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解红楼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 勘破色欲和情欲

原来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代儒教养。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今忽见他一夜不归,只料定他在外非饮即赌,嫖娼宿妓,那里想到这段公案? ……因此,发狠按倒打了三四十板,还不许他吃饭,叫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功课来方罢。贾瑞先冻了一夜,又挨了打,又饿着肚子跪在风地里念文章,其苦万状。此时贾瑞邪心未改,再不想到凤姐捉弄他。过了两日,得了空儿,仍来找寻凤姐。

这是试图用苦行折磨自己,来断掉淫心。以前有的修行人就是这么干的,淫心一起,马上跳到水缸里,冷水一泡,火气全消。不过,对一般人来说,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所以淫心“得了空”还会找上门来。

这里由“假代儒”来执行苦行,暗示了后世的主流思想对“性”的某些对待方式。

孟子称赞古公亶甫(周朝祖先)的时代,说他治理的好,“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没有剩男剩女,男大能婚女大能嫁。

孔子编《诗经》,第一篇就是《关雎》,描述了一位相思男的相思之苦,这是告诉我们,男女之情,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你绕不过去,这块处理不好,后面各种情感都容易扭曲。

那怎么处理呢? 孔子通过《关雎》告诉咱们,首先,这东西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不要老是给它贴个“下流”的标签摆清高,你看我孔丘不也把它编在第一篇了吗? 其次,表达这种情感,要有节制,你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表达了相思,又不流于淫荡,这个“度”把握得多好呀!

《诗经》后面的各种诗篇,也无非都是给读者示范,怎么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君臣之情,使之合乎“度”,而不至于泛滥。像《小弁》,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抱怨,他没有说要回家跟哥哥打架,而是很合理地宣泄了一下不满。有人说这首诗是“小人之诗”,因为居然抱怨亲人,孟子说,他亲人有大错,抱怨一下还不行吗,不抱怨说明他心里跟亲人疏远,那才不是人之常情呢。

所以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爷”,所情所思,都在“度”的范围之内,当然是“无邪”了。

后来,毛序开始流行,流行了两千年,大家对《诗经》的理解,就往政治的方面附会,一多半的诗,都成了讽刺时政的了,《诗经》干脆成了政治教材,这对整个社会的思想影响,是非常大的。

《红楼梦》这里,贾瑞二十多岁了,还没有娶亲,在那个时代,是很不人道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还要催着功课,反映了一种功利倾向。

上面说的这些,基本上都是“假代儒”引出的儒学领域的观念,再来看看佛教领域的观念:

忽然灯光一闪,只见贾蔷举着个蜡台照道:“谁在这屋里呢?”只见炕上那人笑道:“瑞大叔要肏我呢!”贾瑞不看则已,看了时真臊的无地可入。你道是谁? 却是贾蓉。贾瑞回身要跑,被贾蔷一把揪住,道:“别走! 如今琏二婶子已经告到太太跟前,说你调戏他,他暂时稳住你在这里。太太听见,气死过去了,这会子叫我来拿你。快跟我走罢!”贾瑞听了,魂不附体,……他两个做好做歹,只写了五十两银子,画了押。贾蔷收起来,然后撕掳贾蓉。贾蓉先咬定牙不依,只说:“明日告诉族中的人评评理!”贾瑞急的至于磕头。贾蔷做好做歹的,也写了一张五十两欠契才罢。

正打算行淫,发现躺着的美人原来是“假容”;不仅狼狈,而且亏了大本。

这个时候,生起了真正的惭愧心。

“灯光一闪”,比喻刹那间的灵光一现,明白了。

各种不良习气都是这样,关键是有没有惭愧心,有惭愧心了,就能“灯光一闪”,意识到,我怎么能这样呢?

