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仪容仪表准备好,第一印象很重要
搞好个人卫生,做个精神的好孩子
爆炸性新闻!班上大名鼎鼎的“小黑”最近变漂亮了!真稀奇呀!“小黑”是我们班全体同学送他的“雅号”,他的大名叫白冰。别看他姓白,本人可一点儿也不白,他的脸、手、脖子每天都是黑黑的,头发都能打成绺,还因为贪玩,往往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他对着你说话时,嘴里有一股奇怪又难闻的异味冒出来,而且每次还不一样,别提多恶心啦!有一次参加完学校的拔河比赛,他一回教室就把鞋脱了。哎呀,那个味儿哟,就别提啦!感觉整个教室都是他浓浓的脚臭味儿,大家都被熏得不得了。不用问,他肯定至少一个星期没洗脚!
其实,“小黑”只是外表兮兮的,人还是不错的,很热心。但“千般好抵不上一个坏”,因为他总是不注意个人卫生,所以同学们都避着他。而今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小黑”竟然变干净了,这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同学们都十分好奇,围在他身边问个不停。被问急了,他终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嘿嘿!我家阿黄最近因为我身上味儿大,都躲着我走。”大家听了哈哈大笑。瞧瞧!变白的“小黑”还是很受欢迎的嘛!
保持个人卫生是待人接物的一项基本礼仪,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其实只要平时多加注意,习惯的养成是自然而然的,并不需要多大的毅力。想让孩子主动做到保持个人卫生,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让孩子保持身体及衣着的整洁
良好的个人卫生形象,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也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孩子清洁身体、保持卫生,既能防止细菌入侵身体,又能给人良好的印象。
妈妈要教会孩子基本的自理方法,让孩子定时洗脸、洗头、洗手、刷牙、洗澡、换衣服、剪指甲,保持身体及服装整洁。孩子不依赖妈妈,就能养成保持个人清洁的好习惯。
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饮食习惯
饭前厕后要洗手,不用手抓食菜肴,生吃瓜果要洗净等,这些都属于讲卫生的饮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让孩子注意生活环境的爱护
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大小便,就是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孩子作为社会小公民,也要注意公共卫生,这样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讲公共卫生,也是具有社会公德的表现。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讲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父母要保持家居环境整洁
卫生、整洁的家居环境,会让每一位家庭成员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舒适。孩子也要学会留意家中的各种卫生细节,使家里的地板、窗帘、床上用品、餐具、卫浴具等都保持清洁。
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多是从父母特别是妈妈这里学得的。父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整洁、干净的家居环境,就是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熏陶。
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妈妈在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规矩时,应该明确规定起居、饮食、游戏、学习和劳动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脱衣裤能按照一定的次序,穿着要整洁大方,脱下的衣服要及时洗净,晾干的衣服要及时收好;按时洗头、洗澡,勤换衣服;经常修剪指甲;每天早晚要刷牙;早晨起床后将床铺整理好;做完作业把书桌上的文具、书包收拾好;将玩过的玩具放到原来存放的地方;等等。
保持个人卫生是最基本的仪表礼仪。平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要为了省事而忽略了孩子的卫生。
如果孩子不爱洗头、洗澡,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好处,让孩子认识到个人卫生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孩子消除懒惰情绪,有利于以后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学会照顾他人感受。
显而易见,讲卫生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孩子一生受益。生活中大部分疾病与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孩子勤换衣服,勤洗头、洗澡,能够整理房间,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这些事情看似是小事,却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同时,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为孩子未来的社会生存增添亮眼的筹码,也能促进社会卫生面貌、道德风尚的改进。
小知识
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个人卫生是儿童礼仪的基础,也是日常保健小常识中最基本的一项。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是对他人的尊敬,因此大家要做一个讲卫生的人。要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其实并不难,首先要杜绝病从口入。除此之外,儿童个人卫生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要记得早晚洗脸、刷牙。此外,要让孩子明白洗脚的好处,并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讲卫生,还能让一天的疲劳无影无踪,睡个好觉。
2.坚持勤洗手,尤其是饭前厕后,预防病从口入、细菌感染。
3.让孩子观察一下自己的头发和身体,看它们多长时间会变脏,变脏后会是什么样子。这样一来,孩子就容易做到勤洗头、勤洗澡,既使自己健康,也不会因为身体有异味而影响他人。如果女孩子的头发比较长,要把头发梳理整齐,留给他人一个整洁、清爽的好印象。
规避风险,勤剪指甲不误伤
人的指甲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而且指甲在人的一生中是不断生长的,所以一定要教会孩子怎样保持指甲卫生。这样做既是从安全方面考虑,也是从卫生方面考虑。一般来说,指甲卫生往往是孩子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这就需要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成长多加注意,如果发现孩子该剪指甲了,要及时提醒。如果孩子不会用指甲刀,爸爸妈妈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掌握指甲刀的用法。千万别学下面案例中吕萌萌同学的家长哟!否则肯定要被批评不关心孩子成长啦!
