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攀花园
◎罗郑洲
攀花园,不是公园,也不是某某商业住宅小区。今天,很多人连它的名字都不曾听说过。然而,它却是上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20世纪80年代,提起攀花园,那绝对是赫赫有名,妇孺皆知。因为在当时,攀花园在餐饮业中首屈一指,而且还是国营招牌。名气响当当,实力顶呱呱,相当地“拽”。
攀花园,位于大渡口街,坐落在街道的拐弯处。论口岸,看位置,肯定是风水宝地。可能有些人还有印象,这条大渡口街北起渡口桥南转盘,止于凤凰金店,全长约1公里。整条街道依山势而成,由北向南呈逐步上升态势。可以说是蜿蜒曲折,峰回路转,错落有致。其实,大渡口街才是最早、最正宗、最繁华的商业街。照相馆、商场、邮电局、电影院、音像门市、公共澡堂……一应俱全。那时,沿街两边真的是店铺林立,商家云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周末赶集,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要说在这条街道上,最负盛名的两处商家就是老字号渡口商场和攀花园了。
那时,若是有人问星期天去哪儿耍?“逛大渡口!”便是很多人理直气壮的回答。在人们心目中,好像赶大渡口就跟去了美国华尔街一样荣幸体面。若是有谁说去仁和,就会打心里瞧不起你。好像那里就是没眼光、没见过世面、满腿裹泥的乡巴佬才去的地方。
言归正传。攀花园究竟有好出名?档次究竟有多高?打个比方吧!当时找遍全市各个角落,也没有一家能和攀花园相媲美的饭店。郊县的米易和盐边就更是不在话下。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名号和厨艺,攀花园都是全市首屈一指的。红白筵席、生日寿辰、请客相聚、满月升学,但凡讲究品位和排场的,老百姓都会想到攀花园。依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物价消费指数,能在攀花园摆酒设宴的,除了乌衣门第,就是借改革开放政策腰包先鼓起来的暴发户,寻常人家则是可望不可即。而作为赴宴的宾客,通常也以能被邀请到攀花园做客为荣。好像从那里吃完饭出来倍有面子,派头很足。要不,你看那酒足饭饱、红光满面一边与主人道别,一边还剔着牙齿的人多带劲,好洋盘。那内心惬意、脸上满意的样儿如同从白金汉宫赴宴出来一般让人羡慕和向往。
特别难忘、非常自豪、相当荣幸的是本人也曾光临过一次攀花园。不过,那都是沾了父亲的光。父亲作为一家运输单位的调度,论职位就芝麻大点,但却拥有分派车辆的实权。那些有货要拉的私人老板和矿长,为了车辆问题,就会请父亲吃饭。不过一般都是小饭馆了事。只有一次,云南一位糖厂的老板急需倒运甘蔗。时间紧,车次多,数量大,就豁出去了,花点血本请父亲到攀花园搓了一顿。你别说,里面的摆设就是不一般。宽敞明亮的房间摆的尽是大圆桌,铺上雪白的桌布,中间还有一瓶花。虽说是塑料花,但也别有情调。地面是水磨石,椅子全带靠背,墙壁上还挂着桂林山水、黄山迎客松等风景画。在这样的环境中吃饭,真是感觉不一样。至于吃什么?好像没注意,只依稀记得有鱼香肉丝、青椒皮蛋、蒜泥白肉、宫保鸡丁、红焖鱿鱼等。其实,菜品还不及今天馆子里的包席丰富,也没有什么小吃、水果拼盘等佐餐。喝酒也是清一色的钢化玻璃杯,远没有今天的高脚杯这么洋气、时髦。但不管怎样,那就是五星级的享受,那就是非一般的感觉。
岁月如歌,沧海巨变。30多年过去了,攀花园早已不再盛极一时。经历风雨,经受考验,经过时间的洗礼,它依旧高高伫立在大渡口街的核心位置。站在渡口桥上遥望,有些斑驳的墙壁、房顶上让风吹得有些歪斜的“攀花园”招牌总会令人想起那难忘的老字号和不一般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