贾瑞此时身不由己,只得蹲在那台阶下。正要盘算,只听头顶上一声响,哗喇喇,一净桶尿粪从上面直泼下来,可巧浇了他一身一头。……自此虽想凤姐,只不敢往荣府去了。

贾蓉等两个常常来要银子,他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难禁,况又添了债务;日间工课又紧;他二十来岁的人,尚未娶亲,想着凤姐,不得到手,自不免有些“指头儿告了消乏”;更兼两回冻恼奔波:……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各处请医疗治,皆不见效。因后来吃独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只得往荣府里来寻。王夫人命凤姐秤二两给他。……凤姐应了,也不遣人去寻,只将些渣末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只说“太太叫送来的,再也没了”,然后向王夫人说:“都寻了来了,共凑了二两多送去了。”

这是比喻不净观,才对于淫心有了强大的对治作用,贾瑞已经徘徊在生死的边缘了。关于不净观,以及接下来要聊到的白骨观,可以参考《禅秘要法》,具体操作方法都在那里了。

这里只是用尿粪浇头比喻一下,咱们不要光看字面。实际上,不净观基本上不涉及尿粪,主要是脓血腐烂那些,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佛经教导人,不会有后遗症,他会照顾到方方面面。有人曾经在佛教刊物上发文,介绍用尿粪来观不净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误导,佛经好像是没有这么教的。

按小说的意思,这时候不能歇功,必须要把贾瑞彻底治死,所以凤姐故意不给人参,比喻修行人的意志坚定。假如歇一歇,贾瑞又活了,淫欲会来的更猛,放纵的更厉害,就前功尽弃了。

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孽之症。……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 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搭裢中取出个正面反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背上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来,单与那些聪明俊秀、风雅王孙等照看。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 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贾瑞接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那宝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儿立在里面。贾瑞忙掩了,骂那道士:“混账! 如何吓我! 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便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点手儿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

这是白骨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反复提醒镜子的正反两面,是对读者的提醒。

面对美色的时候,究竟是看正面,还是看反面,这一念之间的抉择,也是需要力量的。好事没做到一定的份上,没有福报做基础,力量就上不去,所以《悟真篇》说:

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

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中庸》也说,“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德不够,想得道,不可能的事。

遂命人架起火来烧那镜子。只听空中叫道:“谁叫他自己照了正面呢! 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为何烧我此镜?”忽见那镜从房中飞出。代儒出门看时,却还是那个跛足道人,喊道:“还我的风月宝鉴来!”说着,抢了镜子,眼看着他飘然去了。

这是个道士,而且是跛足道士,意思是说,白骨观、不净观毕竟带有很强的有为色彩,拿来治病,治好了就收起来,这用佛教术语讲,就是“知时知量”。佛教史早期,有人修白骨观,一味地修下去,最后悲观厌世,甚至自杀,就是不懂得知时知量。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写书来特接黛玉回去。……作速择了日期,贾琏同着黛玉辞别了众人,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

从这里一路下去,直到第16回为止,都是在描述解脱情识的。假如就这么用功下去,不管文字,不问结果,那么自然就在道上,名相上的“佛法”就无所谓了,所以黛玉回了老家。

第16回,黛玉又回来了,带来了许多的书籍纸笔,开启了以后各种渐修的序幕。

凤姐方觉睡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进来,……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 ‘否极泰来爷,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 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即如今日,诸事俱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无患了。”

这还是“痴”。男女情痴刚要解决,利上的痴又出来了,说明求利的习气根深蒂固,这也为以后的渐修埋下了伏笔。

有道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咱们通常拿它来贬人,其实它并没有违背佛法。用《金刚经》的话说,时间是假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秦可卿死了还要为将来谋划,这就是执著在“未来心”上了。

那贾敬闻得长孙媳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 故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

这还是自利的逻辑。

如此亲朋你来我去,也不能计数。只这四十九日,一条宁国府街上,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

秦可卿死的风光,好多人推测说,这是贾珍和她有奸情,所以搞得这么隆重。从修行喻意的角度看,“情可亲”死了,有了巨大的进步,值得好好赞叹一下。

这里凤姐来至三间一所抱厦中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府中风俗。秦可卿和贾瑞一死,原先被色欲、情欲遮蔽的,那些放逸、偷懒、文过饰非等等恶劣习气,都浮出水面了,得整一整了。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赖升闻知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头也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呈文经文榜纸,票上开着数目。

下定决心。只有凤姐来整,该要强的时候不能软弱。

“赖升”,依靠上面的提携、福荫,才往上升。靠上级、老师提携的,很好理解。靠祖上福荫的,可以看看儒家的说法,“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赖升”这个名字,还有“赖上荣”,是提醒修行人,不居功自傲,懂得感恩。

“来旺”“来喜”“来升”,比喻对未来的乐观,眼前再苦,总觉得将来会好的。“来旺”,是“势”上的乐观,我将来会很发达的,比你们强,所以来旺一般都是帮助凤姐干坏事,狗腿子一枚。