乐乐有一本自己的日记,里面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值得各位家长深思:
唉,今天真是倒霉透顶了!我竟然被吕萌萌抓伤了,这是我没想到的。说起来也十分凑巧,今天大课间,轮到我负责给大家发作业本,到吕萌萌课桌前的时候,她伸手来接,一不小心她的指甲划到了我的手背。当时看到手上的伤痕,还有一丝鲜血要冒出来,我吓坏了。起初我并不知道是被指甲划伤的,因为我没想到小小的指甲会有这么强大的“杀伤力”,还惊讶地问她:“你手里拿了什么?”她一边道歉一边说:“对不起,我什也没拿,是我的指甲……太长了!”她把手伸出来时,我立刻惊呆了。好长的指甲呀!还看到指甲缝里还有一些黑黑的脏东西,我都想吐了。这是怎样的成长环境啊,没人管吗?这时,小胖凑过来大声说道:“咱们班的女生怎么都这么喜欢留长指甲?太恐怖了!赶紧剪一剪吧!”说着,他还递给吕萌萌一把指甲刀。
我本以为被指甲抓伤很快就会没事,还自我安慰说,我是男子汉,这点伤算不了什么,很快就会没事了。没想到手背越来越肿,最后实在无法坚持,我就赶紧去了学校的医务室。医务室的老师说,伤口被细菌感染了,要消毒。唉,看来老妈总让我保持个人卫生,还是很有必要的呀!这长长的指甲真的有些不卫生呢!
瞧瞧!乐乐是多么乐观而又讲究卫生的好孩子啊!其实,没有人生来就学会了保持个人卫生,这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并受到长期影响。况且,清清爽爽的孩子真的很讨人喜欢的。
勤剪指甲不仅有利于个人健康,更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留给家人、学校、社会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此外,从健康方面说:
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勤洗也未必洗干净。病从口入,长指甲是疾病的传染源(特别是传染病多发病季节)。
孩子在用长指甲抓痒时,很容易划破皮肤,而指甲里的细菌就会趁机而入了。
从安全方面说:
孩子活泼好动,长指甲就很容易在活动中被翻起并折断,严重的还可能划伤自己。
幼儿年龄小,缺乏判断力和肢体控制力,和小朋友玩耍时,难免发生一些划伤。
为了杜绝以上现象,许多学校每周的周一都会检查孩子的指甲,家长也应认真配合,做好以下一些小事:
每周帮孩子修剪指甲1—2次。
沿着手指甲的弧度剪指甲,并留下合适的长度:指甲顶端与指顶齐平或稍短一些,剪后修光滑。
剪完之后,要及时给孩子清洗双手,把藏在指甲里的脏东西说干净。
脚指甲相对于手指甲长得慢一些,但也需要经常检查,长了就要修剪一下。
小故事
戒掉啃指甲的坏习惯
有个小女孩,上幼儿园中班,身体发育良好,活泼好动,动作协调性好,但就是自控能力差一些,最为突出的就是经常不自觉地啃指甲。老师提醒后会马上改正,但三五分钟后她就坐立不安,然后又继续啃指甲了,十分不卫生。而且,时间久了,她的十个手指甲都被啃得光秃秃的,非常不雅观,许多小朋友都不敢跟她玩。
其实,啃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啃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坏习惯,孩子之所以长期啃指甲,是缺乏关爱、关心又无所依赖才形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只要父母给予更多的关爱,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的要时常打电话关心,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让孩子跟在父母身边,孩子的心灵得到慰藉、依靠,啃指甲的坏习惯自然就消失啦!
