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界做皇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1章 救灾(二)

县令说完就去实施段智鸣刚才说的那些救灾措施。

“你来这里是来帮忙救灾的吗?”县令走后,段智鸣看着林升问道。

“是的,大人,因为这里每隔数年的这个时候总是发大水,所以下官就在回京的途中就顺路来这里,看看需不需要帮忙,不过大人,有件事情,下官要向您进行禀报。”林升说道。

“什么事情?”

“这次发大水所造成的灾难并不是因为天灾造成的,而是因为人祸才造成的。”

段智鸣听了林升说的话,顿时瞪大了眼睛看着林升说道:“你说什么?你的意思是这次洪水所造成的灾难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因为有人为的关系,所以才发生的,对吗?”

“是的,大人,下官听丁县令说,因为之前朝廷对这里是不管不问,丁县令之前为了不让东山县的老百姓再遭受洪水之灾,就召集了民众募捐了一笔钱用来修建堤坝,昨日,下官就去堤坝上查看情况,结果发现这堤坝在修建的时候居然偷工减料,这才导致这次发洪水的时候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你是说就因为堤坝在修建的时候偷工减料,所以堤坝才没有挡住洪水是吗?”段智鸣忍着怒火,大声的问道。

“没错,大人。”

得知这次发洪水造成的灾难是因为堤坝在修建的时候,有人偷工减料才导致的,段智鸣感到脑子有些发晕。他没有想到这修建堤坝的人为了捞钱,居然把黑手伸到保护老百姓不受洪水肆虐的防洪堤坝上来了。

“你刚才说堤坝是因为在修建的时候偷工减料,才没有挡住洪水,那堤坝在修建时的偷工减料是怎么个偷工减料法?”段智鸣继续问道。

“首先是材料上,下官在对堤坝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修建堤坝的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不是修建堤坝规定要用的材料,而是碎石头,烂草包;说句不雅的话,用碎石头,烂草包这样的材料修建的堤坝,别说是洪水了,就算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撒的一泡尿都能把堤坝冲垮;接着就是堤坝的大小,根据丁县令所说,堤坝的宽度必须是5丈,高度3丈,但是下官却发现,这堤坝的宽度却是3丈,高度2丈,这样的大小,莫说是用碎石头,烂草包这样的材料去修建,就算是用好工好料来修建,也一样是挡不住洪水。”林升把自己的发现一点不落的告诉给段智鸣。

段智鸣得知了堤坝在修建时偷工减料的真相后,气的走到大厅的一张桌子前,对着桌子就是一拳,结果桌子瞬间散了架。

洪海和林升看到段智鸣把桌子给打散了架,立马说道:“请大人息怒。”

“修建堤坝的人也住在这里,难道他们就不怕发了洪水,自己跟着遭殃吗?”段智鸣震怒道。

“启禀大人,修建堤坝的人不是县里的,而是府城那边的人。”林升回答道。

“府城那边的人?”段智鸣好奇道:“修建堤坝的钱是县里筹集的,为什么要府城那边的人来修建?难道县里面没人能修建堤坝吗?”

“那到不是,听丁大人说,是知府强行接手的,丁大人官卑言轻,无法阻止,只能让知府强行接手修建堤坝的工程。”

听到林升说堤坝工程是知府强行接管,段智鸣可谓是雷霆震怒,火冒三丈。虽然段智鸣现在没有证据证明知府是堤坝贪污案的主谋,但从林升的口中得知知府是强行接管堤坝修建的工程这一点来看,段智鸣非常确定知府即使没有贪污堤坝修建款,也肯定和案子有关。

大概清楚了堤坝修建真相的段智鸣现在真想亲自调查堤坝贪污案的,但是现在东山县发了洪水,段智鸣现在需要立即善后。因此段智鸣只能选择暂时把案子交给林升,让林升先去查。等自己把善后的事情解决后,在和林升一起查这个堤坝贪污案。

“林升,本官现在命令你从现在开始,救灾的事情你就不要在参与了,立刻对堤坝偷工减料的案子展开调查,就从知府开始查,本官可以确定,这知府肯定涉嫌其中,无论你在查案的过程中查到什么,都不要害怕,一定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太子殿下会给你撑腰的,明白了吗?”愤怒的段智鸣对林升说道。

“下官明白。”林升铿锵有力的回答道。

“还有,这个案子只要是查到了线索,你都要跟本官汇报,但必须对其他所有人保密,明白了吗?”段智鸣提醒道。

“是,大人,下官遵命。”

林升回答完,就告退了。

就在林升离开没多久,丁海回到了大厅里。

看到丁海回来了,段智鸣没有提及刚才林升对自己说的有关堤坝贪污的事情,而是询问起丁海有没有落实自己说的那些救灾措施:“丁大人,本官跟你说的那些事情,你都落实了吗?”

