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绪论

1.1 统计的含义

1.1.1 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起源于国情调查,最早被译为国情学。原始的统计工作即人们收集数据的原始形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英语中统计学家和统计员是同一个单词,但统计学并不是直接产生于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每一门科学都有其建立、发展和客观条件,统计科学则是统计工作经验、社会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方法融合、提炼、发展而来的一种边缘性学科。

一般来说,统计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1)统计工作。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是统计的基础。它也称统计实践,或统计活动,是在一定统计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治国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现实生活中,统计工作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和自然现象总体的实践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环节。

(2)统计资料。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一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它也称统计信息,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或自然现象总体的特征或规律的数字资料、文字资料、图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总称。包括刚刚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一定程度整理、加工的次级资料,其形式有: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统计报告和其他有关统计信息的载体。

(3)统计科学。也称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指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方法。统计学也可以看作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统计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组数据,这种用法称作描述统计学。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起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总体,这种用法被称作推论统计学。这两种用法都可以被称作应用统计学。另外,也有一个叫作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学背后的理论基础。

总体来说,“统计”一词三方面的含义是紧密联系的,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工作与统计科学之间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1.1.2 统计的研究对象

从哲学的意义出发,任何事物都存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研究一种事物可以从量的方面进行,也可以从质的方面进行,对事物量的方面的研究是在对事物质的方面有所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是从量的方面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即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虽然统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但这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质与量的相互联系中研究量的。如果离开了事物质的方面,仅为研究量而研究量,那就不是统计学了。

统计研究事物数量方面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事物量的方面的观察和量变规律的研究,逐步把握事物的质和对事物质的方面的认识。因此,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认识包括量的规模、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现象数量的变化规律、现象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等。而对事物量的这些方面的研究,都不是仅对个别事物观察所能得到的,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大规模研究才能有效。因此,统计的研究对象具有如下特点。

1. 总体性

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必须是对总体现象的认识,而非对个体现象的认识。因为,只有通过对总体数量方面的观察,才能发现现象存在的共性和规律性。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众多工业企业的研究,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和工业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等方面的情况。但如果只对该国或该地区的个别工业企业进行观察,则无论我们的工作做得多么细致,也不可能得到整个工业产品的结构及其满足需要程度的信息,因为它不具备代表性。

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要求具有总体性,是基于满足统计研究的目的来考虑的。但强调总体性的要求,并不排斥统计对社会经济个体现象观察的重视。事实上,统计对总体事物的研究是从对个体的观察开始的。例如在人口统计中,如果没有对一个自然人各方面情况的仔细观察和记录,就得不到对人口总体的总人数、性别比例、地区分布、出生率、平均寿命等方面的数量认识。因此,统计对个体现象进行观察的目的,是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

2. 社会性

统计对象的社会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因而统计本身也就有了社会性。二是统计认识的主体是社会的人,人的阶级性(社会性)决定了认识立场和认识结论上的社会性。三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和人的利益有关,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因此人们相互间的利益分割和利益冲突必将在统计上显示出来。统计为一定的阶级和一定的社会集团服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说,统计具有社会性。

如前所述,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并反过来指导统计实践活动。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表述为: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统计认识活动过程本身和认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