站如松,大方得体人人爱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时,只要稍稍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站姿各异,有的优美,有的怪异,有的放松,有的拘谨,但从礼仪的角度严格地来说,很少有真正得体的站姿。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未来,青少年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站姿。科学而又令人赏心悦目的站姿,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发育,同时也能体现出一个人优秀的成长环境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更能从直观上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礼仪的角度而言,这也是对他人的尊敬。
其实,要想保持优雅的站姿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保持重心就算成功一大半了:正确的站姿应该做到身体挺直,从正前方看,重心线应在两腿中间,向上穿过脊柱和头部,时刻保证用两个前脚掌承重,做到防止重心偏离。此外,身体不能为了保持站姿而造成僵硬、不自然的现象,否则容易因疲劳而使姿态变形,得不偿失,同时要保持表情自然、不做作。眼睛要平视,不要随意斜视或飘忽不定,给人留下不稳重的印象。要抬头、挺胸、收腹,双臂自然下垂或双手交叠置于腹部,不能粗鲁地抱在胸前,给人咄咄逼人、傲慢自大的感觉。
还要注意的是,向长辈、老师、同学问候或做介绍时,不论握手还是鞠躬,双足都应并立,相距一拳的距离,膝盖要挺直,不可为了舒服而随意屈腿。
因为性别和生理结构、社会认知的不同,男孩和女孩的站姿有着不同的特点。
男孩站立时
男孩站立要稳重,给人一种挺拔阳刚的感觉,双脚应与肩同宽,身体要直,一只脚可向后撤一拳的距离,但不宜距离过大,否则显得做作和不平衡。
女孩站立时
作为一个女孩,首先做到全身自然放松,身体直立,双腿并拢。这样一来,既能体现女孩的线条美,又不失优雅,就像文学作品中形容的那样:亭亭玉立,身姿婀娜。
如果你处于严肃场合,比如会见客人或出席表彰大会、参加演讲比赛等,抑或是站在长辈、师长面前,你若把手交叉抱在胸前就显得十分不妥,因为这是一种傲慢无礼的姿势;此外,把手放在背后也并不受欢迎,更别提叉腰或摆弄衣摆了。
如果你是女孩子,尤其要注意,当你与男同学或长辈站在一起时,身体不要左摇右晃、不知所措,否则会让人觉得你过于害羞、不大方。至于把身子倚靠在墙上则让人讨厌,因为这是一种萎靡不振的姿势。
这里要强调一点,无论男孩女孩,切记不可在站立的时候驼着背、垂着头,否则就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失去了应有的蓬勃朝气。
总而言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保持正确的站姿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形象。当然,以上只是对孩子站姿的基本要求。那么,在日常生活的不同场合中,我们到底该怎样调整站姿,才能让人看上去十分得体、优雅,不那么“另类”和“突兀”呢?
在正式场合可采用的站姿
肃立:身体直立,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形。
直立:身体直立,双臂下垂置于腹部。女性将右手搭握在左手四指上,四指前后不要露出来,两脚可平行靠紧,也可前后略微错开;男性左手握住右手腕,贴住臂部,两脚平行站立,略窄于肩宽。直立的站法比肃立显得亲切随和些。
在非正式场合可采用的站姿
车上的站姿:在晃动的公交车或其他交通工具上,可将双脚略分开,以求保持平衡,但开合度不要超过肩宽;重心放在全脚掌,膝部不要弯曲,稍向后挺。即使低头看书,也不要弯腰驼背,更不能东倒西歪。
等人或与人交谈的站姿:可采取一种比较轻松的姿势。双脚可前后交立,肩、臂不要用力,尽量放松,可自由摆放,头部要自然直视前方,使脊背能够挺直。采用此姿势,重心不要频繁转移,否则给人不安稳的感觉。
接待员式站姿:“O”形腿的人,即使脚后跟靠在一起,膝部也无法合拢,因此要灵活调整,不可生搬硬套。可将右脚跟靠于左脚中部,使膝部重叠,这样既能避免自身腿部劣势,还能让腿看起来较为修长,增加美感。手臂可采用前搭或后搭的摆法。这种站姿在拍照或短时间站立谈话时较为适用。
总之,站立的姿势应该是自然的、放松的、优雅的,而不是被迫的、故作姿态的。不论站立时采用何种姿势,一定要牢记一个原则:只有脚的姿势、角度以及手的位置在变,身体躯干一定要保持笔直。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不必担心自己的姿态失礼了。
小故事
东施效颦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名叫西施的美女。她的美貌可谓倾国倾城,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就是日常的举手投足也是非常美的。西施略施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然而,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在发病时手捂胸口,双眉紧皱,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人们看到她忍受病痛的娇弱神态,怜爱之情油然而生。
有一丑女子名叫东施,不仅相貌难看,而且举止粗俗,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鲁,说话大声大气,却整天做着当美女的梦。她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但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回去以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哪知东施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很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结果是乡间的富人看见东施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东施走过来,马上拉着身边的人远远地躲开。
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时的样子很美,却不知她为何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而成了人们讥笑的对象。
