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政治学学科基本建制
2.4.1 政治学发展简史
我国古代有长期的帝国政治历史,也积累了丰厚的政治智慧,但除了治国之术和策论之外,独立而系统的政治学学科则没有产生。
我国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追溯到中国第一所开设政治学课程的学校,即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正是在1900年左右,近代西方政治学开始传入中国。“据统计,从1901年至1904年之间,中国翻译出版西方政治学的专著就有66部之多。”(117)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表上所列8个科目,其中就有“政治学科”。辛亥革命后,相继建立的各高等院校,也大都建立了政治学系。至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根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约200所大学中,已有近50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人才。(118)
应该说,民国时期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有学者根据对1926—1937年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现代政治学在那时已经展开。(119)另据学者的梳理,20世纪30年代,政治学系所已经成为大学必设的系所,课程设置较为系统,政治学家的身份逐渐同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区别开来,研究领域和著作著述相对独立,专业性的中国政治学会也得以建立。这标志着政治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在学院及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120)就比较政治学而言,民国时期也是中国比较政治研究的一段黄金时期,当时的政治学人曾在多国政治制度和通论、国别政治这两个基本领域出版过众多的著作,并对外国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公务员制度、独裁政治、地方自治等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这一时期的比较政治研究从研究目的来看,带有强烈的适应中国实际政治需求、经世致用的意图;从研究对象国来看,压倒性地集中在欧美少数几个大国;从研究方法来看,普遍采用了法律形式主义的以宪法文本为依据的探究路径;从研究内容来看,注重对不同国家的宏观政治制度架构作静态的勾勒描述。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些研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其所达到的学术高度是令人钦佩和赞叹的。(121)
1952年,我国根据苏联的高教体制,取消了大学中的政治学系科。政治学在中国也就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了。直到1979年,邓小平同志号召“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122),中国政治学才得以恢复。1980年12月,在中国政治学会成立(重建)大会上,胡乔木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政治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新中国成立后取消政治学研究是错误的,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损失。”“政治学不仅要研究政治制度,而且要研究国家、政党、人民和政治家及其相互关系。”他还强调:“要研究人民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如何在一切基层单位,即社会组织的任何一个细胞里,实现民主的政治生活,使每一个公民作为主人翁来行使自己的权利……”(123)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政治学研究也从早期的编撰教科书开始,逐步转向对经典作品特别是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的阅读和引用,进而逐步转向对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关注。80年代中后期,政治学研究开始密切关注当时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党政关系议题,进入90年代,政治学研究将对现实的关注投入到包括村民自治在内的基层政治和地方治理。从总体上看,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学术性大大增强。政治学研究开始用规范的概念和学科语言代替一般的政策性语言,开始用有处可查的资料论证代替想当然的主观分析,开始用理性的理论分析代替简单的理论套用”(124)。
这其中,乡村研究曾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政治学讨论中的显学。乡村研究特别是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研究,为中国政治学的转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从80年代中后期的基层政权调查开始,基层政治研究者较早地将中国政治学建立在中国社会自身的基础上,为政治学研究的实证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当然,20世纪80年代国内已经有一些民意调查,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宏大政改为诉求的实证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本没有多少空间。以村民自治这种低层次且具建设性的基层政治实践为研究对象,为政治学研究实证化的成长提供了可能。但是,笔者认为,基层政治对中国政治学研究的贡献已经基本完成。基层政治领域后面依然会培养一些学者,并产出一些作品,但更多的将可能是常规性的。而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真正突破,可能还是回避不了中层政治、高层政治以及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和比较政治等方面研究的推进。
