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种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它主要由实行市场经济的各国采用,所以也称“西方核算体系”;另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它主要由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各国采用,所以也称“东方核算体系”。本节所介绍的核算指标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总量指标,它主要包括五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或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为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运用生产要素在该国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划定国内生产总值是以生产的国界为准,而不是以投资和劳动力的来源为准。这些产品和劳务不论是本国居民投资、本国居民生产的,还是外国居民投资、本国居民生产的,或者是外国居民投资、外国居民生产的,只要生产是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进行的,就要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公众生活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国所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多少。

(二)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缩写为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成果,亦即一国在一年内由本国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都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是按领土范围进行计算的,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按常住居民的范围计算的。一国的常住居民是指:①居住在本国领土内的本国公民;②暂住外国的本国公民;③虽未获得本国国籍、但却长期居住在本国的居民。根据“国民经济账户核算体系”的规定,本国的常住居民在外国投资,通过利润、利息形式所获得的收入,或者本国常住居民到外国工作,通过工资形式获得的收入,都应该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外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去。而外国的常住居民到本国投资,通过利润、利息形式获得的收入,或者外国常住居民到本国工作,通过工资形式获得的收入,则均应该计入外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本国投在外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之差,称为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国外要素收入净额之后的社会最终产值。

用公式表示就是:

(1)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本国投在外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2)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本国投在外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一般来说,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输出和劳务输入较多,因而国民生产总值要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而在经济落后的国家,资本输入和劳务输出较多,其国内生产总值往往大于国民生产总值。现在,很多国家都同时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而联合国一般只发表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但在研究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时,则广泛使用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指标。

二、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生产净值

最终产品价值并没有扣去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如果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掉,就可以得到净增价值。因此,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缩写为N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产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当年固定资产消耗(即折旧)后的余额。它所表示的是能够用于消费和追加固定资产及储备(即净投资)的产品以及劳务的总量。它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包括折旧,而后者包括折旧。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

同理可知,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缩写为NNP)等于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当年固定资产消耗(即折旧)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固定资产折旧

进一步地,可知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净值扣除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三、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缩写为NI)

国民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等国民经济核算的各个总量指标。狭义的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此处介绍的国民收入概念是狭义的国民收入概念。

国民收入的构成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雇员的报酬。包括工资、薪金以及佣金、红利、小费和实物工资等。雇主向政府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雇主向私人机构缴纳的养老金、卫生与福利基金等,也都归于雇员报酬。

(2)企业主收入。包括各类企业和公司当年经营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3)个人租金收入。包括个人出租地产、房产所获得的收入。但主要从事不动产经营的个人收入不包括在内。

(4)公司利润。它是盈利性公司未缴纳公司利润税之前,但已对库存价值的变动进行了调整后所计算的收入。

(5)净利息。它是由国内企业系统支付的利息超过其利息收入的余额,再加上从国外得到的净利息所组成。但政府公债的利息作为一种转移支付不包括在内,个人所支付的利息也是一种转移支付也不包括在内。

国民收入在数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补贴,就构成了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国民收入与国内净产值在理论上和数量上都有差别:从理论上讲,国内生产净值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考察的,而国民收入是从分配的角度进行考察的;从数量上讲,二者的差异就在于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政府补贴。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都是由企业缴纳的但并非由企业负担的税和支出,所以,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要考虑间接税和转移支付的交纳。它们把这些支出附加在成本之上,并在产品销售中转移出去,即为产品销售价格与成本(即生产要素的报酬)之间的差额。间接税和转移支付作为产品价格的附加,既不是任何生产要素提供的,也不为任何生产要素提供者所得,因此在计算国民收入时要扣除。

政府补贴是国家对于那些产品销售价低于要素成本价格的企业的补贴,是为了弥补生产这类产品企业的损失,从而维持这种产品的生产。这种补贴可看成是一种免税(即倒付的税),属于企业生产要素的收入,因此在计算要素收入时予以加入。

四、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缩写为PI)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年内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总额。即狭义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部分。包括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利息和股息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如救济金)和企业转移支付等,但不包括个人之间的转移支付。

这里所指的“个人”,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所有的个人,而且还包括家庭、非股份公司企业的所有者、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以及养老、慈善、保健和福利基金组织等。

个人收入的构成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缩写为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实际得到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前面所说的个人收入并不是居民实际得到的、可任意支配的款项,它必须扣除个人税和非税支付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其中,个人税包括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房地产税等;而非税支付则包括罚款、教育费和医疗费等。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般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衣物、居住、交通、文娱和其他杂项;二是个人储蓄,包括个人存款、个人购买债券等。

个人可支配收入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税+非税支付)=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

以上分别介绍了“国民经济账户核算体系”的各个总量指标,它们(不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2-1表示。

图2-1 宏观经济核算中变量关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