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迷失东西。便是人来客去,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紊乱无头绪。一切偷安窃取等弊,一概都蠲了。

心理上的检点。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来迟了,后儿我也来迟了,将来都没有人了! 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就难管别人了,不如开发了好。”登时放下脸来,叫:“带出去打他二十板子!”……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利害。自此,俱各兢兢业业,不敢偷安。

对于懈怠习气的纠正。

凤姐道:“他们来领的时候,你还做梦呢。我且问你,你们多早晚才念夜书呢?”宝玉道:“巴不得今日就念才好。只是他们不快给收拾书房,也是没法儿。”凤姐笑道:“你请我请儿,包管就快了。”……

正闹着,人来回:“苏州去的昭儿来了。”……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

到了这个时候,才要真正地开始向学了,本性明德的昭彰有音信了,所以“昭儿来了”。

林黛玉“可在咱们家住长了”,以后漫长的虔修佛法之路,在等着你呢。

第一棚是东平郡王府的祭,第二棚是南安郡王的祭,第三棚是西宁郡王的祭,第四棚便是北静郡王的祭。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最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世荣年未弱冠,生得美秀异常,性情谦和。《红楼梦》很少涉及丹道理论,这里倒是一处。

平、安、宁、静这东南西北四个王,分别对应的是木、火、金、水四种五行;贾宝玉比喻的“意”,五行是土。大家聚到一起了,比喻这个修行阶段的成就,在“攒簇五行”方面大有希望了。什么是“攒簇五行”呢? 让咱们看看《金丹四百字·序》的解释:

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为攒簇五行。以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是为合和四象。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听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

简单地说,“攒簇五行”,就是情思不往外乱跑了,不被外境牵着乱走了。吃一顿大餐,别人吃得津津有味,享受得很,他跟吃咸菜一样,就是填个肚子,没有起贪心。就像古人说的,“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跟凡夫相比,这已经相当了得了,可是对修道来说,并不是究竟。

又,根据另一部丹道经典《象言破疑》的说法,凡夫从小孩懂事开始,因为有了各种好恶情感,他身上的五行就开始相克,开始乱了,如果他修道,五行就会开始相生,开始理顺了。

这些丹道理论,还可以参照《楞严经》卷四,我们身心的五重浑浊、六种贼媒,是怎么把身心搞乱的,然后我们又怎么从各种颠倒中解脱出来,其中的原理,经上都说了。

小说这里,专门称赞了北静王,不光帅,而且善良,而且功劳最大,是因为肾精就是“命宝”,肾水足了,什么都好说。丹家特别重视这个,中医也特别重视这个。佛教没有明说,但是各种戒律,尤其是淫戒,已经把这个包含了。

北静王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此资质,想老太夫人自然钟爱;但吾辈后生甚不宜溺爱,溺爱则未免荒失了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邸。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内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垂青目的,是以寒邸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谈会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道:“是。”

北静王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卒无敬贺之物,此系圣上所赐蕶苓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

北静王代表北方肾水,就是咱们的后腰那块。“静”,是不躁动了。有些练太极的人,尤其讲究这个,腰部力量上不去,发起力来很成问题。既然肾是命宝,那在有些场合,也可以拿它来代指整个身心健康了。不是身体上的概念吗,怎么还能身心一块代指呢? 因为身心是一体的,要想肾精充足,非得无忧无虑不可,这都是中医上的原理。肾虚的人,不一定是因为淫欲方面有什么放纵,比如好多知识分子中年就白发了,可能是他思虑过多了,玩手机太多的人,中医上讲“久视伤血”,都要耗肾精。要补肾,可不是吃冬虫夏草、牛鞭汤那么简单,关键是心里的漏洞堵上没有,这可以参见《黄帝内经》第一篇。按照佛教原理,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时刻都在走失精气,所以说它们“六为贼媒,自劫家宝”,要解脱,就得清净持戒,六根不往外乱攀缘。

《红楼梦》是禅书,不在身体上做文章,不像通常丹道家那样,关心什么“打通任督二脉大小周天”“气脉全通”这些身体因素,虽然借用了一点“攒簇五行”,还是着眼在心理上。

上面北静王说的这些话,都是比喻自我提醒。

“溺爱则未免荒失了学业”,“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邸”,“海内众名士”,“寒邸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谈会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是说以后不要放逸,对自己盯紧一点,经常向自家身心性命上体会学问,这样会逐渐进步的。

