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听弗洛伊德讲欲望

提到心理学,不能不想到弗洛伊德,任何一个对心理学略知一二的人,都熟悉这个名字。这里,我们说的弗洛伊德,指的是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犹太人,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一生,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犹太大家庭中,他上面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下面有两个同胞弟弟和五个妹妹。弗洛伊德自幼天资聪颖,中学时代,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的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他20~25岁这五年内,跟随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教授从事理论研究工作。1881年,他开了自己的私人诊所,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他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他的很多学说,虽然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

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

潜意识的本我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我们最为原始,属满足需求的思绪;同属潜意识的超我代表社会引发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大部分属于意识层次的自我则存于原始需求与道德/伦理信念之间,以此平衡。健康的自我具有适应现实的能力,以涵纳本我与超我的方式,与外在世界互动。弗洛伊德极为关注心智这三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特别是三者间如何互相产生冲突的方式。

这三个系统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交互作用的,继而产生人类的各种思想以及行为。本我意识下,人们满足内心的欲望,而超我则会将这一欲望压制下去,处于中间状态的自我则会协调两个方面,依照现实情况,适当采取措施。

人常说:“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想想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追求异性时,越是被拒绝,就越喜欢,越想越觉得这辈子就认定了那个人;买衣服时,货源充足的情况下,我们会表现得买不买无所谓的态度,可若是卖完了,就会突然觉得好像那件衣服特别适合自己,甚至吃饭睡觉都会想着它。“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大多数人心里都认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事实上,这是人的“本我”欲望在作怪。“本我”这一词语来自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他指出,人的本能就是追求喜欢的东西。“求而不得”时,欲望没有满足,自然久久难忘。

欲望是个奇怪的东西,常常在人们心中表现得模糊不清、躁动不安。当欲望降临我们内心的时候,这可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次机遇,但也可能只是一个诱惑而已,被诱惑所占据,很有可能会跌入谷底,是欲望还是不良诱惑,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用理智去看待、把握和化解。但似乎有些人并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以求爱为例,当求爱被拒后,他们想方设法再次讨好对方,甚至寝食难安、焦虑难耐,当求爱不成,就会产生怨恨、报复的情绪,最终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其实,不妨借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开解、安慰自己。另外,告诉自己活在当下、珍惜已经拥有的,才是最佳的生活态度,切不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头脑发热、忘乎所以。

心理启示

弗洛伊德的欲望论解释了人性的奥秘:人类是拥有丰富欲望的群体。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欲望都能满足。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人不能做欲望的奴隶,人是精神支配的人,而不是器官支配下的人。能战胜自己欲望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