在欧美,如今的政治学已成为一门理论成熟、体系完整的独立学科。在此之前,政治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古希腊时期。欧美政治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代表性著作分别是《理想国》和《政治学》。古希腊时期政治学的讨论体现出比较强的规范色彩和关注政体问题的倾向。古希腊时期丰富多彩的城邦政治实践,为当时的政治学作品提供了经验基础。政治学后续讨论的基本议题已经在该时期的政治学著作中得以呈现,如正义、美德、政体、秩序、民主、中产阶级,等等。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学构成了欧美政治学的源头活水,也是一个可以不断激活的传统。第二阶段,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时期政治的主要成就是共和国和法治,以西塞罗的著作为代表。阶级平衡和共同参与的政治思想在罗马共和国中已经得到体现,法治的理念和实践也为后世的政治学者津津乐道。第三阶段,神学时期。因为基督教思想对欧洲的全面影响,政治学与神学关系密切,政治学高度神学化了。这一时期政治学的重要成就在于神学思想中对人性的“幽暗意识”(125),奠定了西方后续人性论的基本倾向;而宗教世界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张力,也构成了西方政治实践中自然法与人间法之间张力的先声。第四阶段,现代国家时期。在由英、美、法等国开启的现代国家的政治进程中,欧美政治学进入到全面的转型和繁荣时期。这一阶段的政治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但总的来讲,对自由、民主、共和与宪政等问题的探讨是政治学的核心,自由主义民主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理论结晶。
2.4.2 政治学教育
在我国,大学之前的国民教育或公民教育,被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大学的公共政治课以及政治学相关选修课和通识课,都承担着广义的政治学教育的功能。但狭义的政治学专业教育主要是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政治学硕士,政治学博士。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培养目标不同,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也就不同。本科阶段多强调对政治学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的教育,硕士阶段多强调政治学相关领域的专题讨论,博士阶段则更强调前沿理论、研究方法和学术操练。国内的政治学课程体系,主要涵盖政治学原理,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公共行政学,宪法学,比较政治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外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思想,公共政策分析,地方政府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发展政治学,政治人类学等领域。
承担政治学教学和研究的政治学系,在国内高校中往往从属于相关的学院。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政治学系从属于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学系在国际关系学院,南开大学的政治学系在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吉林大学的政治学系在行政学院,复旦大学的政治学系在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山大学的政治学系在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政治学系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的政治学系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厦门大学、云南大学的政治学系在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的政治学系在政治与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的政治学系则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各个院系的具体名称有一些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各个高校内部院系关系的差异性,同样属于政治学学科的系与专业,并不都集中于某一个学院。如不少高校(如武汉大学)的中共党史与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就被放置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的比较政治学系则设在国际关系学院而不是政府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政治学相关专业,一部分设置在政治学研究院,另一部分则设置在中国农村研究院。这其中专业和学科的具体分布差异,则有相应高校和院系的历史和人事上的复杂因素。
根据《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政治学》的梳理,1984年,北京大学设立全国第一个政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198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在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增设政治学专业。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在全国首批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到2008年7月,全国高校政治学建设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11家,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建设为政治学理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6家,包括中国政法大学、山西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2016年10月教育部公布,浙江大学的政治学博士点已取消)、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建设为中外政治制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有1家,即中国政法大学。(126)
