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乌审旗地处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腹部,占毛乌素沙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属鄂尔多斯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乌审洼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 17′36〃~109° 40′22〃,北纬37° 38′54〃~39° 23′50〃,全旗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
全旗总人口13.4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有13个民族组成。
在乌审旗南部的萨拉乌苏河,在14至7万年前古人类(河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国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在这里发掘披毛犀、猛犸象、大角鹿、王氏水牛、诺氏驼等45种化石表明这里当时气候湿润,有茂密的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史载“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东晋十六国时期,大夏王国的赫连勃勃在萨拉乌苏河北岸蒸土筑城建都统万城,赞叹,“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
而自隋唐以后,实施移民垦荒政策,使得生态恶化,特别是康乾盛世期间,开发蒙荒,加剧土地沙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及牧区向农区过渡,牧民不吃亏心粮的误导,大量的乱砍滥垦使得草场严重沙化。全旗强度沙化面积为465万亩,七十年代中期达到540万亩,到八十年代初期扩展到70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比例高达40%。全旗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大面积草场、农田被流沙掩埋,许多村庄、房屋被流沙吞噬,道路受阻中断。
由于气候变化,人类为生计所迫,过度地樵采,开垦土地,这里逐渐沦为沙地——毛乌素沙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乌审旗仅有60万亩林地,主要以天然沙地柏和柳湾林及少部分疏林,植被群落以沙蒿本氏针茅,沙竹,林下有野狼、野兔、狐狸等动物出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号召获得土地的农民植树造林,特别是在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充足的劳动力给这片土地披上绿装,乌审旗现存的巴音希里梁、阿拉陶勒盖梁、文公希里梁的柠条和乌兰什巴台、呼吉尔图、陶尔庙种起的许多柳湾林,乌审旗无定河、纳林河、白河两岸及乌审召滩、塔玛哈赖滩、陶利滩、朝代滩,种起了大片柳树,特别是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有林场治沙站苗圃的建立,不仅为社队造林提供了种苗,也给群众造林起到了引导带头示范作用,各地办起了多处社办林场治沙站,尤以乌审召公社宝日勒岱率领下,饱经风沙之害的群众向沙漠进军,展开治沙造林大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牧民土地承包到户,获得土地自主经营权。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解决了地方财力不足、林业投入资金短缺。群众造林不仅有国家提供苗木,而且可以获得部分造林补助。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日元贷款植树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地方重点生态工程、重点区域绿化、樟子松基地造林、五区绿化、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等乌审旗生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五十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六十年代滥垦乱牧闹开荒,七十年代沙逼人退无处藏,八十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九十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新世纪产业链上做文章,和谐共处奏凯歌。”是乌审旗生态建设的真实写照。作家肖亦农曾经写过纪实文学《寻找毛乌素》,客观地反映了乌审草原的变迁。
今天的乌审处处绿草如茵,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农牧业生产也达到了长足发展,在有效的森林保护下,工业经济也达到了发展,“羊煤土气”让乌审旗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第51位,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第7位。
60年来,林业生产从无到有,且逐渐壮大,从分散的个体零星造林到集体造林大会战,国家重点工程实施,造林大户、企业造林等全社会办林业。截至2017年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554.0463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86.9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81.7万亩,日元贷款植树造林15.970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2.09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3.7万亩,樟子松基地造林21.3万亩,“五区”绿化8.7万亩。种苗生产从初期的国有场站圃育苗到全社会普遍育苗和企业育苗,截至2017年有国有育苗单位2个,企业育苗2处,不仅满足全旗造林绿化需求,并向周边省市供应,2017年可出圃各类苗木达17539万株,采种工作,在飞播造林、封育的推动下,建立起遍布全旗各地采种基地,杨柴、拧条可采种10万公斤。
60年来,林业机构逐步壮大,从初期的建设科到机构健全,科技队伍庞大,2017年局直属站11个,国有林业场站圃5个、现有林业职工193人,有正高级林业工程师4人,林业高级工程师27人,林业工程师46人,森林公安干警49人。
60年来,林业科研由初期只在国有场站圃进行,到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并总结出一系列林业实用技术,广大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8项,并得国家级、自治区的奖项25项。
六十年来,林业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特别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保障了林业生产的长期发展,截至2017年国家投入林业资金133290.754万元。
60年来,林沙产业发展逐年凸显,从直接的木材加工、燃料供给,到刨花板加②,饲草料加工,建立起以沙柳为主的原料林基地60万亩,总规模达259.4万亩。经济林大苹果获得部优产品。
60年来,林业政策法规建设逐步完善,在各个不同时期,旗委政府相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林业政策法规,保障和鼓励广大农牧民和社会各界造林的积极性。林政管理、森林保护逐步完善。国家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自然保护区建立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乌审旗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转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相信,在新世纪建设绿色乌审,以人为本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指导下,乌审的天更蓝,地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