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线背后的人才S曲线
曾经是奈飞追赶榜样的百视达公司(Blockbuster)并没有像奈飞一样创造战略转型成功的奇迹。百视达公司凭借成功的光盘超市模式,发展到巅峰。很快,它就被奈飞的颠覆性创新(DVD邮寄服务)打垮了。更不幸的是,宽带提速、云端互联呼啸而来,百视达公司彻底被碾成明日黄花。
所有的企业迟早都会碰到成长空间不再的窘境,面对残酷的现实,企业不得不进行持续的自我革新和战略升级。能否顺利从一项事业的成熟阶段跳到另一项事业的成长阶段,正是卓越企业和昙花一现企业高下立判的地方。
2007年,奈飞在DVD邮寄服务尚未达到顶峰时,就推出互联网流媒体业务,而那时的网络速度和消费习惯都尚未准备就绪。有人批评奈飞的新业务会吃掉自己既有的营业收入,但CEO哈斯廷斯知道DVD邮寄服务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缺乏效率),公司必须赶在现有业务S曲线(第一曲线)逐渐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S曲线(第二曲线)。
像奈飞这样成功实现了自我革新和战略转型的公司,会将关注的焦点扩大到战略S曲线之外,管理好一条看不见的隐藏曲线,即人才S曲线——为了未来的成功,需要多少人才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公司不会为了短视的成本节约,在人才的投资上打折扣。它们往往不畏短期经营困难和盈利压力,大力选育能够推动新兴业务崛起的人才,持续提升人才充足率。
管理人才S曲线极富挑战性,因为现有的人才能力翻新需要很长的周期,招募或并购的新人才要融入公司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需要更加先行为之。这就需要CEO尽早基于战略终局倒推人才布局,激发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人才S曲线的编制推导需要综合包括数量上的、结构上的和质量上的维度,方法如下。
(1)线性数量推导。星巴克要在中国新兴市场快速增长,就需要基于未来开店数量的战略目标,倒推需要招募和培养多少位优秀的店长。对于已经成熟的业务,在进行复制性扩张时,可以采用简单的线性数量推导。当然,在技术上,还需要加入人员流失、晋升轮岗等变量参数。
(2)结构优化推导。华为要实施深度国际化战略,就要解决艰苦地区没人去、外籍员工占比过少等结构问题。顺丰要激发组织活力、开展二次创业,就要解决年轻干部没机会、“85后”干部占比太少、45岁以上元老退位等结构问题。人才结构一般包括国际化人才占比、经理人队伍年龄结构、外聘和内储比例等。人才结构优化要从长计议,因为腾挪调整、吐故纳新是一件长周期之事。我会在第7章中详细论述顺丰的人才战略。
(3)战略转型推导。随着智能化、电动化、自动化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大众、丰田等汽车巨头纷纷开启战略转型。GM宣布在2019年大幅裁员超过8000人,其中包括全球25%的主管人员。在裁员的同时,GM也在软件开发、燃料电池和自动驾驶技术等新兴领域中大举招聘,比如旗下自动驾驶部Cruise Automation已有逾1000人,还将新增200人。掀起这一轮人才管理大动作,做出孤注一掷的转身,GM期望能够成功跨越产业转型期,赢在战略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