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毋庸置疑,绩效管理是任何企业都不容忽视的内部核心管理之一,自这一概念产生以来,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创新摸索从未停止过。
在我过去和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曾亲眼看见了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绩效考核缺乏标准规范,导致结果难以保持公平公正;绩效评估结果与员工利益直接挂钩,导致员工不敢轻易挑战自己甚至丧失工作热情;绩效管理主观性太强,导致员工遭遇不公平待遇而挫伤感情……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更好的绩效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完美地规避这些问题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是要隆重请出本书的主角,即颠覆了KPI的全新绩效管理3.0模式——OKR。
说到这里,可能许多读者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想要进一步探究OKR究竟是何方神圣了。
简单来说,OKR即目标与关键结果,它的英文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主要由代表目标的O和代表关键结果的KR组成。其中,O是对驱动组织朝期望方向前进的目标的一种简洁定性描述,它回答的是“我想实现什么”的问题;而KR是一种用于衡量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描述,它回答的是“如何实现目标/如何衡量目标是否完成”的问题。
对于许多人而言,OKR或许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近期才出现的管理词汇。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特尔就已经开始推行OKR制度了。1999年,深受OKR影响的约翰·杜尔(John Doerr)把OKR带给了他刚投资的成立还不到一年的谷歌,2013年前后,它被正式引入中国,并逐渐被大众熟知。如今,包括阿里巴巴、华为、万科在内的许多大公司都纷纷将OKR作为自己绩效管理的新宠。
相对于强调目标自上而下进行分解,绩效强制分配比例和相对考评,以及将绩效得分结果直接用于考核结果的传统绩效管理模式而言,强调目标自下而上制定,让目标管理和评价管理各自为政,以及目标要公开透明和敏捷开放的OKR能够让员工享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并成功卸掉背负在他们身上的沉重的考核包袱,OKR对于团队效率的提高与员工工作成就感的提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与此同时,OKR管理模式也是黏合企业与员工的一块胶带。OKR管理模式中目标透明,有能力者居上,这能激发员工关于工作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该模式是对既达目标者的福利奖励,也能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当然,OKR管理模式的魅力远不止这些,如果企业引入OKR管理模式,还会获得以下收获。
一是提升员工间的协同能力。为了达成目标,团队成员之间会相互配合,相互帮助。
二是员工非常明确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有了既定目标的指引,员工的一切工作也会向着目标前进,工作中的偏差与失误将会大幅减少,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三是员工能够保持与整体计划进度的同步。全体员工目标一致,共同为实现某个目标而努力。
四是企业目标清晰、有定力,避免企业成员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
五是员工的思考方式变得更有条理,注意力更集中。
六是工作流程透明,避免了重复工作和低效工作。
七是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OKR管理模式中,企业在每一个目标周期,都面临复盘和下一周期的目标制定,因此企业会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和员工的完成情况,从而具有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总之,OKR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收获了“颠覆KPI的绩效管理3.0”的美誉。那么,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OKR又该如何导入呢?相信这也是许多绩效管理者非常关心的话题。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到本书的内容上来。作为一本实用的绩效管理书籍,本书立足于OKR本身,详细介绍了OKR的特点、优势、实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阅读本书,相信你一定会对OKR这一绩效管理模式有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
总体来说,本书具有以下3个特点。
(1)结构脉络清晰,语言精练,叙述深入浅出。
(2)本书引入了一些图表,形式直观,读者看起来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3)本书不仅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还有具体的案例做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OKR模型在不同情景下的运用,引导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即学即用,快速提升管理水平。
诚愿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够有所学,有所得,在管理知识储备和管理实践方面都能上升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