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复与保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绪言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古代建筑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文物保护事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国的古代建筑保护和修复工作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古代木构件建筑的修复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木结构古建筑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一直受所处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微生物容易迅速繁殖,使木材发生腐朽或虫蛀,从而引起物理力学性能衰减,导致木结构的残损,最终造成古建筑的损毁。所以古建筑木构件木材材性的变化与古建筑的寿命息息相关,是影响木结构强度的内在因素。引起古建筑木构件木材材性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老化,环境中灰尘、酸性有害物质以及污染物的覆盖侵蚀,生物和微生物破坏。因此,要实现对古建筑木构件的原位防腐加固的保护就必须对古建筑木材材质进行改性,必须针对生物和微生物对木材材质破坏的原因进行古建筑木构件的防腐与加固研究。

木材改性,是在保持木材原有纹理和木性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使改性后的古建筑木构件材质能够克服木材干缩湿胀、尺寸稳定性差、各向异性、易燃、防腐防虫性能差和易变色的缺点,延长古建筑木构件的寿命,从而实现对珍贵的现存古建筑木构件的长久修复保护。本书以赵家寺明代古建筑的修缮工程为案例,详尽地介绍了传统古建筑修缮的设计思路以及施工过程。同时,开创性地提出在整体修缮工程中对局部木构件进行原位防腐预加固的科学预防性保护理念,通过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渗透融合材料科学改性处理方法,从科学机理研究角度探索了一条新的古建筑修缮和修复保护思路。

笔者通过建筑勘察,以及区域环境特点、建筑本体材质、病害类型及建筑保存现状特点调研,结合病害治理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施特点及注意事项的讨论,在整个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过程中,对将前期病害调研及科学分析方法、预防性保护理念与传统古建筑修缮工程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完美结合提出了新的探索性思考。以期望通过对古建筑木构件木材材性的化学改性处理实现对它的防腐与加固保护,从而能够将传统的古建筑修缮的“修修补补”概念替换成当代文物保护“修复”的理念,真正意义上做到古建筑木构件原位修复保护,从而替代以新换旧的老一套修缮方式,开创性地进行局部主要建筑木构件原位防腐与加固修复保护,使得珍贵的古建筑文物能够真真正正、原原本本、更长久地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