我们不能机械地追求美而失去了判断力和基本的审美标准。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保持良好在站姿对孩子的健康有重要意义。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弯腰驼背或其他不雅站姿,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纠正,必要时应强制提醒,让孩子保持一个优雅、美好的体态。
坐如钟,不做“小老头”
和站姿一样重要的就是坐姿了。在开会、学习、吃饭,甚至工作、谈话闲聊等各种场合,在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是坐着的,因此,得体的坐姿显得尤为重要,更能传达出一种静态的美。对于青少年来说,一天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坐着,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如果不能保持正确的坐姿,就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保持健康、正确的坐姿并非难事。
正确的入座方法
首先,入座时动作不要僵硬,保持自然、流畅、轻盈、和缓、从容自如即可。当然,如果你能够做到从椅子的左边入座,更能体现你在礼仪细节上的修养,因为这是入座时的一种礼貌。落座后,臀部至少要坐满椅子的2/3,不要贴着边坐,一来不安全,二来不雅观。
上身姿态
落座后上身要保持正直,直观地说就是跟站立时一致。头平正,不可歪斜肩膀、含胸驼背。注意,即便你的座位后面有靠背,在正式场合你也不可以将头向后仰靠或摆出“葛优躺”的姿势。
双腿
双腿保持自然下垂的姿势,其间距和肩宽大致相等,双脚自然着地。如果需要移动椅子,应站起来先把椅子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并做到轻拿轻放,然后再轻轻坐下。切忌随意拖动,这样很容易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让人生厌,显得十分不礼貌。
手臂
就座后两臂可弯曲放于桌上或椅子的扶手上,也可自然置于两个膝盖处。不能两手叉腰,不能将两臂交叉于胸前或摊在桌上,这样显得过于随意,也毫无美感。
小故事
大道理
古时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周礼》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也。”在六艺之中,“礼”排第一,是古人最看重的素养。《周礼》对人们的言行制定了大量的礼仪规则,其中也包括坐姿礼仪。
关于坐姿,古礼是很有讲究的,决非随便找个地方把屁股放上去就可以。在古代,“踞”就是坐,即两腿分开向前平伸,上身与腿成直角。踞坐形似簸箕,也可形象称之为“箕坐”。这种姿态带有倨傲不恭、旁若无人之意。《史记》中记载,荆轲刺秦王事败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其中“箕踞”就是荆轲对秦王的最后一击,是意志上、礼节上的羞辱。
再来看看庄子。他是个浪漫的乐天派,他是鲲,是大鹏鸟,并不屈服于世俗礼教之下,他在妻子死后,惠子前来吊唁之时,“箕踞鼓盆而歌”。
人们发明了席子后,便将草席铺在地上,“席地而坐”就是这样来的。当年管宁、华歆同席而坐苦读诗书,有显贵的车驾经过门口,华歆便跑出去看热闹,管宁于是割席与他分坐,并道“子非吾友也”。现代汉语的“出席”“主席”等,都是据此引申而来。其实古人的一些坐姿,我们现在还能够看到,在朝鲜和日本还保留着这种坐法:双膝并拢着席,形似跪姿,只是臀部要落在脚跟上。
总之,在古代坐姿需秉持礼仪,座次也需要秉持礼仪。这是专门用来迎合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同,直白地体现尊卑有别。
古人以左为尊,如果要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多半会把左边的位置给让出来。信陵君窃符救赵时,便让出了左边的位置给侯生;“无出其右”也是一种座次礼仪。
由此来看,古人在坐姿和座次上是十分讲究的。我们不能否认其中有糟粕存在,但作为一种待人礼仪,我们还是应该继承其积极的一面。
行如风,男女有别要记住
人之所以比其他生物更高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直立行走。毫不夸张地说,在人的一生中,谁也离不开行走。现代社会里,行走不仅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健身方式,更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日常修养。对行姿的要求虽未严格到“行如风”的地步,但至少要做到稳稳当当、大大方方。
同样,因为性别和生理特征不同,男性和女性在行走姿态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审美标准。
阳光男孩
男孩在走路时应表现出矫健稳重的阳刚之美,具体表现在:行走时姿势应昂首、闭口,表情自然放松,两眼平视前方,挺胸、收腹、直腰,上身不可随意扭动,以免给人重心不稳的感觉;两肩应保持平展,不随意摆动、摇晃,步态稳健;双脚交替迈出,基本上踩出一条直线,但不要特意走猫步。
温婉淑女
女孩的行走礼仪应以温婉为主,应表现出轻盈优美的娴雅之美和平静柔和的感觉。走路时应保持头部端正,轻抬但不宜抬得过高或低头;目光温和平静,直视前方;上身自然挺直,收腹;两手应该前后摆动,注意幅度不可太大;两腿尽量用力向上舒展伸直(这样能使自己的下肢显得修长、有挺拔感),穿裙子时最好走成一条直线。走路要稳重、步幅小,步态应该自如、匀称、轻柔。
有人要问了,我也想按照行走礼仪要求自己,但到底什么是步态啊?
作为青少年,有自我提高的要求和动力自然是好事,而且青少年走路时追求充满活力和朝气再正常不过。那么,要想彰显出自己充沛的活力、满满的阳光和朝气,就要在走路的时候掌握好自己的步态。步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步位,一个是步度。所谓步位,就是脚踏在地上以后应当落在的位置。我们走路时,两脚交替前行,踩出的脚印基本在一条线上,而不是两条平行线。如果踩两条线走路,脑补一下,那将是怎样尴尬的画面。步度,简而言之就是每一步的距离大小。一般的步度标准是,一脚踩出落地后,脚跟与未踩出的那只脚的脚尖距离恰好等于你的脚长。当然,这并非绝对正确,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否则就像本节后面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贻笑大方啦!
