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一
这些年来,大家关注教育的强度,应该,亘古未有吧!可在空前热切的思考与讨论后,咱们的年轻一代,又是如何?
对此,与这群二十出头、十来岁乃至于才几岁大的孩子最息息相关的家长与老师,能乐观以待的,不多;更多的,毋宁是满心忧虑与困惑。
忧虑,是因为咱们的孩子“丧”。“丧”是眼下的流行语,也是时代病。从几岁大的孩童动不动就喊着“无聊”,到十几岁的中学生普遍没气力、啥都提不起劲,乃至于聚集一群台湾社会天之骄子的台湾大学开了一门没学分、听课人数却爆满只好改到最大的教室还走道挤满了人的课,名称是:《失败者社会学》。换言之,即便是世人眼中的“菁英”,同样觉得眼前无有光亮,因此,他们“丧”。中国人一向讲“精、气、神”,可这些字眼,似乎离咱们的孩子很远。他们不去谈、也不关心所谓的“精、气、神”,只经常是昏昏沉沉,看这世界,则一片灰灰噗噗。
家长与老师的忧虑,更因为孩子们抑郁。中国年轻一代的抑郁景况,民间曾有过调查,大家可关心一下。这里只说一点:在某些一线城市,鉴定为必须住院治疗的年轻抑郁症患者,即使等了许久,都不见得能排上号入院。这蔓延之势,一是人数急遽增加,二则年龄逐年下滑。他们,都才只是青少年!
面对这样的“丧”与抑郁,忧心忡忡之余,许多家长与老师不禁困惑:咱们如此重视教育、投入如此心血,咋地,孩子竟变成了这样?
是呀,孩子怎变成了这样?!
问题的症结,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条:咱们谈了那么多的教育,是不是,忽略了后头还有个更紧要的根本?
“化”。
古人说“教化”。其实,“教”是末,“化”才是本;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化”为先,“教”乃后。当下的孩子,是“教”得太多,“化”得太少;准确地说,他们是亘古以来“教”得最多而“化”得最少的一代。眼下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论是国学、读经还是西方传入的种种新教育,都太聚焦于“教”,却鲜少有“化”的能量。
“教”是概念、是知识、是技能,“教”可以评鉴、可以有种种指标、可以有各式各样的教材教法,这些都很重要,但是,与孩子的性情却没啥太大影响。咱们孩子的“丧”与抑郁,不是因为他们没技能、缺知识、少概念,也不是因为他们音乐听得不够、唐诗少背了几首,甚至也不是因为经典读得不多、圣人话语听得太少,更不是因为品格教育有所不足、太缺乏所谓的心理辅导。事实上,纯纯粹粹,他们只是因为性情有所偏失、魂魄不全、“精、气、神”不足所致。凡此,皆“教”所难致,无“化”无以成之也。
“化”是熏习、是耳濡目染,“化”是藉由某种气场、某种氛围,在无迹可寻、近乎浑然天成的状态之下,让人生之、长之、育之、成之。用个大白话说,“化”是一群对的人在对的环境之下做对的事,有意无意间,自然产生了某种能量。中国人说“大化无形”,有此能量,人才可能性情趋于平正,魂魄慢慢安稳,“精、气、神”渐渐养足。
这些年,我在两岸讲授传统文化。若论上课内容,概念甚少,知识点不多,跟学问也不太沾上边。每回有人问起,这课到底上些什么?我的学生常常无言以对,不知从何说起。真要说,大概,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到那么一点点“化”字吧(“一点点”是实话,非谦辞。详见后)!通过对的人、对的地方、对的气场,让传统文化原有“化”的能量油然而生,某些人的生命或许从此一转,气象就打开了。
我这些学生大多数年纪在四十上下,上有老、下有小,正值所谓的“哀乐中年”;生命该有的忧虑与困惑,庶几有矣。几年下来,纵使有那么些人忧虑少了、困惑减了、生命也逐渐“化”开了,我仍不断提醒他们:真要说“化”,主场不会是咱们的课堂,也不会是一般的学校,中国文明一向以来“化”的最重要场域,就是诸位的家庭。
是的,家庭。中国文明的基地,是家庭;中国人性情的养成所,是家庭;中国人魂魄的安顿之处,也是家庭。在中国文明里,任何地方“化”人之能量,都难及家庭之一二;任何“名师”或“明师”对人性情的影响,也极不易与家庭相比肩。中国人通过厅堂的祭祀、礼教以及种种的熙攘往来,再通过餐桌上的一粥一饭、汤羹肴馔,还有个中的人情流动,乃至于院子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升月落的光阴徘徊,把人与我,把个体与群体,把当下与天地、历史都紧紧绾合在一起,才化育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因此,眼下年轻一代的“丧”与抑郁,与其说是家庭没“教”好,不如说是家庭没“化”好。家庭之所以没“化”好,正源于中国家庭的日趋瓦解;咱们孩子最大的困境,也在于千家万户本来极强极大的“化”的能量已逐年萎缩了。于是乎,大家整天关心教育,成日对孩子忧心忡忡,却始终无济于事。真要解决问题,真要返本溯源,是不是更该回过头把各自的家庭好好修补、好好重建呢?
这是我在课堂上一向对学生的期待,也是大家手边这本《回家》的主旨。《回家》一书是由剑峰执笔,汇集了我的著作、讲座、访谈以及一年多来他在北京、上海、杭州、济南、太原等我的课堂的听讲记录,还包括两岸的学生这些年把自己与家人关系理顺、各自“回家”的诸多心路历程,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剑峰这段时间孜孜矻矻所下的功夫与诸多的体会。
剑峰供职人民日报,长期关注医疗卫生,是这领域极少数有影响力的记者。中医说人之致病,有内因(性情、意志、心念)、外因(譬如风、暑、湿、燥、寒等外邪侵扰)、不内外因(譬如生活无度、饮食失调);一般人多关注后两者,可这回剑峰正本清源,直接聚焦于最关键的内因。内因隐微,又不好入手,却是大根大本、重中之重。我想,剑峰这样的正本清源,是浸淫于医疗卫生领域二十余年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向上一转。而今此书面世,倘使有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返本溯源,一步步恢复家庭“化”人的能量,进而找回中国人该有的“精、气、神”。那么,向上一转的,又岂止是剑峰一人?
2019年10月于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