,脸颊上的肌肉不停地抽动着,而且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皮皮赶紧问姥爷:“姥爷,你怎么了?”姥爷的身体缩成一个大虾的形状,却说不出来话。皮皮意识到大事不妙,赶紧给妈妈打电话说了姥爷的情况,妈妈告诉皮皮很快会有救护车到家里,让皮皮等着开门,然后就和姥姥也火速往家里赶。
妈妈和姥姥到家的时候,救护人员已经到了,正在对姥爷进行紧急抢救。看到姥爷的情况稍微缓解了,他们才把姥爷往救护车上运送。妈妈带着姥姥、皮皮也赶往医院。到了医院,经过一番救治,姥爷的病情稳定了。原来,姥爷是突发心绞痛,幸亏皮皮及时观察到姥爷的异常,并且马上给妈妈打了电话,否则耽误的时间久了,姥爷就会有性命之忧。
如果不是皮皮敏感地觉察到姥爷情绪的异常,那么等到妈妈和姥姥回到家里,也许一切都晚了。幸好皮皮很机灵,也知道察言观色,才救了姥爷的命。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误以为察言观色是贬义词,殊不知,察言观色是中性词语。当人们把察言观色用于拍马溜须,那么察言观色就是贬义词。当人们把察言观色用于洞察他人的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察言观色就是褒义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想培养和提升孩子的情商,引导孩子管理自身的情商,父母就要教会孩子察言观色。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没有眼力见,实际上就是孩子不会察言观色导致的。察言观色不是让孩子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也不是让孩子见风使舵,而是让孩子学会敏感地体察他人的情绪,洞察他人的心理状态,这样孩子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好情绪,以最好的回应给予他人,也能够帮助自己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让自己成为处处受欢迎的社交达人。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主要依靠语言沟通,与此同时,面部表情也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只有教会孩子察言观色,让孩子透过他人不同的面部表情洞察他人的内心,孩子才会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如鱼得水,也因为深入体察他人的内心,体贴他人的情绪状态,而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赏。尤其是当生活中有些话不便于说出口时,察言观色更是效果显著,让孩子不需要直接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就能最大限度了解和体贴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