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德国人还是芬兰?斯大林的谋略

事实上,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三巨头就讨论了芬兰问题。那是在一次午餐会上。问题由罗斯福提出(美国和芬兰还保持着外交联系)。斯大林表示可以保持芬兰的独立:“俄国对芬兰的独立并没有什么设想,如果芬兰的举止不迫使俄国这样做。”丘吉尔又进一步希望苏联放弃对芬兰的赔偿要求,但遭到了斯大林的坚决拒绝。丘吉尔很快后退:“英国政府关于芬兰不坚持任何东西。”斯大林又提出了对芬的四点和平条件,并表示愿意把任何一个芬兰人,甚至“魔鬼本人”作为谈判对手。(11)

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的表态,以及他开列的条件,基本上就是1944年2—3月苏芬接触期间,苏联所谓6个条件的蓝本。对这次接触的成果,苏联人原本也抱了一定指望。1944年2月中旬,沃尔霍夫方面军被撤销,其司令梅列茨科夫被派去接管卡累利阿方面军。据他回忆,当时给他的指示是:拟定战役计划时,要特别重视与德军对峙的方面军北段。(12)

现在,由于芬兰拒绝停战,苏联统帅部就必须考虑如下问题:是先打击德国人,还是先打击芬兰人?红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主张首先解决实力较弱的芬兰人,然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德军。这个主张得到了斯大林的赞同。(13)

根据上述思路,红军将暂时放过德国第20山地集团军,而首先集中力量解决掉扼守卡累利阿地峡和南卡累利阿的芬兰军队。通过这一战役,苏联将达成如下目标:

收复列宁格勒州北部,为列宁格勒会战做最后的扫尾;完全恢复基洛夫斯克(摩尔曼斯克)铁路的交通;恢复1940年的苏芬国境线,“收复”所谓的“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迫使芬兰退出战争,使德国失去一个重要的北方盟友。(14)

另外,苏联人还估计,一旦芬军被击溃,将迫使德军从东线中部调兵增援。(15)或者,至少也能影响德军对红军真实主攻方向的判断,分散其对白俄罗斯前线的注意力。(16)

除了上述“大迷惑”外,斯大林还要求在芬兰战役本身的实施过程中要实施一次“小迷惑”:制造出苏军将首先攻击佩特萨莫(佩琴加,德国第20山地集团军防区)的假象,从而使芬兰人丧失警惕。根据这个指示,红军不仅在佩特萨莫方向实施了佯攻,北方舰队甚至摆出要在临近挪威的海岸实施登陆的姿态。(17)

这些佯攻是否真的干扰了德国人的判断,颇值得怀疑。佯攻本身的过程在苏德双方资料中提得也不多。但从一些侧面材料,依然可以推知其规模。德国第20山地集团军的损失统计显示,自1943年9月到1944年2月,该集团军每月的伤亡都很轻微,一般只有数百人。但到3月份,月伤亡突然超过千人。进入夏季大幅度增加。6月份达1965人;7月份达到4858人;8月份伤亡回弱,但也有1351人。

如果从苏军正式下达佯攻指令的4月20日算起,到芬兰战役大致结束的8月份,德国第20山地集团军损失了1万人左右。(18)这些数字或许能解释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当红军用重锤暴打芬兰人之际,与之唇齿相依的德国第20山地集团军为什么不提供积极的援助?因为他们正自顾不暇。这也证明,东线被忽略的众多“次要方向”和“佯攻”,实际上也打得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