丁海回答道:“正在落实当中,大人,只是……”

“只是什么?”看到丁海吞吞吐吐的样子,段智鸣问道。

“大人刚才说的那些事情中的要捕快在城中加强巡逻,防止进城的难民发生暴乱这一件事情做起来有些困难。”

“有什么困难?难道衙门里没有捕快,还是说衙门里的捕快都病了,没有办法工作。”

“启禀大人,因为进城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以目前衙门里的捕快人数来说,加强巡逻,防范进城的难民发生暴乱,实在是非常的困难。”

听到丁海说衙门的捕快人手不够,无法加强巡逻,防范进城的难民发生暴乱。段智鸣稍微仔细的想了一想,决定把禁军调来解决衙门捕快因人手不足,无法在城里加强巡逻,防范进城的难民发生暴乱的问题。

“本官知道了,派捕快在城里加强巡逻,防范难民发生暴乱的事情,你尽力落实就是了,至于捕快人手不足的问题,本官来想办法,你就不要管了。”段智鸣说道。

“是,大人。”丁海回答道。

“还有,之前本官不是说让你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写一封奏折送到皇上那儿去吗?这个奏折你不用写了,还是由本官来写吧!正好本官有些机密的事情想要一起写在奏折上。”

“是。”

其实段智鸣之所以不让丁海写奏折,而要自己写奏折,并不是有什么机密的事情要告诉段元兴,而是因为之前他在进城的路上听难民说,以前朝廷的注意力全部都在防范北金那边,对这里发生的事情完全不管。因此,段智鸣确定那个时候,这里的县令肯定是把这里的事情如实的写在了奏折上,送到京城那儿去的。如果让丁海写奏折的话,那奏折送到京城后,估计还和以前一样,是泥牛入海,什么消息都没有。但要是自己来写奏折的话,相信段元兴在看到奏折后,一定会非常重视,到时候就会迅速调派钱粮来这里帮助自己救灾。

还有就是段智鸣怀疑丁海可能涉嫌堤坝贪污案。虽然堤坝贪污案涉及的是知府,没有任何一点指向丁海也涉嫌其中。但堤坝的修建款却是丁海筹集的,说不定丁海筹建修建堤坝的工程款,就是为了给知府制造捞钱的机会。如果让丁海给段元兴写奏折,他很有可能借此再来捞钱。虽然这只是段智鸣的怀疑,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段智鸣在这个时候不得不防。

……

大概过了两三天左右,蔡勇带着两万禁军到达了东山县。段智鸣首先让蔡勇以自己的名义,下达了一道太子不见客的命令,以免丁海和林升来找自己,搞得自己特别麻烦。然后又让蔡勇调了五千禁军进入东山县城,协助东山县衙的捕快在城里加强巡逻,防范城里的难民发生暴乱。

禁军虽然到了东山县,但段智鸣对此还是比较担心,自己要求落实的救灾措施只能起缓兵之计的作用。因为水灾发生过后,进城的难民非常的多,但东山县没有用于赈灾的粮库,还有就是粮店因为水灾的关系,无法从外面运粮。一旦粮食不够吃,难民的情绪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慢慢的,在粮食吃完后,难民为了填饱肚子,就会变成一群到处打砸抢烧的暴民。

要是那些吃不饱肚子的难民一旦变成了打砸抢烧的暴民,慢慢的就会成为一股可以改朝换代的造反大军。

一个王朝的灭亡,绝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百姓吃不饱肚子造反而灭亡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他是乞丐出身,他的家人就因为被元朝的官吏逼得吃不饱肚子饿死,所以他才为了吃饱肚子而不得不造反,最后他推翻了元朝,成了皇帝。朱元璋在当了皇帝后曾说过,要是他和他的家人能够吃饱肚子,自己断然不会造反。因此,朱元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粮食,减少对老百姓税收,让老百姓家家有余粮,不会因为没有粮食而吃不饱肚子。要是听说哪个地方发生了灾情,朱元璋就会即使调集钱粮到灾区去赈灾。倘若在救灾期间发现有官员贪污救济灾民的钱粮,他就会使用历史上的很多暴君使用过的残忍狠毒的酷刑来折磨残杀祸害民众的贪官污吏。

