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序言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戏剧家,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
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老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不过最终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和他。他的父亲在他一岁半的时候就逝去了,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计。
由于家境贫寒,老舍一直没有上学,直到1908年,他9岁时受宗月大师资助,才得以进入私塾。1913年,他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不过因经济困难退学;之后考取了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他先后在北京、天津两地任教员。1924年,老舍赴英讲学。1926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并署名“舒庆春”,后来笔名改为“老舍”。此后他继续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二马》。1929年,老舍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回国后的他进入了创作高峰,先后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10多部、中短篇小说集和文艺理论集约20部、《茶馆》等曲艺作品约50部、诗歌约300首、散文约200篇。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文字幽默诙谐,雅俗共赏,“京味儿”十足,在中国文坛上别具一格。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或描写风物人情,或针砭时事,或叙写家庭生活,或聚焦花鸟虫鱼。正如他所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
老舍作品的幽默中,其实饱含着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把对社会百态、人生的深刻思考,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展现了他看透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豁达,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的现实与沉重。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的16卷本《老舍文集》选文,文中个别字词句和标点的用法与当代白话文的通行规范不一致,这是早期白话文的语言习惯,且更能保留老舍的语言风格,为尊重原著,编者没有一一更改。
说起来有点奇怪,回忆往事,特别是幼年与少年时代的事,也不知怎么就觉得分外甜美。
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