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与提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本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思维》的配套教材。全书立足于实践,通过实验教学达到扩展课堂教学知识、实践基础训练及自我测试提高的目的。同时这也是本书编写的根本思想。

计算思维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2013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并发布了极具战略指导意义的《计算思维教学改革白皮书》(征求意见稿),自那时起,关于“计算思维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一直是一个探讨的问题。

计算思维的实质是指基于计算的、隐藏在一般陈述性知识和技术背后的、科学家们求解问题时的思想和方法。计算思维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与高等教育强调创新与能力培养相吻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常常会呈现出灌输一大堆“表象的、技术性的知识”的现象,培养操作技能、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是目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书从理论上和知识技能的训练上,对计算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一定的探讨,力图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于每一章节及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中。

为了更好地达到培养计算思维创新人才的目的,本书在知识结构上划分出 3个层次:扩展知识、设计与实践和自我测试,分别从3个不同的角度训练和提升学习者的计算思维能力,以达到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扩展知识部分主要沿袭《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机思维》理论教材内的相关知识点,对在理论教材中讲解不够充分,或因时间、教材容量等因素无法呈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介绍。知识点的选取从两个方面理解,从通俗的意义上来说是选取读者感兴趣的、流行热点的话题;从知识体系的意义上来说是选取知识结构的遗漏点和转折点,以达到补充完整计算机知识体系结构的目的。在篇幅容量方面全书做了整体的考虑,选取8~10个知识点,知识量既不是很大,不会使读者难以理解接受,又不至于因知识内容太少,读者感到欠缺而使学习意犹未尽。

特别需要介绍的是,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这样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便于不连续知识点的提出,也利于在教学或自学过程中自由组合学习,从而使扩展的知识不会显得突兀无序。

设计与实践部分主要编写依据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教育部高等院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相关意见和要求,在多年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不同类别的 7组实验,从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练起,由硬件的微机组装开始,既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实验,又有系统应用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的训练,有高级语言的初步探知实验,也有思维导图的专业训练,外加对网络基础知识及技能操作的练习,以及数据库应用的简单探索等。本书内容涵盖了教育部规定的实践训练点项。因此,本书是一本比较全面而细致的实验指导教材。

实验内容及任务的设计部分,特别注意在形式和知识内容上做了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强化以计算思维为核心,将计算思维的观点和方法,有效地融入教学和实验实训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求解问题,掌握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摒弃了以往在大学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比较侧重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与系统开发的狭义工具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在计算思维实践中自我发掘、创新学习,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解决计算机技术跨学科应用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促进。

自我测试部分主要包括一些针对本章知识点的测试题,用于检测本章学习及实验的结果。测试题力争做到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类型。自测题的知识点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大纲和题型,依据专业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筛选后集合而成,很好地体现了每章的重要知识,是读者进行自我测试的必备内容。自测是每个学习者自我提高的最佳学习方法之一。

本书由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多年、并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集体编写而成,不仅适合非计算机类各层次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或行业对计算机知识感兴趣的人员选用。

本书由孟东霞任主编,负责全书的总体策划、统稿、定稿工作,任少斌和王星魁任副主编,协助主编完成统稿、定稿工作。全书共8章,其中第1章由孟东霞编写,第2章由张晓霞编写,第3章由王爱莲编写,第4章由李月华编写,第5章由郭晓红编写,第6章由贾晓华编写,第7章由王星魁编写,第8章由任少斌编写。

相洁参加了全书策划、审稿及定稿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联系邮箱为:mengdongxia@tyut.edu.cn

编者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