在欣赏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行走礼仪的一些基本规则。掌握了它们,你将成为一个优雅、端庄、人见人赞的孩子。
两人并行的时候,右者为尊;两人前后行的时候,前者为尊;三人并行,中者为尊,右边次之,左边更次之;三人前后行的时候,前者就是最为尊贵的。如果道路狭窄又有他人迎面走来,则应该退至道边,请对方先走。路过居民住房时,不可东张西望、窥视私宅。
街道行走礼仪
行走路线要固定
一个人独步街头,行走的路线应尽量成为直线。如果不是寻找失物,就不要在行进中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遵守行走规则
步行要走人行道,行人靠右,并且让出盲道。走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切忌图快捷翻越绿化带、隔离栏,过马路时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行走也要有风度
在街上行走的时候,如有年龄比自己小或者女性,则自己应该主动走在靠近街心的一边,让对方靠自己的右侧行走。如有随带物品,最好提在右手上。
约束不良行为
行走时不要吃食物。在路上不要久驻攀谈或是围观看热闹,更不能成群结队地在街上喧哗打闹。
上下台阶的礼仪
行走讲究次序
上下台阶,应注意一步一阶,不可并排而行挡住后面的人;上楼梯时,应让尊者或女士走在前面;下楼梯时,尊者或女士应走在一人之后。
上下注意安全
雨天地面潮湿,台阶容易湿滑,上下台阶时不可推搡前面的行人或硬行抢道。
小故事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他生活无忧,但总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自卑,总觉得衣服是别人的好,饭菜是别人的香,站相坐相也是别人的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却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
有一天,他在路上偶然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姿势很优美,喜出望外,立刻前往邯郸学习当地人的步态。
少年到了邯郸,见那里的人走路的步法确实与寿陵的人不一样,比寿陵人要优美得多,因此觉得不虚此行。在那里,他感到处处新鲜,当看儿童走路轻快活泼时,他想学;看见成人走路稳健大方时,他也想学;看到妇女走路婀娜多姿时,他还想学。
于是他跟在各种人后面模仿着走,但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学得不像。他就这样不停地边学边改,时间一长,邯郸人的步法没学好,还把自己原来在寿陵的步法也忘记了。为了回到家乡,他不得不爬回寿陵去。
这个故事虽带有夸张的成分,但它告诫人们,没有主见地一味模仿,不仅不能有所收获,还会带来新的问题和麻烦。
学习礼仪也是如此,不可因为墨守成规而不知变通,成了掉书袋的书呆子,应该根据环境和场合的不同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以达到礼仪待人的目的,而不能本末倒置,为了礼仪规矩而失了体面。
管好手和脚,稳重又大方
在人类发展史上,用手势传递信息要远远早于语言。在当今社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手势具有不同的含义。那么,我们在运用手势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明白一点:手势交流有着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习俗不同,同一手势的含义也有很大差别,在不同区域可能有着截然相反的含义。因此,手势语言的流通和使用要放到一定的时空去理解。
手势的含义非常丰富,表达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复杂,如招手致意、挥手告别、拍手称赞、拱手致谢、举手赞同、摆手拒绝,手抚是爱、手指是怒、手搂是亲、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手势的含义,或是发出信息,或是表达感情。能够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达意,会为交际形象增辉。
所以,手势的运用只有合乎特定地域的规范,才不至于引起误会。比如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我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则意味着叫狗到你跟前来。而竖起大拇指一般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例外。当然,这只是众多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中最常见的一个,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非常多。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罗列一些常见的手势使用规则。
使用手势简单明了、不可贪多
当你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过多的手势来表达你的意思,否则会给人留下装腔作势、没有教养的感觉,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引起误解,造成麻烦。
挥手致意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挥手的方式向别人表示自己的问候、敬意、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而又无暇分身的时候,挥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被冷落的感觉。挥手时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指,指尖朝上。
避免出现的手势
在交际应酬时,有些手势会令人反感,严重影响形象,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啃指甲、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等。
我们常说,地球正在因快速推进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变得越来越小,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一些常见手势的含义一定要牢记,并运用到日常礼仪中,以促进不同文化、不同人种间更加顺畅地沟通,促进全球化进程。
竖起大拇指
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数字“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竖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反指向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OK手势
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在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
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已传遍世界,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与人握手
在见面之初、告别之际、慰问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时候,往往会以手和他人相握。握手时,双方伸出手来,标准的顺序应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如果是服务人员,通常不要主动伸手和服务对象相握。时间上,一般握上3秒到5秒钟就行了。通常应该用右手和人相握,左手不宜使用,双手相握也不必常用。
双手抱头
很多人喜欢用单手或双手抱在脑后,这一体态的本意是放松,但在别人面前,特别是在为他人服务的时候这么做的话,就会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摆弄手指
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要么活动关节,要么捏响,要么攥着拳头,或是手指动来动去,往往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手插口袋
在工作中,通常不允许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在口袋里。这种表现会让人觉得你在工作上不尽力,忙里偷闲。
小故事
丘吉尔的“V”形胜利手势
大家都知道将食指和中指竖起分开而形成的“V”字形手势代表成功和胜利,也是当今全世界表示胜利的流行手势。但是你知道吗?这个手势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一怒之下发明的。二战期间,有一次,丘吉尔在地下掩体部内举行记者招待会,突然警报声大作,丘吉尔闻声举起右手,将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作战地图上的两个德国城市,大声地对与会者说:“请相信,我们会反击的!”
