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家利益的历史变迁
一、修昔底德所传递的信息
“弥罗斯对话”
古希腊历史学家、军事家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誉为现实主义的经典,其意义在今天仍不曾褪色。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400年)
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战争断断续续27年,使整个希腊陷入毁灭和屠杀之中。作为雅典将军亲身经历战争的修昔底德,怀着为后世留下警醒和借鉴的初衷,对本次战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录是“弥罗斯对话”,它描述了远征并包围了弥罗斯岛的雅典使者前往小城邦弥罗斯,同其代表们进行谈判和交涉的情况。在这次对话中,修昔底德生动地描绘了由权力决定国家利益或正义的现实主义世界,将读者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之中。现在来介绍一下这一章节。(1)
弥罗斯的代表希望弥罗斯能够在雅典和斯巴达之间保持中立,呼吁理性和正义,并指出雅典的进攻会触怒神祇和人民,导致斯巴达军队的介入。但雅典表示了拒绝,其理由为“只有在双方力量平等的情况下,正义问题才会在人们的话语中被提及”,“强者可以为所欲为,弱智只能默默接受”。尽管如此,弥罗斯人仍然没有放弃劝说。
弥罗斯人:“人们在陷入危险时,仍然有权利得到公平和正义的处理……并有权使用辩论获得他们应得的利益……(如果你们到了倾危的一日,不但会遭到报复,还会成为引为殷鉴的例子)这对你们来说也有更多的利益和好处。”
雅典人:“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我们帝国自己的利益,同样也是为了保全你们的城邦。让你们加入我们帝国,是为了你们的利益,也是为着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并不想节外生枝。”
弥罗斯人:“我们做奴隶,而你们做主人,又何来维护共同利益一说?”
雅典人:“你们若屈服,便能免于即将到来的灾祸;而我们不毁灭你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弥罗斯人:“我们这些仍然享有自由的人如果不去反抗这一切,而低声下气接受你们的奴役,那么我们就真是懦夫,是孱弱无能之辈了。”
雅典人:“问题在于怎样保全你们自己的生命,而不去抵抗力量远远强于你们的对方。”
弥罗斯人:“我们相信,我们与斯巴达人的同盟将弥补我们在军事上的欠缺……斯巴达人是我们的同族,因为荣誉的缘故,他们也会来援助我们。”
雅典人:“你们好像忘记了,一个关注自己利益的人就会先求得自己的安全;而正义与荣誉的道路往往置人于危险之中。”
弥罗斯人:“我们相信就算是刀山火海,斯巴达人也会为我们以身犯险的。因为这个冒险比其他任何情况都更加值得。”
雅典人:“要求援助的那一方的热忱,对于有先见之明的同盟者不是一种安全的保障……当人们面临着伤及自尊心的显著危险时,这种虚妄的荣誉心常常指向毁灭的道路……向希腊最大的城邦低头,接受它所提出的合理条件,并不是一件不光荣的事……这是保证安全的规则,即在实力相当的人面前不必退缩,以谦恭的态度对待力量更强的对手,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力量较弱的一方。”
于是谈判结束,弥罗斯代表作了如下回答:“我们不愿意在仓促之间抛弃自我们的城邦建立以来享受了七百年的自由……我们把信心寄托于斯巴达人的援助之上,我们要努力保全我们自己。”弥罗斯人希望同雅典签订和约,同时雅典撤退。但雅典使节仍然坚持继续对弥罗斯城的进攻,并说道,“你们既然孤注一掷,把赌注压在斯巴达、命运和希望之上,你们终究是会上当的。”最终,斯巴达的军队并未前来支援。弥罗斯投降,其成年男子全部被残忍杀害,妇女和儿童皆沦为奴隶。
生存还是自由?
通过描写“弥罗斯对话”,修昔底德想要传递给世人的信息是什么呢?希望读者仔细体会上文画线部分的内容。由此,笔者不由地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第一,力量悬殊的两者之间,正义真的不存在吗?
雅典强大,弥罗斯弱小。为了保全自己,只能让渡自由。如若不然,雅典即兵临城下,弥罗斯将走向灭亡。从中可以窥见,支撑雅典霸权的不是正义,而是强硬的权力与过分的自信。在权力面前,无所谓正义。这种崛起国家的傲慢与自负,是导致雅典西西里远征以毁灭性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没有正义的秩序终将难以维系。“弥罗斯对话”暗示了迷信权力而罔顾正义的大国所建立的秩序以及大国自身的结局。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欲传达的信息汇集于此。
第二,在拥有压倒性力量的大国面前,相对弱小的国家应当以保护自身安全为先,但是否该就此放弃自由与正义?弥罗斯完全没有胜算击退雅典的军队,而盟国斯巴达的支援也没有保证。究其根本,弥罗斯灭亡的原因在于为了自由与正义,赌上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国家如果灭亡,自由与正义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也是修昔底德留下的信息之一,也是他被誉为现实主义先驱之所在。
“修昔底德陷阱”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虽然也包含着国际政治的重要论断,但如今广受关注,引起人们激烈议论的是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
修昔底德在前言中说:“如果那些想清楚地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生类似事件的人,认为我的话还有一点用处的话,那就足够了。”
“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由此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
虽然修昔底德将几个事件作为战争爆发的直接诱因详细记录下来,但使整个希腊陷入战争泥沼的根本原因,是新兴崛起的雅典力量的不断增长和随之而来的传统权力斯巴达的恐惧。美国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将这一历史经验称作“修昔底德陷阱”。艾利森教授指出,自16世纪以来,在崛起国挑战守成国的16个案例中,其中12个都以战争而告终。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悲剧仍然在后世上演,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艾利森教授格外挂心的是中美关系。他指出,我们应该警惕,如果目前的局势一直持续下去的话,那么将来与其说是可能爆发中美战争,不如说这种可能性其实比大家现在所想的还要高。他还指出,中国在南海的要求与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1901—1909年在任)在加勒比海、太平洋问题上的要求相比,相对有所克制,暗中警告美国的过度反应是不妥的。然而,美国国内有批评指出,这种看法无视时代背景的不同,可能会使中国版的亚洲“门罗主义”正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