段智鸣现在只希望自己写的奏折在送到段元兴的手里后,段元兴能尽快的往东山县调集大量的钱粮赈灾。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让段智鸣感到非常棘手的事情,就是防洪堤坝的修建。

因为那个强行接手东山县堤坝修建工程的知府贪污了堤坝的修建款,对堤坝修建偷工减料,导致堤坝面对洪水的时候,形同虚设。偏偏洪水很有可能会发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要是不尽快的想办法把堤坝修建好,只怕老百姓又得在遭几次洪水的肆虐。

既然赈灾的钱粮现在一时半会儿的无法送到东山县来,段智鸣决定先把堤坝给修建好。

段智鸣让丁海出告示,召集城内的精壮男子修堤坝,同时还从禁军那里又调了一万人加入了修建堤坝的队伍里来,留五千人担任预备队,负责处理意外发生的突发状况。

为了节省时间,段智鸣还下令所有修建堤坝的人,无论是百姓还是禁军,全部都住在堤坝的附近。另外段智鸣还特地把卫灵也请到了修建堤坝的人住的地方,让她随时医治那些在修建堤坝时受伤或生病的人。以免修建堤坝的人因为受伤生病的关系,延误堤坝修建的进度。

堤坝修建的材料需要用到花岗石、砂岩、石板、砖石和土方这些材料,但是现在东山县内没有这些材料。要是准备的话,得从别的地方运,但这得花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像花岗岩、砂岩、石板、砖石和土方等这些材料价格昂贵,还需要大量的钱财购买。

以段智鸣和东山县目前的状况,恐怕是没有办法在发洪水之前弄到这些材料,并把堤坝修建好。

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段智鸣对修建堤坝的事情虽然一窍不通,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是知道的。修建堤坝的材料不一定非得要花岗岩、砂岩、石板、砖石和土方等这些昂贵的材料,普通的黏土也可以。

小时候上学时,段智鸣在科学课上听老师说过,黏土的特点是含沙量少,颗粒细腻,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在农业种植领域上非常适合用来种植水稻。

而正好在距离堤坝不远的一座山里到处都是黏土。

不过在修建堤坝的这件事上,段智鸣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万一在修建堤坝的时候,就发了洪水该怎么办。一旦在修建堤坝的时候,洪水就发了,那么在堤坝上修建的人就会非常的危险。

对此,段智鸣思考了许久,对修建堤坝的人做了一下调整。他把修建堤坝的人分成了两队:一队是禁军,一队是召集的民众。禁军那一队的任务是负责把堤坝上之前修建用的那些碎石头、破草包等不合规定的材料全部都清理掉,以免在用黏土修建的时候出现安全质量隐患。而召集而来的民众那一队,负责去那座到处都是黏土的山里,用麻袋把黏土都装起来,运到堤坝这儿来,等禁军把之前修建堤坝时使用的碎石头、破草包这些不合格的材料清理完毕后,就开始用他们从山里运来的黏土沙包修建堤坝。

这么做虽然不能完全保证修建堤坝的人在修建堤坝时遇到发洪水后能够全部都安全的撤离,但却能保证参与修建堤坝的老百姓在运送黏土沙包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撤离。

毕竟在这个时候,老百姓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不好的意外。一旦在这个时候,老百姓出现任何不好的意外,那就会引发老百姓不安的情绪,甚至还会发生难以想象的灾难。

何况禁军是军队,军队的职责除了打仗和维持治安外,还要负责灾难救援。现代社会中的军队就是这样,每次出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军队出动,帮助救援部门一起救灾。

另外禁军是只有皇上才能调动的军队,让禁军参与到修建堤坝的事情当中来,并承担最危险的事情,老百姓肯定会以为段元兴非常的在乎他们,所以才会在发生水灾的时候,特地把禁军派来进行救援。这样不管之后发生什么事情,老百姓都会因为禁军参与到水灾救援的事情,而对段元兴感恩戴德,不会因为现在甚至是以后,在听到什么不好的传言,对段元兴产生什么误会,从而产生不满的情绪,引发民愤,最后成为影响东宋内部不安定的因素。

一切修建堤坝的工作全都准备好了,堤坝修建工作也正式开始。

所有人都开始忙碌了起来,为了防止修建堤坝时,偷工减料的情况再次发生,段智鸣让人对运到堤坝上的黏土,每袋都打开让人查看。还下了一道惩治偷工减料的命令,一旦发现有人在修建堤坝时偷工减料,杀无赦。同时为了随时了解以及解决堤坝这边发生的情况,段智鸣决定和修建堤坝的人住在一起,直到堤坝修建好了为止。