这时,在场的一名记者发问道:“请问首相,您有把握吗?”丘吉尔缓缓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位记者,同时将按在地图上的两指指向天花板,大声回答道:“一定胜利!”
丘吉尔这一镇定威严的神态举止,被记者们登在了第二天出版的报纸上,定格在历史长河中。从此,这一简单的手势便在英国城乡广泛流行开来,并很快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时至今日,这个手势因为简洁、含义深刻、充满正能量而被世人普遍理解和广泛使用。
微笑是与人沟通的敲门砖
当你与其他人无法用言语沟通时,面部表情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一个暖暖的微笑会迅速打破尴尬的壁垒,赢得他人的信任。
有研究表明,微笑是开启信任和沟通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那是因为微笑是内心情绪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微笑可以展现出温馨、亲切,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也可以反映出微笑者自身的修养及待人的真诚。
当你准备结交新友时
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法宝。当你与新结识的朋友见面时,一定别忘了把你的微笑呈现在自己的脸上,这样会使你们在一种温馨的气氛中进行交谈。
当你需要化解矛盾时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难免与同学或其他人发生一些矛盾。当你想化解你们之间的矛盾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对方送去善意的微笑,因为微笑是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当你不便言语沟通时
当你看见熟悉的人而又不方便上前打招呼时,你可以用一个真诚的微笑向对方表示歉意,或者用一个会心的微笑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总之,一切尽在微笑中。
其实,作为人类最易参与沟通的表情,微笑的功效不止于此。微笑还有以下几大优点:
表明心情好
面露平和欢愉的微笑,说明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善待人生,这样的人会产生吸引别人的魅力。
充满自信
面带微笑,表明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人交往,使人产生可信任感,容易被人接受。
表现真诚友善
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实意,而非虚情假意,使人在与自己的交往中自然轻松,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
表现敬业乐业
在工作岗位上保持微笑说明你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微笑能够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让服务对象备感愉快和温馨。
那么,我们该怎样教会孩子学会微笑呢?
微笑其实是人类基本的情感表达,并不需要特意学习,但要参与社交并置于礼仪范围考量,还需系统地学习和训练。首先,我们要放松面部肌肉,然后使嘴角微微向上翘起,让嘴唇略呈弧形,在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尤其是不露出牙龈的前提下,轻轻一笑。其次,我们要闭上眼睛,调动感情,并发挥想象力,或回忆美好的过去,或展望美好的未来,使微笑源自内心,有感而发。然后,我们要对着镜子不断练习,使眉、眼、面部肌肉、口形在微笑时和谐统一,不能显得做作。最后,我们要按照要求,当众练习,克服羞涩和胆怯的心理,使微笑规范、自然、大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向身边的每一位亲朋好友表达自己阳光、积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微笑去感染每一个人,这才是微笑最大的力量和最重要的意义。
小故事
微笑,并保持微笑
关于微笑的重要性不必赘述,这里有一个极富哲理的现象能引起我们深思。在中国的一些博物馆和超市,参观者和市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牌:本馆(或本店)有摄像监视……这里先卖个关子,如果让你猜,你认为后面的一句话是什么?