他把“蕶苓香念珠”赐给宝玉,这是提醒修行人,自家身心会逐渐散发香味的,这个香是自性之香,跟什么“老山纯檀”“星洲沉”不一样。到底香不香呢? 无香之香。

秦钟暗拉宝玉道:“此卿大有意趣。”宝玉推他道:“再胡说,我就打了!”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果然好看。忽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丢了纺车,一径去了。宝玉怅然无趣。

……外面旺儿预备赏封,赏了那庄户人家。那妇人等忙来谢赏。宝玉留心看时,并不见纺线之女;走不多远,却见这二丫头怀里抱着个小孩子,同着两个小女孩子在村头站着瞅他。宝玉情不自禁,然身在车上,只得眼角留情而已。一时电卷风驰,回头已无踪迹了。

宝玉的这点猥琐心思,又上镜头了。

这是修行人自己的细微体察。对于异性,内心深处的“钟情”,又一次浮出水面。

即今秦氏之丧,族中诸人,也有在铁槛寺的,也有别寻下处的。凤姐也嫌不方便,因遣人来和馒头庵的姑子静虚说了,腾出几间房来预备。原来这馒头庵和水月庵一势,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

“铁槛寺”“馒头庵”是怎么说呢?

王梵志有首诗,提到了铁门槛: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范成大也有首诗,《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不仅提到了铁门槛,还提到了土馒头:

家山随处可松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再怎么养生,还是会死的,哪怕活了一千年,那第一千零一年呢? 坟头里见。就像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的,有两样东西,是躲不过去的,一个是税收,还有一个,是死亡。

“铁槛寺”“馒头庵”,在这里出现,比喻生死问题上的警醒。

别人住在铁槛寺,还想养生,继续在轮回的游戏里搅和,那是别人的事。我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了,正视死亡问题了,所以凤姐领着宝玉和秦钟住到了馒头庵。置之死地而后生嘛。

“原来这馒头庵和水月庵一势”,“死”本来也是个幻象,像“水月”一样。

只因秦邦业年迈多病,不能在此,只命秦钟等待安灵罢,所以秦钟只跟着凤姐、宝玉。

“情帮业”“年迈多病”,无量劫来的情业,情债,是时候了断了。

且说那秦钟宝玉二人正在殿上玩耍,因见智能儿过来,宝玉笑道:“能儿来了!”秦钟说:“理他作什么?”宝玉笑道:“你别弄鬼儿!那一日在老太太屋里,一个人没有,你搂着他作什么呢? 这会子还哄我!”秦钟笑道:“这可是没有的话!”宝玉道:“有没有也不管你,你只叫他倒碗茶来我喝,就撂过手。”秦钟笑道:“这又奇了! 你叫他倒去,还怕他不倒? 何用我说呢?”宝玉道:“我叫他倒的是无情意的,不及你叫他倒的是有情意的。”秦钟没法,只得说道:“能儿,倒碗茶来。”

那能儿自幼在荣府走动,无人不识,常和宝玉秦钟玩笑。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那秦钟也爱他妍媚,二人虽未上手,却已情投意合了。智能走去倒了茶来。

秦钟是“情”,智能儿是“识”,合起来是“情识”,所以他两个“情投意合”。

看见一样东西,动了喜欢或者讨厌的情绪,心里就有计较了,这是由情生起了识,再进一步有了判断,好恶情感进一步复杂化,这是由识助长了情,两个纠缠起来,众生就这样轮回。

上帝跟亚当和夏娃说,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伊甸园是没法呆了,你们走吧,从此到苦海里轮回纠缠去吧。说的也是秦钟和智能儿这个事。不是上帝有多坏,多自私,身心规律就是这样,怪不得他。亚当和夏娃出去了以后,马上干那事,生的两个儿子,又发生手足相残的事件,哥哥杀了弟弟,上帝又进一步诅咒哥哥。这是由最初的一念分别心,引发的后续的无穷无尽的杀盗淫妄、虚生浪死、颠沛流离。