国外的政治学教育情况,大致可以分两块,一块是大学之前的政治教育或称公民教育;另一块则是大学和大学之后的政治学相关的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都会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开设公民课,如英国的公民课就名为“citizenship programmes of study”。在这些公民课中,通常会讲述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府架构及政治运作,民主的建立史和发展历程,公民的权利与责任,等等。在政治学专业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可以以美国为例略作说明。美国无疑是政治学研究最为发达的国家,尤其是其政治科学研究的地位在全世界来看是最高的。国内比较熟知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但在美国政治科学专业排名(研究生)中,并非所有“常青藤大学”的政治学实力都很强,比如达特矛斯、布朗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常青藤大学的范围外,也有很多政治学的传统强校以及某些领域很有特色的学校,如密歇根-安娜堡大学、加州大学的几个分校(伯克利、洛杉矶、圣地亚哥等)、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纽约大学等。
下面根据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相关网页,简单介绍一下美国的政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政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也可以将其作为我国政治学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参考。
例2-1 哈佛大学
作为世界最强的政治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哈佛大学过去在历史、制度和哲学等传统方法上有很强的优势,近年来又加入了定量、行为与形式理论等,融合了最优秀的传统与现代政治科学研究方法。其主要分四个领域:(1) 美国政治;(2) 比较政治;(3) 国际关系;(4) 政治学理论。
本科生教育阶段:大一时,哈佛允许学生在第一年充分探索自己的兴趣,可以决定自己未来是否要选择政治科学(大一学生第一年不必强制确定自己的专业);大二时,确定专业后,学生正式进入政府系,可以开始上一些必修课、各领域的基础课程以及方法课。学生还需在指导下制定未来的学习研究计划;(127)大三时,这一年学生有很多不同选择,可以在教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某一课题,参与研究,或选择出国以帮助自己的论文研究;(128)大四时,毕业论文(129)。
研究生教育阶段:(1) 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成功完成至少12门课,其中8门以上须是政府系开设的。(2) 研讨会报告。定量方法要求:每位学生在前两年都必须完成至少一门与政治科学相关的社会科学定量方法课程;政治理论要求:每位学生在前两年都必须完成至少一门研究生级别的政治理论课程;研究工具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在第一学年结束前提交一份计划,明确指出自己在未来几年的研究中需要哪些方法和技术,包括一份习得这些技能的课程、培训或工作坊清单。(3) 研究工作坊:哈佛大学政府系提供美国政治、比较政治、国际关系、政治理论、应用统计和政治经济共六个领域的系列工作坊。学生应从第二或第三学期开始参加至少一个领域的工作坊。(4)学生需在第二年的五月参加一个基础考试,由三位教授(盲选,学生不知具体是哪些教授)对学生进行时长90分钟的口头测试。该考试涉及两个主要领域的内容,以及学生自选的额外关注领域(应用统计或政治经济)。(5)第三年后,大部分学生会投入五分之二的时间在教学训练上,剩余的时间准备毕业论文。年级越高,花在研究和论文上的时间会越来越多,相对应的,教学的任务会减轻。(130)
课程设置:2016年秋季哈佛大学政府系下设的课程有109门,2017年春季有110门(本科与研究生一起)。(131) 主要课程有:比较政治基础;美国政府:一个新的视角;国际冲突与合作;定量方法训练;自由民主中的宗教政治:美国与欧盟;在中国力量崛起时代下的中美关系;比较选举制度;核武器政治;多元民主中的法律与政治;当代伊朗的革命与政治;气候变化政治;地理信息系统入门;调查研究方法;基础数学(社会科学用);德国唯心主义的历史与自由;古代与中世纪政治哲学;性别不平等的比较政治;俄罗斯政治与国家治理;巴西政治;中国政府与政治;因果推论等。
例2-2 耶鲁大学
五个主要领域(内容上):(1) 美国政治;(2) 比较政治;(3) 国际关系;(4) 政治学理论;(5) 政治经济。
三个方法领域:(1) 定量实证方法;(2) 定性与文献档案方法;(3) 形式理论。
本科生教育:(1) 课程:学生须在三个领域(非方法)中,每个领域至少各修两门课;选择至少两门研讨课。
研究生教育:(1) 方法训练:定量方法,定性与文献法,形式理论,以及实验设计、实施、分析等方面的课程。(2) 内容上,五个领域的研讨课。学生须选择五个中的三个领域课程,并通过考试。且在第四年结束前须修满16门课(加上方法课,这是迄今对课程数量要求最高的项目)。(3) 研究,写作与教学。(4) 参加相关领域的工作坊。(132)
部分课程设置(2016—2017年):统计,定量方法,高级定量方法,定性田野研究,测量、估算与推断,因果推论与研究设计,政治学研究介绍,基础建模,博弈论简介,博弈论与政治科学,政治学中的历史方法,研究与写作,正义,政治神学,民主与分配,政治竞争,全球治理,战争起因,日本与世界,国际关系,语言政治,当代乌克兰的国家与社会,欧洲政治,政治与市场,现代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与民主,比较政治,欧洲法西斯,比较政治经济,腐败、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倾向与美国政治行为,美国政治中的种族与民族,美国国家选举,宪法:历史、哲学与法律,进步主义:理论与实践。(133)
例2-3 普林斯顿大学