按照我们的习惯思维,我们能想到的大概是“保持安静”“如偷盗,罚款××元”,基本上是比较严肃的语言。
这样当然不算错,却少了一丝人文气息。其实后面的一句话是:请你保持微笑!这出人意料的答案,会让每一位游客和市民感到心里一暖。可别小瞧了这句话,这也是文明的体现啊!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所以,请大家经常保持微笑,因为当我们大家都保持微笑的时候,周围的世界也正对着我们微笑。
手掩口鼻打喷嚏,不把感冒传他人
有句古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教育我们对他人要有同理心,不要强加自己的意志于别人。面对人人都讨厌的感冒,更要多加注意,不要传染给其他人,更不能有故意传染他人的恶念。
“阿嚏!阿嚏!阿嚏!”早上一起床,毛毛就连着打了三个喷嚏,还感觉鼻子有些堵。妈妈说他感冒了。这怎么可能?他觉得自己昨天和小胖他们打雪仗时还很精神,而且晚上睡觉前还好好的!肯定不是感冒,应该是可恶的坏天气造成的。
不一会儿,早饭做好了,妈妈做了热气腾腾的汤面,毛毛凑近使劲儿地闻,可是平时堪称大厨的妈妈,今天做的汤面一点儿都不香,看着清汤寡水的,让人没有食欲。突然毛毛觉得鼻孔很痒,就冲着汤面打了个喷嚏。可妈妈看起来十分不高兴,他没敢多说话,赶紧把面吃完。出门的时候,妈妈也不征求他的意见,直接给他戴上了口罩。然而,活泼好动的毛毛虽然嘴硬,也知道自己可能真的感冒了,但是觉得这样太难看,而且说话也实在太不方便了,于是一出门就把口罩摘了。在公交车上,他遇到了小胖,巧合的是,小胖也戴着一只口罩。小胖说:“我感冒了,别靠我太近,小心传染你。”毛毛刚想说自己也一样,结果一张嘴就冲小胖打了一个大喷嚏。上课的时候,毛毛一直在打喷嚏,下课和同学们聊天,他也总是“哈啾”个不停。班主任发现情况后,把小胖和毛毛一起送到了学校的卫生室。
班主任的做法是对班里其他同学负责,值得点赞。其实,毛毛和小胖自己应该意识到,他们的感冒有可能传染给其他同学,应该主动到医院接受治疗。
感冒是十分令人讨厌的事儿,但作为集体的一员,孩子感冒时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尤其不要造成扩散和病情加重,及时就医或休息是上策。
感冒有时会伴随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其他症状,需要我们分阶段予以应对。
打喷嚏时的礼仪
当你要打喷嚏或咳嗽时,无论你是否为病人,均应使用餐巾纸或手绢捂住口鼻部,以防止病菌扩散。
如一时来不及取餐巾纸,可采取“袖口遮挡法”,即用衣服袖管的内侧遮掩住口鼻部;实在来不及时,用双手挡在口鼻部,同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飞沫。
上述保护性措施在狭小密闭空间中显得尤为重要。使用过的餐巾纸不能随意乱丢,应丢入垃圾箱内。
打喷嚏后的礼仪
打喷嚏后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立即洗手;不然,手部的病菌会通过握手、接触门把手、接触课桌书本等方式,转移到这些物体的表面。
在做好“打喷嚏礼仪”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另一个生活小节,即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不正对他人交谈,说话声音不要过大,避免唾沫四溅。
有发病症状时的礼仪
当你患感冒时必须外出,且有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电梯以及在公共场所等,应自觉遵守公共卫生礼仪,佩戴口罩,以防止病菌通过咳嗽、打喷嚏而传播。
特别指出:建议佩戴专业的医用外科口罩,因为医用外科口罩有防泼溅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有一定的防水功能。
咳嗽礼仪要点
讲究文明、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咳嗽、打喷嚏时也应该遵守一定的礼仪。具体来说,就是要记住“两个准备”:
第一,凡是患疾病而咳嗽、打喷嚏的人,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准备好纸巾。
第二,咳嗽时一定不要冲着别人,要背转过头,并且用纸巾捂住口鼻,并且用过的纸巾一定要丢入垃圾桶,然后清洗双手。如一时来不及取纸巾,可采取“袖口遮挡法”,即用衣服袖管的内侧遮掩住口鼻部,或用双手直接挡住口鼻部。
小知识
如何预防感冒
1.勤洗手
研究表明,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70个小时。感冒患者在擤鼻涕、挖鼻孔时会将病毒沾在手上。健康人若与患者握手或在公共场所接触了患者触摸过的物品,手上就会沾有感冒病毒,所以勤洗手十分重要。
2.勤运动
平日里活动量少的人,患感冒的概率比活动正常的人要高出两三倍。这是因为户外活动时间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缺乏阳光照射,会使身体血液循环减慢,免疫力降低,再加上对室外环境不适应,所以很容易感冒。
3.勤换牙刷
人们每天都要使用牙刷,如果牙刷上面带有病毒,则容易反复感染。另外,牙刷常处于潮湿状态,病原体易滋生繁殖,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4.睡眠充足
经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有提高免疫力作用的物质。因此,感冒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
