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国依据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落实《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途径。2018—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持续涌现,与制造业、交通、安防、能源、医疗、金融、教育、城市管理、消费零售等各行业融合步伐明显加快,在技术创新、应用推广、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初显。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它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将人工智能视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纷纷发布国家级战略规划,投入大量资源,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以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众多专业机构对全球及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进行了分析。高德纳(Gartner)认为,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1.2万亿美元;到2022年,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价值将达3.9万亿美元;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含人工智能带动的产业规模)将达15.7万亿美元;德勤预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6800亿元,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710亿元;IDC分析,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17.6亿美元。虽然数据间存在差异,但都显示出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

从不同的数据中能够看出,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可以简单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人工智能硬件(含人工智能芯片、专用服务器、人工智能整机产品)、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可称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或“智能产业化”的部分,这是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另一部分是人工智能与工业、农业、金融、商贸等行业结合带来的增量市场规模,可称为人工智能融合产业或“产业智能化”的部分。对于后者,虽还没有公认的统计数据,但业界普遍认为,这部分市场规模将是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的数倍。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迅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被公认为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指标领先,智能机器人、消费型无人机等产品已具备国际竞争力甚至具备了一定领先优势;人工智能论文发表总量和引用量、专利授权量居世界前列;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创新企业特别是独角兽企业数量位于全球前列。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农业、交通、物流、金融、医疗健康、商贸、家居、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已取得明显效益。2018—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实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持续推进。我国的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语义处理、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消费级无人机等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产品创新活跃;人工智能芯片、机器学习算法的持续创新成为产业发展引擎。百度、腾讯、京东、科大讯飞等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机器视觉与智能语音、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初创型“独角兽”企业,成为细分领域领跑者。寒武纪、中星微、地平线等初创企业通过产研结合的发展思路,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积蓄了一定的研发实力。计算机视觉技术中,以静态物体识别技术发展最为成熟,动态图像和场景识别技术尚且存在较大上升空间,百度、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格灵深瞳等企业的技术实力较为领先。语音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行业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5%,科大讯飞、百度、搜狗、出门问问等企业有较大技术优势。我国芯片和算法的优化提升了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的应用成熟度。人脸识别成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竞争热点,格灵深瞳等创新企业有望在动态视觉检测中取得关键突破。科大讯飞等国内语音识别技术商利用数据优势,推动语音识别技术平台化,进一步提升多场景下的语音识别准确率。

二是人工智能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投融资更为理性,新增企业数量趋缓。产业规模方面,赛迪研究院分析认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987亿元。投融资增长方面,2018—2019年,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规模占全球总量的60%,北京的人工智能融资金额和笔数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上海和广东的人工智能投资也很活跃。同时,从2014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投融资活动的早期投资的占比逐渐下降,投资活动日趋理性,但A轮融资还是占主导地位。企业发展方面,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1011家,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的2028家。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在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多的20个城市中,北京以395家企业位列第一,上海、深圳和杭州名列其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应用技术分布主要集中于语音、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这三种技术,而基础硬件的占比较小。

三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据保守测算,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为实体经济带来超过1000亿元的增长,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将与实体经济持续渗透融合,为零售、交通、医疗、制造业、金融等产业带来提效降费、转型升级的实际效能。无人商店、无人送货车、病例细胞筛查、数字孪生、智慧工厂、3D打印、智能投顾等新产品、新服务正大量涌现,加速培育产业新动能,开拓实体经济新增长点,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情感识别、手势识别、语音助手、混合现实等个人智能化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市场营销、网络安全认证、人力资源、办公智能等企业智能化重构逐步推进,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能零售等产业化智能重构市场逐步打开。从生活到生产,从制造到服务,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拓展深入,“智能+”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出现,推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应用升级。

总体而言,2018—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初步建立起从底层基础支撑、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到上层行业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集聚初步显现。人工智能产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呈爆发式增长,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安徽、浙江等地初步形成特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基于产业发展内外部形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研究编著了《2018—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本书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系统剖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并根据年度产业发展情况,对技术创新、行业应用、企业动态、热点趋势、重要政策和产业整体方向进行了全面阐述与展望。全书分为综合篇、技术创新篇、行业应用篇、企业发展篇、政策篇、热点篇、展望篇7篇共32章。

综合篇,从2018—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外部环境、顶层设计、产业基本发展情况、整体发展特点、企业创新形势等角度展开分析,总结了在内外部发展新环境下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情况。

技术创新篇,选取机器学习算法、自然语言识别与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技术、深度学习框架平台这些重点技术进行专题分析,对重点技术在2018—2019年的创新进展和发展特色进行分析和总结。

行业应用篇,选取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交通、医疗健康、金融、教育、安防、城市管理、能源、消费零售这些细分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各领域在2018—2019年的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特别加入了对各领域典型应用案例的阐述。

企业发展篇,选取人工智能算法类、人工智能芯片类、人工智能平台型、智能无人装备领域的重点企业,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技术进展、专利情况、国际市场拓展、重大战略等开展研究,获取对我国人工智能创新企业的全面认知。

政策篇,论述了2017—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重点政策,选取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创建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这些重点战略、政策、工作方案和规范条件等,帮助读者了解国家产业政策的设计安排。

热点篇,围绕美国发布2019年的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美国将人工智能用于“算法战”、百度发布首款人工智能芯片“昆仑”、卡耐基梅隆大学设立美国首个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深鉴科技被赛灵思收购、谷歌成功“造人”事件、Deepfakes“深度伪造”造成人工智能技术滥用、谷歌人工智能算法Dropout申请专利这些人工智能领域热点事件,分析2018—2019年的产业新动态。

展望篇,结合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与国内形势、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国内外重点研究机构的预测性观点,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未来运行情况做了展望,并提出了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区域的未来发展走向和相关建议。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处于蓬勃发展期,但也面临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持续重视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应用培育,结合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先进制造业等重要新兴领域,着力引导资源优势集中和有效整合,支持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核心环节的加速落地,强化人工智能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战略支撑,把握住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的新经济增长点进行多领域积极布局。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把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特点,加强研判,统筹谋划,协同创新,稳步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