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千里逃亡

与京城的友人告别后,王阳明绕道浙江,想要回家看一看自己已然年近九十的祖母,然后再赴龙场驿。王阳明一路上拖着病体,走啊走啊,走到杭州的时候,突然发现死亡的危机依然一直跟着他。刘瑾居然派了锦衣卫的杀手跟上来了。

刘瑾哪会那么轻易放过王阳明?他这简直是双保险——先把王阳明贬到蛮荒之地去,就别指望能生还了;又派杀手跟踪,能早点解决更好。他把王阳明贬到龙场去还不满足,更打算在去龙场驿的路上派人把王阳明给干掉。

王阳明发现锦衣卫的存在之后,表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急智,设了一个局,金蝉脱壳。《阳明先生年谱》里说:“先生至钱塘,瑾遣人随侦。先生度不免,乃托言投江以脱之。”他到了杭州,在胜果寺与友人相聚的时候,发现杀手已然跟了上来,便在这个夜晚题了两首绝命诗。其中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

学道无成岁月虚,天乎至此欲何如?

生曾许国渐无补,死不忘亲恨不余。

自信孤忠悬日月,岂论遗骨葬江鱼。

百年臣子悲何极?日夜潮声泣子胥。

这是以死明志。很显然,王阳明此志已绝。到了江边,锦衣卫的杀手已经快追上来的时候,王阳明把绝命诗和衣物放在江边,为了把戏做足,就一头扎进了钱塘江,潜伏在一艘商船下。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水性是不错,但此举依然是危险至极。锦衣卫的杀手追上来之后,看到王阳明的绝命诗,看到他江边的衣物,相信王阳明已经投江自尽,就回刘瑾那儿复命去了。

当时浙江的文人知道了消息,很多人都很沉痛,因为王阳明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介耿直之士,敢最后挺身出来,反对刘瑾,遭受牢狱之灾,已经成为文官集团的一个英雄般的存在。听说王阳明被锦衣卫追杀,在钱塘江边投江自尽,好多浙江的文人士大夫,包括官员都到江边来祭奠、哀悼,王阳明的家人和北京的好友听到之后也都伤心欲绝。唯独知己湛若水,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反而抚掌大笑,说“此乃英雄欺人也”。也就是说,王阳明是什么样的人,内心何其强大,怎么可能去寻死觅活呢?这一定是他的金蝉脱壳之计。

王阳明跳江之后,被商船上的人救了,就跟着这艘船,本来打算掩藏行迹,到舟山群岛再上岸。结果遇到了台风,一直吹到福建沿岸。王阳明这个时候非常落魄,只得告别船主,寻路而行,不知不觉间走入了武夷山中。

王阳明饥寒交迫,浑身也没力气,在大山之中不辨方向。突然看到远处有一座寺庙,非常兴奋,便想到寺庙借宿。结果敲了半天门,破旧的庙门方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个和尚伸出半张脸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哐当把门一关,根本不搭理他。没有办法,王阳明只好又往前走。

走了一段,王阳明发现有一个已经彻底荒弃的破庙,里面只有几案,上面都积满了灰尘。王阳明困顿之极,再加上本来身上就有伤,实在撑不住了,趴在香案上就睡着了。

半夜里只听得阴风呼啸,吼声连连。王阳明好像做了一个恶梦,仿佛山中有猛兽,有老虎就在他身边转悠。但是他太困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一觉睡醒,天光大亮,王阳明突然听到一些动静,睁开眼,发现昨天晚上那个将他拒之门外的和尚正死死盯着他。说,“你,你居然没事?难道没有老虎吃你吗?”

王阳明多聪明的一个人,突然间恍然大悟,这个和尚居心可恶,其心可诛啊!这个和尚为什么不收留落难之人呢?原来是他知道前面有个破庙,知道这个破庙已经成了老虎的窝。如果途经之人被老虎吃了,行李细软就成了无主之物,他便可发一笔意外之财了。但是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人,老虎都不能吃他。

《阳明先生年谱》里就记载说,这个和尚“见先生方熟睡,呼始醒,惊曰:公非常人也!不然,得无恙乎!”就是说你一定不是平常人啊,要不然老虎怎么可能不吃你呢?然后就恭恭敬敬地把王阳明请回庙里头去。你看,这个事说明王阳明的气场之大,大到什么地步?大到老虎都不敢吃他!