智能儿从小就在荣府走动,“常和宝玉秦钟玩笑”,喻指众生染习深重,情、识、意的错综盘结,由来已久。

和智能儿的那点事,秦钟先是不认账,宝玉揭了他的老底:“那一日在老太太屋里,一个人没有,你搂着他作什么呢?”这是比喻修行人对于自己情识勾结的发觉,平常名义上也是在学佛,看我多修行,其实呢? 借着佛的名义,心里还是情识作主,所以说“在老太太屋里”。

照佛经上说,很多修行人,可以修得各种神通,又是天眼又是天耳的,坐在终南山里,可以看见奥巴马打台球,俨然大修行转世,顶礼膜拜的粉丝一大群,但是,他们的烦恼还是解决不了,成不了阿罗汉,为什么呢?“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还是在情识里转。

古人说,“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从凡夫七颠八倒开始修,往前进,得点清净、境界,还容易些;已经有了高大上的境界了,这时候要他承认其实一无所有,很难啊!

“情识”多难了断,可想而知。

老尼道:“阿弥陀佛! 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善才庵里出家的时候儿,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的女孩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少爷。那李少爷一眼看见金哥,就爱上了,立刻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公子的聘定,张家欲待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了。谁知李少爷一定要娶。张家正在没法,两处为难。不料守备家听见此信,也不问青红皂白,就来吵闹,说:‘一个女孩儿,你许几家子人家儿?爷偏不许退定礼,就打起官司来。女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找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和府上相好,怎么求太太和老爷说说,写一封书子,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他不依。要是肯行,张家那怕倾家孝顺,也是情愿的。”

这段话,是打破“爱情”神话。

女的叫“金哥”,男的是“长安·守备”家的公子,一个冲着钱,一个有防备,这是哪门子的“爱情”?

古人没有提倡自由恋爱,因为知道,那股新鲜劲带来的柔情蜜意,往往是靠不住的,婚姻本质上是理性的结合,婚后双方的感情,与其说叫爱情,不如说更像一种恩情。曹雪芹也是这么看的,所以他在这里指出了“爱情”的本质。

“长安节度云老爷”,名叫“云光”。“长安”,长久之计。“节度”,有节制,合乎度。“云光”,从云中放光,从上往下。跳出来,俯视这些情缘,才能看的清楚,所以要在云老爷手里了结这桩官司。

这里刚才入港,说时迟,那时快,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的魂飞魄散。只听嗤的一笑,这才知是宝玉。……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等宝玉睡下,令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却不知宝玉和秦钟如何算账,未见真切,此系疑案,不敢纂创。

秦钟与智能儿正干好事,被宝玉抓了个现行,比喻修行人对于情识纠缠的有意观照。后文还有一处(宝玉怎么老是碰上人家这事),茗烟与卍儿“正在得趣”,被宝玉撞见了,也是喻指对内心的一种有意观照,咱们后面解到再说。

看到情识勾结了,怎么办呢? 迷茫、思考,以寻求出路。所以说“不知宝玉和秦钟如何算账”,“此系疑案”。

思考之下,在“情”与“觉”之间,坚定了求觉悟的决心,所以凤姐“怕通灵玉失落”,“令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

且说次日一早,便有贾母王夫人打发了人来看宝玉,命多穿两件衣服,无事宁可回去。宝玉那里肯? 又兼秦钟恋着智能儿,挑唆宝玉求凤姐再住一天。……宝玉听说,千姐姐万姐姐的央求:“只住一日,明儿必回去的。”于是又住了一夜。……那秦钟和智能儿两个百般的不忍分离,背地里设了多少幽期密约,只得含恨而别,俱不用细述。

下决心了才发现,情与识的纠缠,是多么难舍难分。

那凤姐却已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那守备无奈何,忍气吞声,受了前聘之物。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便一条汗巾,悄悄的寻了自尽。那守备之子谁知也是个情种,闻知金哥自缢,遂投河而死。可怜张李二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安享了三千两。王夫人连一点消息也不知。

表面上描述了一场内幕交易,喻意是说,在“势”和“钱”的面前,“爱情”不过就是浮云。

勘破这个,坐享的,岂止是三千两白银?

