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陷入某种情绪中哭闹不止的时候,作为疼爱孩子的父母,你是否也会感到非常厌烦,甚至恨不得孩子身上有个暂停键,从而按下暂停键,就能让孩子马上停止哭泣,绽放笑容。遗憾的是,孩子不是录音机,孩子的哭泣声更不是从磁带或者光碟里传出来的。哪怕父母心急如焚,孩子也依然故我地哭泣,因为他们就是想哭。看到孩子这样的执拗,大多数父母都会感到抓狂,孩子的哭声冲击着他们的心脏,让他们如同百爪挠心,根本无法保持理性。当然,这样的反应对于父母而言也正常,大多数不理解孩子情绪,也不懂得接纳孩子情绪的父母,在遇到孩子无休止地哭泣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还有的父母不能忍耐,脾气火爆,就会对孩子歇斯底里,大发雷霆:“别哭了,别哭了!再哭,就给我滚蛋!”对孩子毫无招数的父母,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制止孩子的情绪发泄,可惜收效甚微。有的时候,父母神经质的行为吓到孩子,孩子反而会更加不管不顾地哭起来。最让父母抓狂的是,他们再怎么询问,孩子就是不愿意说出自己为何要哭泣,这种无厘头的行为很容易让父母崩溃。
实际上,上述这些反应的父母都陷入一个误区,即觉得孩子在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是不能哭的。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没有觉得哪个地方不舒服,或者被别人训斥等,就不能哭泣。孩子哭泣一定要有理由吗?前文说过,孩子不像成人那样有比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而是会陷入情绪的旋涡中无法自拔。所以说,孩子哭泣未必要有理由,而是一种情绪反应和情绪表现。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性反应。所谓接纳孩子的情绪性反应,就是接纳孩子的一切情绪表现和行为,例如,孩子哭泣,父母能坦然面对,孩子高兴,父母也能尊重孩子得意扬扬的表现。这样的接纳之下,孩子才会认可自己的情绪,也从而更加理性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否定和排斥孩子的情绪反应,则只会导致孩子更加紧张不安,也会使得孩子陷入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中,因而表现更差。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根本不能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和考虑问题。尤其是当孩子哭泣的时候,他们更是会当即就否定孩子,训斥孩子,这样一来,孩子觉得自己受到父母的排斥,因而更加情绪激动。作为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和考量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停止哭闹,也更有利于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见和看法。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在不知不觉中否定孩子的情绪,这给孩子带来了糟糕的情绪体验,也让孩子受到不良的情绪影响。
有一天放学后,因为爸爸提前下班去办事情,所以没有开车带着乐乐一起回家。为此,乐乐独自坐公交车到地铁站,倒了两趟地铁,下车又继续坐公交车才到家。一回家,乐乐就大呼小叫:“啊,累死了。”爸爸白了乐乐一眼,说:“上班的人天天都是这么坐车的,怎么累死了呢?”妈妈避开乐乐的视线,白了爸爸一眼,又扭头对乐乐说:“乐乐真的很厉害,才上五年级,就自己倒车回家,绝对是天生就对路有感觉,到时候妈妈要是出门,还得指望乐乐带着倒车呢。”
听到妈妈的话,原本皱着眉头的乐乐笑起来,对妈妈说:“好的,妈妈。没问题。”妈妈继续对乐乐说:“现在去洗手休息10分钟,然后咱们吃饭,好不好?”乐乐很听话,赶紧去洗手准备吃饭。乐乐离开之后,妈妈小声对爸爸说:“你能学会接纳他的情绪,而不要总是否定他的情绪吗?这对孩子很重要,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心情,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爸爸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当即点点头,表示自己以后也会接纳乐乐的情绪。
对于乐乐独自回家的行为,虽然爸爸说的是事实,但是却会打击乐乐的积极性,导致乐乐积极性受挫。而妈妈的说法则正好顺应了乐乐的情绪,与此同时,妈妈还对乐乐表示认可和赞赏,这恰恰是乐乐希望得到的。这样一来,得到鼓励和认可的乐乐,一定会表现更好。
父母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但要接纳孩子的坏情绪,也要接纳孩子的好情绪。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情绪,父母要想与孩子好好相处,就要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除此之外,当意识到孩子即将情绪爆发的时候,父母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的情绪,从而帮助孩子保持情绪平静。诸如,当孩子不小心把苹果核咽到肚子里,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没关系,宝贝,只要多吃饭多喝水,就能把苹果核当成臭臭拉出来。”这样一来,孩子的情绪就能保持平静。反之,假如父母对孩子说:“哎呀,这下子可糟糕了,也许你的肚脐眼会长出一棵苹果树呢!”这样的话会给还不懂事的孩子带来恐慌,导致孩子情绪焦虑不安。明智的父母不会故意吓唬孩子,而是在教育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更加理性思考问题,也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当然,这样通过想象的方式安抚孩子的方法,只适合于5岁以下的孩子,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觉得这是父母用小儿科的方式欺骗自己,因此对父母的话不屑一顾。
总而言之,帮助孩子梳理好情绪,是至关重要的。父母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一切情绪反应,从而帮助孩子形成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