王阳明虎口余生,这时候也没别的地方可去,为了休养生息,便跟和尚来到那个庙里。

一天,王阳明走出禅室,走到院子里,突然发现院子里坐了个老道士。老道士一看王阳明就笑容可掬地冲他招手。王阳明一看惊住了,什么人啊?这个道士居然是二十年前,他在南昌铁柱宫见到的那个老道士。他的新婚之夜不是和老婆一起过,是和这个老道士一起过的。

这缘分太深了。老道士一看王阳明便笑着说:“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这个道士上山来,看来就是为了点化王阳明的。两人在武夷山中的巧遇,看来是命里注定。

道士知道了王阳明的经历,就问他作何打算?王阳明劫后余生,情绪低落到极点,可以说是心念如灰。王阳明就对道士说,此后掩行藏迹,既然世事这么危险,不如隐居,融化于天地之间。道士却摇摇头说,这样虽逃得一时,但是以刘瑾这班宦官集团的毒辣,你是逃了,你父亲怎么逃得了?要诬你个北投蒙古通敌之名,你阖家的亲人怎么办?

王阳明学佛学道,到最后始终心中放不下血脉至亲。血浓于水,儒家最讲究的便是这一点。到最后,还是要固守儒家的根本。

王阳明一听,确实如此。一人虽逃得了危难,父亲怎么办?家中亲人怎么办?又怎么躲得过刘瑾的毒手呢?那该怎么办呢?道士一笑:“你不是学《易》吗?我们就来卜一卦吧。”这个道士就当着王阳明的面,为他卜得一卦,卜得的卦象是“明夷”卦。明夷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六卦:“明夷。利艰贞。”什么意思啊?主要的精神就是讲,人的内在要意志坚守,而外在要旷达顺从。柔顺以待外,坚定以守内,自然困厄尽变。《象辞》说:“君子观此卦象,治民理政,不以苛察为明,而是外愚内慧,容物亲众。”王阳明看到这明夷卦,大彻大悟。当即回去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我非常喜欢,叫做《泛海》。诗云: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起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停滞于心中,而天空的颜色,是洁净湛蓝的。夜深人静时,我思考着国家的命运,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涛一般。我将乘天地之正气,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的人生艰难险阻的挑战。人生就像一叶扁舟,在那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但是心中自有一轮明月。

“月明飞锡下天风”,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唐代有位著名的禅师叫隐峰禅师,他是马祖道一的弟子。得道之后,每年冬居衡岳一带,夏至清凉山中,一年中总要南来北往。唐元和年间,隐峰禅师拟登五台山,路出淮西,途中正好遇到官军与叛军互相残杀,白骨盈野。禅师顿生怜悯,叹道“吾当解其患耳”。说完把手中的锡杖掷向空中,然后飞身而上,瞬间而过。两军将士仰头观看,为眼前这一幕所震惊,于是再无争斗之心,由此罢战。飞锡而过,是大智慧、大手段、大境界,“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在这静谧而辽阔的大海之上,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于这坎坷的人世间,面对种种艰难险阻,如驾天风,如凭锡杖。王阳明借此表达他淡然世间荣辱的洒脱心态。

后人读《泛海》,见夜静月明,海涛天风,觉其境界澄明,动静非常,这原是不错的,然考其当日境遇,这首诗乃曰实情。并且,诗中藏有“明、夷”二字,暗合卦象。很多人都很喜欢这首诗。据说郭沫若年轻的时候留学日本,救国无望,十分苦闷,还受好朋友郁达夫那篇很有名的短篇小说《沉沦》的影响,有了自杀的想法。

决定自杀前,郭沫若一天路过一个书店,进去随手翻了一下,翻到一本《王文成公文集》,就是王阳明的文集,随手就翻到这首诗。郭沫若读了这首诗,突然明悟,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开始努力奋发。这首诗是非常棒的一首诗,可见王阳明当时的心境已然怎样?轻舟已过万重山啊!

王阳明从武夷山中出来,怕锦衣卫拦着他,没敢先回浙江老家,而是偷偷到了南京去见他的父亲。那时王华已被贬到南京。王华看到儿子活着,非常高兴。但是王华说,既然朝廷贬你为龙场驿丞,这是官方的任命,不论刘瑾怎么陷害,无论龙场如何是千山万水之险,你还是应该去上任。

阳明也是这个想法,父子同心,于是毅然赴任。

王华毕竟是南京吏部尚书,就派了三个最亲近的仆人,让他们跟王阳明去龙场上任。上任之前,王阳明回到浙江老家,见到自己的祖母,与亲人一一告别。浙江的文人听说阳明又活着回来了,纷纷额手称庆,好多人还要来拜他为师。

王阳明开始正式收徒。

这次,王阳明收了三个徒弟,最重要的一个徒弟就是鼎鼎大名的徐爱,而且也是他的妹夫。徐爱之于王阳明,就像是孔子的颜回一样,在王阳明的弟子中地位最为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