那夏太监也不曾负诏捧敕,直至正厅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奉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

赖大禀道:“奴才们只在外朝房伺候着,里头的信息一概不知。后来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的大姑奶奶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

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也这么吩咐。如今老爷又往东宫里去了,急速请太太们去谢恩。”

情欲是向下走的,收敛了之后,高尚的一面就显现了。

注意“临敬殿”“凤藻宫”“贤德妃”这些名称。“凤藻”,本来是文采华丽的意思,这里使用“凤藻宫尚书”这个措辞,喻指“腹有诗书气自华”,配合品德上的高尚,由内到外焕发光彩。

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蔷、贾蓉奉侍贾母前往。宁荣两处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你道什么缘故?原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入城,来找秦钟,不意被秦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了,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痊,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悔痛无及,又添了许多病症。

身心气质好转,所以大家“欢天喜地”,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安乐的。

智能被撵走了,从此不露面了;“情帮业”死了;“情钟”病危了。以前让人动心的东西,修行人现在再看,已经没那么激动了。所以“独有宝玉置若罔闻”。

充满正能量,但也没觉得自己有啥,就是这个时候的状态。

且喜贾琏与黛玉回来,先遣人来报信,明日就可到家了。宝玉听了,方略有些喜意。……宝玉细看那黛玉时,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与宝钗、迎春、宝玉等。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蕶苓香串,珍重取出来,转送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遂掷还不取。

宝玉听见黛玉要回来,“方略有些喜意”,不光是品德提升了,还要进一步探究无上大道了。

第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许,对极少数人来说,不乱攀缘了,鬼判都怕他了,小说可以到此为止了;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暂时不乱攀缘了,习气还多得很,花花世界还没玩够,会有很多反覆,前面的路还长得很,长篇大论在后头。

黛玉这次回来,在宝玉看来,“越发出落的超逸了”。灵性提升一层,对佛法的理解,也会更进一层。

黛玉带了很多书籍纸笔,又是贾雨村陪着回来的,这是说,世上埋头读书的,有多少人不是出于功利考虑呢? 要成佛,是最大的功利。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道尽了多少读书人的心声!

读世俗书的,一般这样;读佛书的呢? 有些是为了一举成名,有些是为了修行成就,名字不一样,性质差不多。至于不带着功利心读佛书的,读了跟不读一样的,那是什么情况呢?

在书的诱惑面前,自家心香“蕶苓香串”就比下去了,黛玉索性“掷还不取”,跟宝玉刚见到她就掼玉,是一个逻辑。

贾琏笑道:“正是呢。我方才见姨妈去,和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子刚走了个对脸儿,长得好齐整模样儿。我想咱们家没这个人哪。说话时问姨妈,才知道是打官司的那小丫头子,叫什么香菱的,竟给薛大傻子作了屋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凤姐把嘴一撇道:“哎! 往苏杭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点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 ……”

跟上面黛玉回来的情节一致,贾琏的这番“眼馋肚饱”,也为后面百十回作了铺垫。

后面的“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等情节,都是余情未了,继续检点。

佛说,无量劫以来,咱们六根里积累的习气太多,“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一个习气引发另外一个习气,然后各种习气相互纠缠,乱得很。

凤姐笑道:“妈妈,你的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你从小儿奶的儿子还有什么不知他那脾气的? 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可是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人强? 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 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爷,你却看着是‘内人爷一样呢!”说着,满屋里人都笑了。赵嬷嬷也笑个不住,又念佛道:“可是屋子里跑出青天来了。要说‘内人爷‘外人爷这些混账事,我们爷是没有的;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凤姐笑道:“可不是呢。有内人的,他才慈软呢;他在咱们娘儿们跟前才是刚硬呢!”赵嬷嬷道:“奶奶说的太尽情了,我也乐了,再喝一钟好酒。从此我们奶奶做了主,我就没的愁了。”

注意“琏”“赵”“内人”“外人”这些字眼。

以前往外“怜”,不注意“照”自己的内心,所以凤姐讽刺贾琏,“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

孟子说,往外乱攀缘,对自己的起心动念,则往往荒废不管,这就像把自己家的田扔了,天天去耕人家的田。他又打了个比方,山里的小路,经常有人走,就成了路,一段时间没人走,茅草就塞住了。他对一个学生说,你现在的心,就像是茅草塞住了啊。

赵嬷嬷说,“从此我们奶奶做了主,我就没的愁了”,用坚定的意志,照自己的心,还愁什么呢? 外在的一切挫折、荣辱,不过都是过眼云烟。

赵嬷嬷道:“阿弥陀佛! 原来如此。这样说起,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大姑奶奶了?”

