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现代释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分类】

“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1)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密切联系,它们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而且以经络为联系通道,相互传递各种信息,在气血津液环周于全身的情况下,形成一个非常协调和统一的整体。

脏象学说就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脏象学说将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其“藏精气而不泻”,即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六腑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所谓“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上焦”可视为胸腹腔或其中脏腑及功能的总称,即上焦指胸部或心、肺的总称;中焦指上腹部或脾、胃、肝、胆的总称;下焦指下腹部或肾、膀胱、大肠、小肠的总称),其“传化物而不藏”,即主管饮食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中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功同脏、形似腑”,但又似腑非腑似脏非脏,所以名曰“奇恒”。

(2)脏象学说的分类

脏象学说可分为生理脏象与病理脏象两种。

生理脏象:内容主要见载于《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灵兰秘典论、五脏生成篇、六节脏象论、宣明五气篇、经脉别论等篇章,以及历代一些医著中。主要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与临床观察方法,结合脏腑学说,把自然界有关事物和人体脏腑组织等进行有机的联系,提出了以五脏为主体的人与自然变化相适应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如五脏脏神,五脏与五体、五脉、五液、五华、五色、五声、五味等五脏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活动的关系,以及心为生之本,主神明;肺主宣发,通调水道,主治节等;心与小肠,肺与大肠相表里等五脏本体脏象。上述生理脏象所涉及的五脏并不完全是形态意义上的,而是以活体的传统生命现象认识的,参考脏腑学说总结归纳与推论的脏腑概念,突出表明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应,人是一个整体的整体观。

病理脏象:内容主要见于《内经》的五脏生成篇、宣明五气篇、至真要大论、痹论、痿论、咳论等篇章,以及后世一些医家专著中。主要运用临床观察与五行分类方法,结合生理脏象与脏腑学说,以五脏为中心,把疾病表象进行分类、归纳,达到将复杂的病象条理化、系统化、与理论阐释,以利临床认识疾病,执简驭繁,便于诊治。如五脏五气所病,五精所并,五脏变动,五脏五志,五脏五恶等五脏一般病理脏象。病机十九条中五脏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的五脏归属。五脏痹、五脏痿等对某一病证的五脏分类等。此外心火、肝风、脾湿、胆虚、胃火等也属病理脏象。同生理脏象一样,病理脏象中涉及的脏腑也并不完全是解剖概念上的。

脏象学说是一种独特的生理病理学理论体系。其中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讲,中医脏象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

相关链接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脏别论》

我们所说的五脏,它们的功能就是贮藏精气而不泄漏,所以它们通常都保持精气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我们所说的六腑,它们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转化,而不是贮藏,所以它们有时显得充实,但却不能永远保持盛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