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合伙人:改善亲子关系的共读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 以关系为导向的共读

摈弃以父母为导向或以孩子为导向的亲子共读

关于养育方法的讨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观点:以父母为导向,以孩子为导向,以及以亲子关系为导向。

第一类是以父母为导向的养育方法,主要关注点在于控制孩子,希望把孩子管教成为家长希望的样子。对于这种方法,很多新一代家长会觉得太专制、太传统了。

第二类是以孩子为导向的养育方法,认为如果事情没有按照孩子的意愿来发展,孩子就无法接受。这类观点认为孩子总是需要安抚或悉心照料的,要确保孩子避免受到“创伤”。但事实上,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适度的挫折对孩子来说是有益的。

第三类是以亲子关系为导向的养育方法,认为亲子关系才是最重要的,终极目标是,孩子有朝一日能够凭借智慧与真诚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四岁的薇薇在幼儿园同学那里学会了几句儿歌,回家就唱给妈妈听:“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搞不懂,爱是什么。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妈妈听了不禁感叹“现在儿歌还探讨这么深刻的问题”。没想到,薇薇接着就问:“妈妈,爱究竟是什么?你爱我吗?”妈妈回答:“妈妈当然爱薇薇。爱是什么,这个不太容易给你解释,我们回头看看书上怎么讲吧。”于是,妈妈赶紧买了一本叫《葡萄》的绘本,然后读给薇薇听:

一只小狐狸勤勤恳恳地种了一园子的葡萄,他最期盼的当然就是葡萄丰收啦!可是怎样才能种出更多、更甜的葡萄呢?小狐狸又是跑图书馆,又是上网搜寻,还特地拜访了葡萄专家,最后得出结论——要有爱!怎样才是有爱呢?小狐狸决定去请教几位公认为有爱的人:包括猪妈妈、羊爸爸、大哥哥,还有舞蹈老师和神父。小狐狸丝毫不敢马虎,很认真地将大家的建议一一记录下来。狐狸严格地按照请教到的要点努力做着:给它吃,保护它,给它依靠,熏陶它,以及有点让人费解的“恒久忍耐”。最终,小狐狸用各种方式实践着付出爱,收获了美味的葡萄。

亲子的情绪同步性

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一来自于亲子在情绪反应上的同步性。加拿大研究者路易斯·施密特研究了三个月大的婴儿与妈妈对于情绪事件的反应是否具有同步性。婴儿和妈妈都分别带上一个特别的帽子,这个帽子连接着脑电仪器,这是一种使用仪器来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当婴儿和他们的妈妈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婴儿和妈妈都表现出愉悦的表情,并且出现一致的脑电反应。而当婴儿和妈妈听到一段诱发恐惧反应的音乐时,婴儿和妈妈也表现出一致的脑电反应。由此可见,即使是三个月大的婴儿,他们已经和妈妈具有情绪上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解释了为什么家长在工作上遇到挫折、心情很不好时,回到家发现孩子也会变得比较烦躁,孩子好像也感应到了家长的负面情绪。

实际上,坏心情确实是会传染的。比如,有的家长会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像孩子一样。如果家长总是发脾气,孩子感受到的压力也会增加,孩子模仿家长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即使家长没有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有的妈妈说“我打开家门后就强颜欢笑”),孩子还是会从家长的微表情中感受到家长的不悦,孩子和家长的情绪反应会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因此,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当面对负面感受时,应该使用积极方式去处理:深呼吸、休息一下、通过运动发泄、把烦心的事情说出来,或者通过阅读等活动转移注意力。家长在情绪上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家长对情绪事件的反应会影响亲子关系,以及亲子共读的质量。

从三方面评价亲子关系的质量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亲子关系的质量。

第一方面是看亲子之间的亲密程度。比如,孩子是否会坦诚地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心情和体验;和孩子的相处是否让家长感到自己作为父母是自信而称职的。如果你接孩子放学,孩子就立刻与你分享在幼儿园一天的喜怒哀乐,那说明亲子亲密程度比较高。如果家长提起育儿的事情,虽然嘴上不承认但心中会有愧意,那说明亲子亲密程度不高。亲密程度越高,亲子关系越好。

第二方面是看亲子之间的冲突程度。比如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是否耗尽了家长的精力;孩子在受到家长的惩罚之后,会不会一直生气或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幼儿园因为暴雨预警而停课,如果你顿时因为要带娃一天而感到度日如年、身心疲惫的话,那就说明亲子之间的冲突比较严重。注意,亲子冲突不一定全是语言和肢体上的冲突,也可能是一些心理上的冲突。如果你批评完孩子之后,孩子转头又乐呵呵地找你玩游戏,那说明亲子之间的冲突还不是很严重。总之,亲子冲突越少,亲子关系越好。

第三方面是看亲子之间的依赖程度。比如,孩子对于和家长的分离是否有强烈的反应;家长是否常常在工作的时候想起自己的孩子。亲子之间的依赖程度太强或者太弱都不太健康,适度的依赖对亲子来说是最佳的。但是如果孩子在家长离开的时候总是情绪崩溃,那就说明孩子过度依赖家长了。如果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一直不放心,总是忍不住要发微信找老师打听自己孩子的情况,那就说明家长过度依赖孩子了。

在亲子共读中,亲子关系的质量也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如果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和孩子彼此坦诚分享自己的感受,亲子共读的氛围很和谐并没有太多冲突,而且在理解书本的时候既有自己的观点又能深入交流,这样的亲子共读质量就是最理想的。

四种教养风格带来的启示

家长的教养风格也会影响到亲子共读的质量。心理学家把家长的教养风格分为四种:

专断型教养风格是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教养方式,家长通常会提出很多种规则,期望孩子能够严格遵守。家长不向孩子解释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手段迫使孩子顺从。专断型的父母不能敏感觉察到孩子的冲突性表现,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将他们所说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并尊重他们作为父母的地位和权威。专断型父母的孩子一般情绪不稳定,大多数时间都是不愉快、不友好的,而且很容易被激怒,相对来说没有目标,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权威型教养风格是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家长会对孩子提出很多合理的要求,并且会详细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原因,确保孩子能够遵从指导。与专断型的家长相比,权威型家长更能接纳孩子的观点并做出反应,会征求孩子对家庭事务的意见。因此权威型家长能够认识到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而非盛气凌人)的方式来约束孩子。而孩子也会在各方面都会有较好的发展。他们通常心情愉快,具有社会责任感,自立,有目标定向,并且能够与成人和同伴合作融洽。

纵容型教养风格是一种接纳但放纵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家长会提出相对较少的要求,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做出冲动反应,对孩子的言行缺乏密切关注,很少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坚决的控制。用这种方式养育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冲动性和攻击性。他们一般比较粗鲁,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具有较弱的独立性和成就感。

忽略型教养风格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是一种非常放任且具有较低要求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家长常常拒绝孩子的要求,或者会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忽略型家长带出的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可能已经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和易于发怒等外在的问题行为。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在班级活动中表现非常差,在儿童成长后期会表现出行为失调。

在亲子共读中,家长最好采取权威型的共读风格,既表现出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也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这样孩子在阅读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较快进入自主阅读的状态,并通过阅读学会与人合作的社交技能,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亲子共读,可以强化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