向内看,“大观园”要登场了。

贾蔷又近前回说:“下姑苏请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带领着赖管家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仁、卜固修两个清客相公,一同前去。所以叫我来见叔叔。”贾琏听了,将贾蔷打量了打量,笑道:“你能够在行么? 这个事虽不甚大,里头却有藏掖的。”贾蔷笑道:“只好学着办罢咧。”

“单聘仁”“卜固修”,就是“善骗人”“不顾羞”,喻指不良习气。

从第17回开始,要讲的渐修,等于是从零开始的,因为每个人习气不一样,要详细检点,不妨从头说起。所以这里要建大观园,由贾蔷(假墙)领着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去采办。

这里也反映了作者见地上的干净。你要立个内外界限,要“观心”,说到底也是立个假名,内外哪有界限呢,“假墙”而已。本来无一物,何况是墙呢?

自此后,各行匠役齐全,金银铜锡,以及土木砖瓦之物,搬运移送不歇。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已尽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条小巷界断不通,然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联络。会芳园本是从北墙角下引了来的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便凑成一处,省许多财力。大概算计起来,所添有限。全亏一个胡老名公,号“山子野”,一一筹画起造。

宁府比喻起心动念,荣府比喻外在言行。修行人原先对自己的言行,经常不留意,所以两府之间本来有一股活水天然贯通,但陆路上“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现在要观心,就打通了这个界限。

原来叫“会芳园”,不过是一片花花草草的,比喻心念乱糟糟的,现在要开始起观,不那么放任、杂乱,就出现了“大观园”。

“老名公”,有见识、有威望的。“老”,过来人;“名”,威望;“公”,无私。“胡老名公”,佛和祖师。佛教刚传进中国的时候,咱们经常拿释迦牟尼当胡人,于是,释迦牟尼说的“八正道”,被咱们称为“胡说八道”。后来的祖师,有时就称佛为“老胡”,其实也没啥,都知道他说的是谁,继承老胡的家业,可光荣着呢。

按照“胡老名公”的指点,来建大观园,就是按佛和祖师的教导,来观心。

“山子野”,比喻朴素之心。不是为名,不是为利。

关于这种“山子野”式的朴素之心,孟子说,要养心,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有了这个,一个人的人品就差不多了,没有这个,即使再包装、伪善,人品也好不到哪里去: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贾政不惯于俗务,只凭贾赦、贾珍、贾琏、赖大、赖升、林之孝、吴新登、詹光、程日兴等几人安插摆布;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点景,又有山子野制度。下朝闲暇,不过各处看望看望,最要紧处和贾赦等商议商议便罢了。

“程日兴”,乘日而兴,等机会发飙。

小的习气不用管那么多,大局把准就行了,所以山子野统管设计,“假正”只拣要紧处过问一下。

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 又记念着家中无人管理家务,又惦记着智能儿尚无下落,因此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众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儿叫宝玉的。”那判官听了,先就唬的慌张起来,忙喝骂那些小鬼道:……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么雷霆火炮,原来见不得‘宝玉爷二字! 依我们想来:他是阳间,我们是阴间,怕他亦无益。”

有道是,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这里却有意思,秦钟一报宝玉的名字,连判官都怕了。让人想起《西游记》里,八戒被妖怪泡在水缸里,悟空变成无常鬼,要来带他走,八戒就告诉他,你别带我,我有个师兄,叫孙悟空,跟你们家老爷子交情可好了。

判官害怕,这是暗喻了生脱死。假如前面16回了色欲、了情欲,不再有那些习气,判官就没辙了,可是还有那么多习气,那对不起,人家只是害怕一下而已,接下来该带走还是带走。

《圆觉经》说: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这些习气积累了无量劫,仓猝之间干净不了,所以小说这里,小鬼说“怕他亦无益”,接下来第17回开头,宝玉对秦钟的思念“不知过了几时才罢”。

《指月录》有个公案,庵提遮女问文殊菩萨,明明知道“生是不生”,从道理上,理解了生死是幻象而已,为什么还会被生死所转呢? 文殊菩萨说:“其力未充。”

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止,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还带余哀。……只有宝玉,日日感悼,思念不已,然亦无可如何了,又不知过了几时才罢。

“理贵”解劝,效果有限,因为“其力未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