经过几天的时间,禁军把之前修建堤坝用的那些碎石头、破草包等影响堤坝防洪作用的不合格的材料全部都清理了出来,接着又把整个堤坝进行了大力的整理,整理完毕后就把民众运来的那些黏土沙包全部都往堤坝上进行堆积。在堆积的时候,段智鸣还特别命令,黏土沙包堆积的时候全都是按照上窄下宽的结构进行堆积。

段智鸣之所以让人把沙包按照上窄下宽的结构进行堆积,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用沙包堆积起来的堤坝能够堆积牢固。

因为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下宽上窄是非常稳定的结构,原因在于这样的结构是降低整体的重心高度,通俗点说,就是我们说的重心低,或者说底盘低。让重心重重的压在地面上,不受别的力影响而倒下。而且这样重心高度越低,结构本身就越稳定。要是换做上宽下窄或者是直升的结构,别说是用沙包堆不起来。就算能堆起来,这样的两种结构因为本身重心高的关系,使得本身的整体结构会受到其它力的影响,就会不稳定。说的明白一点,就是重心越高,结构本身就越不稳定。

另外在从防洪设计上来说,因为是下宽上窄的结构,堤坝防洪的受力面是向上斜,向上斜的受力面在面对洪水冲击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减少洪水对堤坝的冲击力,这样堤坝不会被洪水冲垮。即使堤坝会被洪水冲垮,一般都是从上到下,一步步的往下垮塌,最后垮到底部(一般是垮不到底部的)。这样由上到下一步步的垮到底部,也不过是减少防洪的作用,多多少少的还是可以减少洪水冲过堤坝后所造成的危害,而且将来重新修复堤坝的时候,也比较简单。如果是上宽下窄或直升结构的堤坝,因为本身的结构是上宽下窄或直升,使得堤坝防洪的受力面是直的或者是向底部斜。这样的防洪受力面在面对洪水强大的冲击力时,不但无法减少洪水的冲击力,还会增大洪水的冲击力。最后堤坝从底部轻轻松松的垮掉。堤坝从底部垮,那可就等同于是整个堤坝都垮了。整个都垮掉的堤坝在洪水面前将起不了任何一丁点的防洪作用。而且将来堤坝修复的时候,修复的可就不是一部分,而是整个堤坝都要修复,特别的麻烦。

经过几天的堆放,黏土沙包堆在堤坝那儿慢慢的成了形。虽然没有堆放完毕,但也没有出现垮塌的情况。只要在堆放几天,堤坝就能够修建完毕,暂时就会变成一道洪水无法冲破甚至是翻越的安全屏障。

“大人,京城那边的钱粮什么时候能到达东山县,东山县的粮食快要吃光了。”丁海来到堤坝附近的营地,找到段智鸣说道。

“这才多少天,粮食怎么这么快就吃的快没了?”段智鸣有些怀疑的看着丁海问道。

“大人,这刚刚发了水灾,那些开粮店的老板没有办法从外地进粮食,加上又有那么多的难民进城,这粮食自然是吃的这么快。”丁海回答道。

段智鸣又问道:“能不能从周边城镇筹集到粮食?”

“恐怕没有办法,因为这次发洪水,周边的城镇都遭了殃,他们那儿的粮食估计也只够自己充饥,恐怕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支援我们。”

段智鸣想了想,然后派人把蔡勇从城外的营地给叫过来问道:“蔡将军,禁军的军粮现在还有多少?”

“启禀大人,大概还有十万石,够禁军吃上三四个月。”蔡勇回答道。

“调八万石军粮到城里,给老百姓吃。”

“什么,殿下,调八万石军粮给老百姓,那军粮可就只剩下两万石了,最多只够禁军的兄弟吃一个月的了,一个月后,军粮吃完了,禁军的兄弟们吃什么?”

“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保护民众,民众一旦需要帮助,军人就必须要无条件的去帮助民众;现在这里的民众快没有粮食吃了,把禁军的军粮分给这里的民众吃,这是禁军应尽的义务,明白了吗?”

被段智鸣这么一说,蔡勇顿时无话可说。他仔细的想了想,觉得段智鸣说的很有道理。的确,保卫国家,保护民众的确是军人的职责;民众需要帮助,军人就必须无条件提供帮助;既然禁军来这里救灾,那么把军粮分给这里的民众吃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哪能斤斤计较的考虑自己的得失。

“大人,末将明白了。蔡勇想清楚后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