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场域
从权力场域审视大学组织,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它不受时间限制,无论处在何种权力挤压之中,它都能耐得住寂寞;从空间的维度看,无论身处多么复杂的环境,它都要为一定的地域范围承担其应有的责任与使命;从关系的维度看,无论其内部制度性管理还是人性化管理,它都会把育人作为其中心任务。
大学场域之意——超越现实。从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梳理中,我们看到,大学组织本身构成一个特殊的场域,该场域有着自己的灵魂与方向。也许,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讨论从来都不会停止,但人们对大学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如何做等焦点问题的关注热情不会改变。尽管如此,人们基本认同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与社会的发展(32)是大学的品性,因为没有哪一所大学,教师不勤于所谓“创造的学问”,学生不勉于所谓“独创的研究”;大学要达到它的鹄的,不仅在于发展智慧,也在于从师生汇聚的群体生活中自发的诸般活动,培养道德的引领者。尽管世人时而批评大学超然冷漠,时而批评它一味追求职业教育;也有人批评它过于安乐,进而批评它过于严肃(33),但大学这种独特的组织,在争取与获得权力后,在自身场域内理性依旧会面对现实、追求着它的梦想。
大学场域之形——承载使命。关于大学是什么样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有不同的形。刘东认为,对于校长来说大学很可能表现为施展抱负的舞台,或者无非是个官位的基座;对于教授来说,它无非就是追求理念的阶梯,或者仅仅是个颐养天年的饭碗;对于学生来说,它可能是精神的炼狱,或者仅仅是个混得学位的乐园。大学在自身形成的场域内应该有一种向心力,从而承担起使命与责任,如果大学没有了向心力,它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戏班子:一个由老板(行政首脑)、演员(教授)、学徒(研究生)、观众(大学生)乃至没有买到票的观众(落榜学生)和黄牛(种种要人掏钱上学的骗子)共同拼凑起来的戏班子。(34)大学这种场域本身有其空间性,在这个空间之中,一代又一代学者与学生共同努力去履行其神圣使命。
大学场域之规——守正出新。从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我们隐约可以体会到的是,有识之士殚精竭虑去描述大学、论证大学存在的必要性,其目的在于不断向世人确认大学的使命、表达大学的理性主张、维护大学的利益。但正如哈斯金所言,当下的大学与传统的大学相比较,其建筑物的变化、礼节和仪式等都无法看到其踪影,我们更多时候表达的是中世纪大学情节。“制度才是大学传统最直接的表现”(35)。首先是大学之名,即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他们过着共同的知识生活。其次是学习课程概念,明确制定学习的时间和科目,借助考试测验成绩,然后方可获得一个学位。最后是系科,四个或更多,每个都设有学监,还有主事和校长之类的高级职员。大学组织有它的规则,其作用是有利于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但又不限于规则,人们在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和制度设计,为的也是如何推动大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