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我的知识盲点瓮安
瓮安县,过去不太熟悉。只知猴场会议,但不知猴场在瓮安。2003 年来瓮安,是一次地理扫盲。到贵州少,地理盲点特别多。其实,瓮安离贵阳,乘车只3 小时路程。从地理位置说,瓮安地处乌江中游,为黔中腹地;但其行政管辖关系多变,历史上曾属遵义地区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划归过贵阳专区、贵定专区,后又并入安顺地区,1959 年,始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黔南最北端的一个 县。
县委胡副书记说:瓮安虽无名,但是古县城。汉为郡置,晋为县置,元代、明代先后隶属湖广行省和四川行省,直到明万历年间才划入贵州,始称瓮安县。这是因境内有瓮水和重安江两条河,各取一字而命名的。我们这个县属中山区域,海拔一般在800~1200 米之间。乌江斜贯北部,河流下切较深,两岸为峡谷地形,高山海拔与沿江渡口海拔的垂直差距在千米以上。乌江为境内大河,将县境切成两块,南块大,约占五分之四,多水田;北块较小,多旱地。全县有“七山一水二分地”之说。县境水域面积不大,但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已建成的数十座水电站居全州第一。这里的气候不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即春迟多阴雨,夏短无酷暑,秋早绵雨多,冬长少严寒。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垂直差异大于水平差异,适宜于农作物生长。这里是粮食、油菜、烤烟生产基 地。
瓮安属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有历史原因的。在古代,这里是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元、明两代实行过土司制度。后来少数民族人口锐减,在万历年间,改土归流置县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汉人不断迁入。清代以后,有邻县的苗族、布依族迁入。少数民族的大量迁入,主要在建国之后。目前全县有二十来个少数民族,但仍以汉族为主体,占总人口45 万的95%。人口较多的苗、布依等族多为大杂居、小聚居格局。县内民族风情不如州府都匀那边 浓。
瓮安的自然条件不算太坏。县域面积达1900 多平方公里,物种繁多,植被葱茏,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但是,县内缺乏大企业、大市场,因而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不过,这里的商品意识不差,传统的小集镇不少。胡书记说:猴场会议的猴场,就是省内著名的10 大乡场之一,赶场日的人流量在2 万以上。所称“猴场”,不是源于交流“猴子”的集市,而是因为镇子南面有一小山像“猴子”,故称“猴场”。a 现在猴场也叫草塘镇。b 史书记载:镇北有大塘,周围达数里,“弥望平芜,故名草塘”。像猴场这样以动物命名的集市在这一带不少,比如猪场,过去常在“亥”日这天赶场,故土称猪场,但人们感到不雅,现改名为珠藏镇。这里还有牛场、马场、狗场、羊场、鸡场等等。这说明,有商品经济意识的底蕴,因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潜能还是不小的。
陪同的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耿副主任告诉我,瓮安还是一个革命老区县,在党史上有不小的影响。一是红军三次经过这里(第一次是1934 年10 月上旬,任弼时、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进入瓮安,到达猴场后,向东北进发,往黔东与红二军团会合。第二次就是1934 年底的中央红军到达这里。第三次是1936 年1 月红二、六军团从湘西突围长征到达这里,攻占县城,过了春节,抵达福泉。)。二是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猴场会议。三是由这里突破乌江,进军遵义,形成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四是突破乌江后,在江北岸近30 里处的桐梓坡,建立起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及武装,游击队多达数千人。a 在长征期间,红军三过瓮安,发生三件大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这在贵州乃至全国是不多见 的。
许多事就是这样,不说不知道,一说真不少。别看我们这些人被称为“党史专家”,但党史盲点也不少。学无涯,走无涯,到处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只有这样才不愧此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