四个主要领域:(1) 美国政治;(2) 比较政治;(3) 国际关系;(4) 政治学理论。
学术研究方面,主要包括:
(1) 美国政治主要分为制度和行为两块。制度包括对美国总统、议会、官僚及法院的研究,国家与地方的政治机构也在其范围内。行为研究包括民意、投票和实证民主理论,探讨代表、抗议、宗教信仰、种族及其他形式的偏见、性别平等。(134)(2) 比较政治目前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政党制度的发展,政治极化与党派倾向,对民主的态度,福利社会的特征与有效性,公共服务的有效性,特殊官僚文化的根源,独立司法的出现,宪法设计,对内战的清算,冲突后制度的重建,国家建构等。(135)(3) 国际关系包括对美国外交政策、国际发展、正义与和平、国际法、国际安全、全球性公共事务、国际关系等的研究。(136)(4) 政治理论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一个是政治思想史,另一个是当代政治哲学。具体来讲包括民主理论,国际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史等。该领域与哲学、古典学、宗教与历史等学科内容有部分重合。(137)(5) 形式理论与定量方法:博弈论与其他形式理论,以统计为主的数量分析方法等。(138)(6) 公法:主要研究法律、法院和宪法等相关理论,在法律体系、宪法理论、美国宪政与历史、司法政治、法律与社会等方面尤为突出。(139)(7) 其他领域:政治经济,政治哲学,社会政策。(140)
课程设置:
本科生阶段:(1) 美国政治:美国政治,美国宪法发展,宪法解读,美国黑人(或非裔美籍)政治思想,美国政策制定,政治经济,民主,政治学实验方法;(2) 比较政治:政治经济,发展政治学,民主,非洲政治,拉美政治;(3) 国际关系:国际干预与使用武力,国际关系研讨课:外交政策中的军事手段,国际组织与法;(4) 研究方法:政治学实验方法,定量社会科学入门,政治学中的数学模型。(141)
研究生阶段:(1) 方法类:数学(政治科学用),调查分析,政治科学中的实验方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形式政治学分析;(2) 研讨课:政治理论中的问题:自由、中立与至善;政治哲学:政治哲学的问题;比较政治学;司法政治;美国政治入门:政治行为;国际关系研讨课;国际安全研究;政治制度;国际关系中的领域与群体冲突;比较政治经济发展;国际战略等。(142)
例2-4 哥伦比亚大学
主要研究领域:(1) 美国政治:政治行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等;(2) 比较政治:关于国家与种族的理论与历史,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民主国家与威权国家中的政治参与和文化,制度设计与比较等;(3) 国际关系:涵盖了几乎所有该领域的主题,包括NGO与其他非国家参与者,国内政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体系等;(4) 政治学理论:规范政治哲学,宪法问题与制宪过程,民主理论,政治心理学,政治思想史等。(143)
课程设置方面:本科生阶段,各领域入门课:正义,司法政治,美国议会,美国总统,言论与出版自由,投票与美国政治,比较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中的崛起力量,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政治,国际安全,国际法,数据分析与统计,政治思想—古典到中世纪,当代中国政治,东欧的种族政治,南亚政治,拉美政治,等等。(144)
例2-5 康奈尔大学
主要研究领域:(1) 美国政治;(2) 比较政治;(3) 国际关系;(4) 政治学理论。学术研究上,康奈尔大学政府系主要致力于研究政治权力,政治机构与制度,公共政策,民意与参与,政治经济,公民与政府的互动以及国际体系等。(145)
研究生教育阶段:(1) 课程:学生需选择一个领域作为专业主修,并通过该领域的综合考试;此外需选择另一个领域作为辅修。(2) 技能:博士学生须证明他们在一门外语或统计方面的能力。(3) 研究:在获得博士资格前,学生须完成至少三篇研究报告。(4) 教学:至少一学期教学任务。(146)
本科生教育阶段:(1) 完成两门入门课程(第一年通过后才能被认可为该专业的学生)。(2) 继续选修政府系开设的其他课程,至少选修一门高阶研讨会课程。(3) 保证选课涵盖了四个领域中的三个。(147)
课程设置上,包括(1) 方法:概率论与统计入门,高级回归分析,比较方法,形式理论与模型。(2) 美国政治:政府与公共政策,美国国会,民主理论与制度,政治经济与美国发展,20世纪的社会运动与国家扩张,美国外交政策,政治身份,公民意见。(3) 比较政治:比较政治生态,比较民主化,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国政治,农业政治经济,比较劳工运动,比较政治经济,欧洲政党与政党制度,社会运动、集体行动与改革等。(4) 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安全政治,国际事务中的种族问题,美国外交政策,亚洲安全,国际战略,国际政策分析等。(5) 政治理论:现代社会理论,美国政治思想,当代民主理论,权力的政治理论,西方政治传统,语言与政治,分离、介入与正义战争理论等。(148)
从这五个大学的相关情况看,美国的政治学教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美国本位与全球视野的统一,美国政治研究与国际政治研究的统一;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统一;突出强调实证和量化研究,重视研究方法的培养;关注的政治议题比较广泛,且具有前沿性和现实性。美国政治学的这种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对我国的政治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4.3 政治学会
国内外的政治学研究者,基于学术交流和行业自治的目标,结成了不同的政治学会。下面主要介绍三类政治学会:国际政治学会,美国的政治学会,中国的政治学会。
其一,国际政治学会
作为政治学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性学会,国际政治学会(149)(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于194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下在法国巴黎成立,旨在支持世界各地政治科学学科的发展,建立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学术网络,营造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全球性政治科学团体,促进发达民主国家与新兴民主国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为社会科学蓬勃发展所需的学术自由提供支持。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政治学恢复重建不久,就建立了与国际政治学会的联系,1984年高校学者代表中国政治学界参加了国际政治协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1991年6月,中国政治学会因故宣布退出该学会,国内部分政治学者主要以个人身份继续参与该学会的学术活动。