穿衣有讲究,风格和场合更配哟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在人际交往中,着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阅历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也体现着民族习俗、社会风尚。可以说,穿着承载了一个人太多的社会元素,也是个人礼仪的重要体现,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一次,三年级的阳阳上美术课,不小心把颜料洒在了画板上。因为没有擦桌布,他用衣服袖子随意地擦了擦就继续作画,所以他的袖子上多了一块污迹。下午上体育课时,因为踢球出了好多汗,阳阳就把外套脱了随手扔在地上继续踢球,等踢完球把衣服拿起来时,发现上面沾上了很多泥土和干草,还夹杂着汗味。回家后也没把脏衣服换洗掉,第二天阳阳照样穿着这件脏衣服去上学。同桌甜甜是个十分爱干净的女孩,她捂着鼻子大声对阳阳说道:“阳阳,你的衣服脏成这样了还不换?味儿也太大了!”阳阳觉得甜甜小题大做,不以为然地说:“谁的衣服不都是越穿越脏吗?有什么好换的?”甜甜撇了撇嘴。虽然甜甜没有再说什么,但是阳阳很明显感觉到甜甜对自己十分厌恶。
下午打扫卫生,阳阳又在衣服上蹭了很多污渍。不知道什么时候,上面还多了好多泥点,加上前一天的折腾,这件衣服现在真的成了一个“大花脸”。当阳阳回到家时,就连粗心的妈妈也吓了一大跳:“衣服怎么搞得这么脏?”她不由分说,拉着阳阳照了照镜子。阳阳这才看到镜子中自己的狼狈样:确实太脏了,难怪甜甜躲得远远的呢!阳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麻利地去洗澡换衣服了。
在现实生活中,像阳阳这样的孩子并非个例,这既不卫生,也不利于合群。父母一定要避免孩子成为“泥人”,时刻注意孩子着装的整洁,让孩子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积极向上的形象,赢得师生的喜爱和信任,拥有更加阳光的生活。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父母尽量多为孩子准备一些衣物,以方便孩子换洗。如果经济条件有限,父母也要注意在不必为孩子置办太多衣物的前提下保证孩子衣物整洁,保证让孩子在同学、老师的面前拥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平时,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洗衣服,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也客观上要求我们以相应的形象展示出来。不同的场合,对着装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避免出现尴尬。
首先,对于孩子而言,人生第一个重要场合就是学校,面对的是老师、同学。因此,孩子着装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学校,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该穿校服的时候穿校服,并佩戴红领巾或团徽。
★参加要统一着装的大型活动。如果没有合适的衣服,可以和老师、家长说明情况,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平时最好不要穿奇装异服,也不要在身上戴太多装饰物,如项链、耳环等。
★尽量穿着合身的衣物,这样会给人留下整洁、精神的好印象。
★在体育课、运动会等场合,要选择适合运动的服装,这样活动起来比较方便。
其次,家庭生活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是说在家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注意个人形象了,毕竟,家中的长辈也需要尊重;此外,如有人来做客,穿着更不能过于随意。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人生处处需要礼仪,在家里也不可放松要求。
★即使是在自己家,我们也要注意穿戴,不要穿着太随便,如只穿着内衣。
★如果知道有客人会来,要提前换上合适的服装。
★外出的时候应该换上外穿的衣服,最好不要穿睡衣出门。
★夏天的时候,男生最好不要为了凉快而赤裸上身,尤其是家里有客人和在户外的时候,那样很不礼貌。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场合,也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和言行,否则就是犯了大忌。
★参加婚礼时,衣服的选择比较多,一般来说,暖色系的衣服更适合婚礼的气氛,如红色、粉色等。当然,大家也可以穿平时的衣服,但是要干净、整洁。
★葬礼是严肃的场合,一般来说,服装以黑色为主,不要穿红色、粉色等艳丽颜色的衣服或有花纹的衣服。
★一些特殊场合对服装有严格的规定,如博物馆、大型的剧院、音乐厅等,在进入这些地方时,大家要穿干净整洁、比较正式的衣服,不能穿得太随意。
★夏天的时候,在正式、高雅的场合中,不能穿拖鞋、背心、短裤等特别随意的服装,以免破坏氛围。
穿衣有着很深的学问,正所谓“着装礼仪无小事”。孩提时代养成良好的着装习惯,对以后走上职场和社会,去应对更为复杂的着装要求和提高为人处世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和规范作用。孩子越早明白这一点,越能掌握穿着礼仪。
小故事
校服的温度
随着深秋的来临,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冷。今天刮大风,亮亮特地在校服外面穿了一件厚厚的外套,可还能感觉到冷风一直往衣服里钻。然而就是这么冷的天,在上学的路上,他却看到了不怕冷的人!这不,在校门口,两个高年级的男生被一位老师拦了下来。只见他们穿着肥肥的破洞牛仔裤、挂满徽章的大衬衣,有一个脖子上戴着一条亮闪闪的项链,另一个竟然还戴着耳钉!亮亮经过他们身边时,只听见老师正在严肃地批评他们:“你们为什么不穿校服?天气这么冷,穿成这样不怕生病吗?真是胡闹,赶紧回家换衣服!”
后来,在升旗仪式上,那位老师专门提到了这件事,并再次强调:“学生一定要有学生的样子。”现在想想那两位同学,亮亮心里真的亮堂堂了:学生装虽然不酷,但是很暖和,我们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可不能为了耍酷而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