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样本: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总结地方创新实践经验,为改革再出发提供生动样本

彭森(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是国内成立比较早,在改革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方面有重要影响的改革智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成立三十多年来,始终高举改革的旗帜,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团结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联系和服务中央部门和各级政府,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做了大量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自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立项支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开展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重大课题,由我担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先后深入河北省威县、唐山市,陕西省安康市、渭南市,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江苏省江阴市,四川省内江市,山东省淄博市等地进行调研,总结、宣传、推广地方改革实践成果,并向中央部门做了汇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肯定。

我认为,这些典型案例所创造的经验是气势恢弘的中国改革历史画卷中最重要、最浓墨重彩的缩影,是我们改革时代所创造的财富。虽然各地改革各具特色,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点和共同经验。

第一,各地案例充分证明了改革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觉醒。什么是觉醒?我觉得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解放是每一次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改革开放40周年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并没有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路线,其功绩是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我们纪念三中全会实际上是在纪念思想解放运动40周年。

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专门指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解放思想,如果一切从本本上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就不能前进,就会亡党亡国。40年来我们按照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一直坚持推动改革,而且各地所创造的案例无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成果。如果没有思想解放,我们很难想象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难想象深圳作为一个改革窗口和试验田所创造的辉煌;很难想象苏南模式与民营经济的快速崛起;同样也很难想象重庆的“地票制度”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试验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博鳌论坛上提出,“40年来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相互激荡,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新时代改革的大突破”。总书记将此作为十个始终坚持的第一条,也是今后继续坚持改革的方向。

第二,各地案例充分证明了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始终坚持以生产力的标准作为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改革不是目的,发展是目的,改革提供了路径和手段。但是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靠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来实现的。比如,江阴作为一个县级市,产值达到3488亿元,这就是改革带来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专门讲道,“通过改革我们彻底告别了过去的短缺经济、票证经济,忍饥挨饿、缺衣少食、生活困顿这样影响、困扰了中国几千年的问题”。这条经验证明解决一切问题的经验在于发展,而发展第一推动力在于改革和开放。

第三,各地案例充分证明了必须始终坚持渐进式的改革道路。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市场化改革没有现成经验和现成模式可以照搬,都是靠我们自己来探讨、来试验。所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初期讲“摸着石头过河”,这些案例都是地方改革探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国渐进式改革这条道路最重要的精髓。我觉得渐进式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国的智慧、中国的哲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新阶段,一方面我们注重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改革试点仍然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省批准江阴市开展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开辟了新的眼界,是新的创新。

第四,各地案例充分展现了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正确方向。40年来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到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过程反映了思想解放的过程,反映了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来检验改革成果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正确的选择。

第五,各地案例充分说明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的初心和改革人的使命。一切改革政策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的标准。

第六,各地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经验。从全国看,每一次重大的改革和新的进程,都是在党的重要会议上做出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实际上是“一把手”工程,各地党委亲自抓改革,一把手亲自抓改革。

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决不能有任何自满的认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求我们一定要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分析形势、形成共识、把握机遇、化解危机,通过改革开放创造、创新动力。对于地方改革探索,我讲几条建议。

第一,正确地处理好顶层设计和试点探索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长期以来改革中遇到很多难点问题,中央决心明确,解决了很多长期以来想改却没有改的问题。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要忘记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在改革探索中的重要作用。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改革和发展中哪些问题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群众和企业最清楚,基层最有发言权。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诉求,群众也最清楚。我们还是要坚持支持地方的大胆探索、制度创新:一方面要加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做一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在民生、社会治理、公平正义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我觉得下一步还是要解决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同时真正把追求公平正义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处理好改革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关系。2018年12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五个坚持”,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长期以来中国的改革都是倒逼机制,无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的价格改革、90年代的税制改革,以及近年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问题导向的改革。最后我们发现,一些长期涉及改革目标、模式市场化的难点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深层次改革问题,包括产权、国企改革、土地制度、财政金融、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问题最后沉淀下来,成为今后改革的硬骨头。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多,在下一步的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一致、相统一的原则,真正把那些涉及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深入推进落实。

第三,处理好依法治国和先行先试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讲大胆试、大胆闯,但从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依法治国以后,要求改革纳入到法制轨道上来,表面上看,对先行先试是一个约束和制约,但我认为全面依法治国可能为下一步改革开辟了新路径。我们可能通过过去的先行试点,逐步总结经验,这些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慢慢再向全国推广。现在也可以通过先立法,立法通过之后,改革完成了,就可以在全国推进。包括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问题,开始只是在一些试验地区,但现在全国统一了。这是我们今后改革需要注意处理的一些问题。

第四,贯彻落实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通过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科学、规范的现代制度体系。未来各地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已经搭建好的制度顶层设计,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任务与目标,将制度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治理效能,这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事,更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改革发展和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在这方面,浙江衢州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与江苏江阴市的“集成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值得理论界深入研究,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国更广层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