国际政治学会的期刊主要有:《国际政治科学期刊》,《国际政治科学期刊摘要》,《世界政治科学》(已停刊)。
组织机构上,国际政治学会主要有: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编辑部,研究委员会联络代表,秘书处。
国际政治学会的章程,对该组织的名称、合法地址、目标、会员、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财政来源、解决纠纷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规定。
国际政治学会的集体成员包括以下超过50个国家地区的政治学协会:(1) 非洲:南非,突尼斯,喀麦隆;(2)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乌拉圭,玻利维亚;(4) 亚洲:印度,以色列,日本,哈萨克斯坦,黎巴嫩,尼泊尔,韩国,中国台湾,泰国;(5) 欧洲: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立陶宛,卢森堡,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乌克兰,英国;(6)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其二,美国的政治学会
美国政治学会(150)(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成立于1903年,现拥有来自八十多个国家的超过一万三千名成员,是政治科学学科内最主要的专业性组织。它为个人、大学单位和其他研究机构提供广泛的研究项目和服务,将来自于不同领域、地区和职业的政治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拓展并加深人们对政治、民主及公民等问题的看法。美国有全美的政治学会,也有区域性的如西北政治学会。这些政治学会的会员众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并选举产生政治学会的会长。在美国政治学会中,能够被选举成为会长,通常意味着政治学界对其学术地位的承认。著名学者阿尔蒙德、利普哈特、奥斯特罗姆等人都做过美国政治学会的会长。
主要活动:每年九月,美国政治学会都会举行年会,主流的政治学者都可以通过提交论文参加会议(当然需要通过审查才有资格在会上进行报告),一些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也可以直接注册参加会议(旁听而无须报告)。每一次年会都会有一个主题,但学者们的文章并不一定要拘泥于该主题,基本上每年的文章都会涵盖政治学的各个领域和主题。如去年九月一日到四日于费城举行的第112届美国政治学年会就以“伟大的转型:政治科学与我们时代的重要问题”为主题。
主要期刊除国内熟知的《美国政治科学评论(APSR)》外,还有《政治学视角》(Perspectives on Politics);《政治科学与政治》(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机构设置方面,主要有:(1) 学术与专业发展委员会:(大学)院系服务委员会,教学与学习委员会,教学会议项目委员会,公民教育与参与委员会。(2) 年会委员会。(3) 百年纪念中心委员会。(4) 议会研究项目委员会。(5) 顾问委员会:治理委员会,选举委员会,财政委员会,行政委员会,审计委员会。(6) 治理委员会。(7) 国际委员会。(8) 发表委员会。(9) 状态委员会(关注少数族群在行业中的生存状态,保障其基本权利并为其发展提供更多机会的委员会)。(10) 奖励委员会。
《美国政治学会总章程》的规定,主要包括:组织名称、目的、成员、干事、选举干事、任命干事、协会管理与干事职责,等等。除《总章程》外,还有附则、选举规则、检举政策、利益冲突政策等。
当然,美国还有其他的一些区域性政治学会,比较著名的如:中西部政治学会(151)(Midwest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它成立于1939年,中西部政治学会旨在加强政治科学的专业学习与教学,促进业内人员交流,鼓励对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政治问题进行研究。它是一个没有任何党派倾向的组织,也并不支持任何政党和候选人。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区域性组织,其成员和规模一点也不比美国政治学会逊色。每年四月,中西部政治学会在芝加哥举行年会,吸引来自美国和全球其他国家的五千多名报告人参会。其期刊为《美国政治科学期刊》(AJPS),是美国三个顶级的期刊之一。机构设置上,主要有:奖励委员会,研究生参会奖学金委员会,投资委员会,任命委员会,项目委员会主席。
还有南方政治学会(152)(Souther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它成立于1929年,南方政治学会旨在出版一个专业期刊,鼓励对理论与政治实践的研究兴趣,促进同行交流、推进学术标准的发展等。南方政治学会于每年一月召开年会,涉及政治科学几乎所有的主要及分支领域,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政治学会议之一。主办期刊为《政治学期刊》(Journal of Politics)。机构设置上,主要有:财政委员会,会员发展委员会,任命委员会,关于美国黑人在南部状态的委员会,关于LGBT人士(153)在南部状态的委员会,关于拉美裔人士在南部状态的委员会,关于女性在南部状态的委员会,奖励委员会。章程方面,主要涉及:(1) 学会治理:包括学会名称、目的、年会、干事、主要领导选举、执行委员会及其职责、委员会、年费、机构订阅等方面的内容;(2) 期刊:包括发表、编辑组织等方面的内容;(3) 章程修订规则。
美国其他地区,大部分州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政治学会,但规模较小,影响范围没有那么广。
其三,中国的政治学会
在我国,全国性的政治学会是中国政治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Political Science,英文缩写CAOPS),各省市也都有相应的政治学会,它们都属于群众性社会团体。诸政治学会一般都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任理事、理事和一般会员组成,每一年至少举行一次例行大会,围绕相关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政治学会这样的正式组织,近些年来国内不少政治学同仁还自发组成了其他的一些交流网络,影响比较大的如全国性的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北京地区的青年政治学论坛,以及北京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共同体,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等等。这些同行交流平台实际上基本具备了政治学会的雏形,但并未完成正式化。
中国政治学会1980年12月成立于北京。会员分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至1991年6月,团体会员有湖北、安徽、上海、河南、江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治学会或政治学研究会,各大学的政治学系或国际政治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及黑龙江、湖北、四川等省社会科学院的政治学研究所。个人会员为具有一定政治学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至1991年6月,有个人会员千余人。
中国政治学会的建设宗旨,是积极提倡和鼓励会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政治学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科学,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组织机构方面,中国政治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秘书长,组成常务理事会。(154)有关中国政治学会的具体组成和运作原则,参见附录中的“中国政治学会组织章程”。
2.4.4 政治学学术期刊简介
下面的表2-1是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最新收录的政治学期刊,表2-2是RCCSE期刊评价系统所列出的政治学期刊。两大列表存在一定的交集,但也在期刊的排名上存在差异。两大评价体系中的这些期刊属于集中刊发政治学领域论文的专业杂志,不同于那些虽然也会刊发若干篇政治学方面的论文但主要不是刊发政治学论文的综合性社科杂志。当然,除了这些集中发表政治学类文章的期刊,国内诸多综合性期刊和学报,一般也都开设了政治学方面的栏目,定期刊发若干篇政治学方面的论文。
表2-1 政治学CSSCI来源期刊名单(32种)(155)
表2-2 RCCSE(2013—2014年)学术期刊分学科排行榜——政治学(156)
需要特别介绍的是《政治学研究》和《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两本杂志。《政治学研究》是中国政治学会的机关刊物,也是国内政治学学科最为重要的专业刊物。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主办。其官网的介绍如下:“《政治学研究》(双月刊)1985年创刊,是全国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政治学专业学术理论刊物,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主办。本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理论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以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追踪政治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本刊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动政治学研究的应用和普及,为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做出贡献。 政治学研究栏目设置有:政治学理论、行政学、中国现实政治研究、国外政治学思潮、流派评介、学术动态介绍等常设栏目。”(157)
《世界经济与政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其官网的介绍如下: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贯彻‘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办刊方针,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为主旨,注重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结合,注重选题的综合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促进学术交流。
“《世界经济与政治》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严把学术论文质量关,发表了很多反映国内一流研究水平、具有创新性和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现已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国际关系学术刊物之一,曾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
“从社会影响力与评价体系的各种统计数据看,《世界经济与政治》在政治学期刊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年)中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第一批名单。
“《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常辟有以下栏目: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世界政治(世界政治、安全、军事的探讨),国际战略(国际战略理论和重大战略问题的分析),中国外交(中国外交的理论和现实的透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政治互动关系的解析)。”(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