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运行的核心,其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都至关重要,因此金融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加深,社会上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波动都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与一些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相比,无论是资金调配、经营效率还是风险控制方面我国金融业都相对滞后,在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的今天,我国金融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尤其表现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变大,对我国金融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未来,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将更多,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我国金融业的内部干扰与外部冲击,从而保证其健康发展。因此,如何保证经济飞速发展与我国金融市场稳定的平衡成为国内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频率的加快以及金融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我国金融业一些固有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表现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运行波动过程引发的金融风险凸显。最初,我国对于金融风险的认识很不全面,认为金融风险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不善并缺乏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引起的,尤其是缺乏在面对完全开放金融市场下建立风险监控的意识。这一方面在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的调查报告中得到了证明,我国金融业30%左右的不良资产是由于国家自身的计划与行政干预造成的;30%的不良贷款则是由于国家政策规定贷款但国企无力偿还引起的;由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不良贷款占10%左右;地方行政对于金融部门干预和政府体制所造成的不良贷款占10%;最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管理不善所形成的不良贷款占20%左右。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金融业风险问题的考察,我们不能单单地把问题都归结到金融机构本身去,而是要多方面地考察金融机构以外的因素和环境。所以在对待金融问题上要采取系统的思维,即用一种包括金融发展、政治经济、政府干预、社会文化等综合系统的观点考察问题。
“自然生态学”强调的核心观点是关注在生态系统中系统主体与内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早在2004年12月的“中国经济学50人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提出了将自然生态学引入金融业的想法,并引发了学术界对于“金融生态”的研究热潮。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金融生态学角度思考中国金融发展的问题。对金融风险的考察,不能只关注金融部门自身的设置及风险因素,还要考虑许多金融部门之外的因素。即要将金融问题放在一个综合系统进行具体分析,而这个系统包括了金融发展、经济水平、政府服务、社会信用文化等多方因素。由这些复杂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交织所形成的金融综合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特征。学者们借鉴生态学原理,进一步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金融生态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仿生学概念,从金融主体及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入手,通过对影响金融运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金融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这些研究隐含了如下意义:努力提高地区金融生态系统的质量,可以促进金融生态主体良性发展。低效的、不协调的金融生态系统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而多个国家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显示,不合理配置的金融生态系统将导致金融危机,不仅使数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毁于一旦,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
由此可见,借用金融生态的概念,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于金融生态系统的失衡,也就是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发展所致。而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可以用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来解释。当金融生态系统失衡到一定程度,无法使自身回归到新的平衡状态,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当某地区的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长期保持在有效前沿面上,将不断吸引高质量的金融资本,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最终提升它的金融发展水平。
另外,金融生态研究对象可以划分为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传统观点认为,产业风险差异是由于各产业经济结构和经济周期的不同带来的,而经济主体则是因为信用等级差异造成了个体风险概率的不同,但经济体各地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风险差异。然而,我国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若是用不良风险资产率作为评价标准,风险极差高达10倍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区域政策,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大的经济发展区域,这三个经济区域中,金融的非平衡性发展问题尤其突出,特别是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资金分布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区域经济非均衡性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政策造成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实际上,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因素,不同地区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可以通过金融生态运行效率的高低来解释,因为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区域之间的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效率、市场秩序调解效率,而且能够通过金融主体的经营效率来反映金融的发展水平。所以研究金融生态问题的焦点应该是地区层面上的金融生态差异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就涉及的相关方面展开思考:第一,什么是区域金融生态运行系统?区域金融生态运行系统由几个大要素组成?这几个要素之间如何动态运行?区域金融生态运行系统是否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功能特征?第二,如何准确地构建区域金融生态运行效率的测评体系和模型?将所有区域样本纳入同一个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是否需要考虑非期望产出纳入评价模型?第三,我国不同地区的金融生态运行效率现状如何?不同地区的金融生态运行效率是否存在趋同或收敛?第四,区域金融生态运行效率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空间溢出机制对于区域金融生态运行效率趋同(收敛)是否存在影响?第五,如何加强区域之间的金融生态运行协同,提高全国整体金融运行质量?
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以为协调促进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保障与实证支撑。为此,借鉴最新的金融生态学研究成果,本文以金融生态运行效率评价作为切入点,构建相对完善的综合框架评价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分析金融生态运行效率,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我国金融生态的实际运行情况,判断各区域金融生态运行效率及趋势。同时进一步考察我国金融生态运行效率的空间演变特征,从整体上把握金融的空间联系,从而协调区域金融发展,最终达到调高我国金融生态质量与运行效率的目的。
1.1.2 研究意义
目前对于区域经济金融差异以及金融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最近兴起的金融生态学等领域。现有成果虽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但尚不能为实际工作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尤其是无法给出有实证价值的数量分析结果。加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金融差异共存,对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也就不能仅停留于整体宏观层面,必须深入到微观层面才能得出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研究结论。本文研究意义在于:
第一,目前,国内很少有从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和区域协调发展两个层面来分析金融发展问题的,更缺乏完整的分析框架。(1)从金融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区域金融发展问题,可以丰富我国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金融生态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金融生态系统强调各金融主体的异质性,即独特的运行和演化变迁过程;其次,金融生态系统强调的是在金融系统与外部环境以及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但是在生态学中,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生物系统。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可能是有规律的也可能是随机的。所以,金融生态学在借鉴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也要针对金融系统自身的特点,但是不可否认,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研究金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能够极大地丰富金融理论。(2)伴随着我国各地区经济的联系交往,闭门造车的封闭经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诟病,相应的,区域经济联系的越加频繁带来了金融行业业务往来的不断升温。现有研究将区域金融作为“孤岛”来测度金融生态效率,忽视了金融的空间联系。缺乏必要的空间视角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我国金融行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本文的研究试图弥补这种不足,希望通过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把金融生态学、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金融生态系统协调性同时纳入研究体系中,进而从理论上深入分析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运作机理,同时结合统计分析和数量分析方法得出相对精确的实证结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由此,可以丰富和充实金融发展理论,同时也使得金融发展理论更加贴近实际,为实际部门的操作提供理论指引和决策参考,因而必将对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区域金融发展理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第二,从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启发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构建一种更具操作性的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模型,对我国十年期间各省区金融发展中的效率与协调问题展开研究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不仅要回答“区域金融生态竞争力差异有多大”“区域金融生态差异是如何发展演化的”“区域金融生态差异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仅限于表述经济金融现象的问题,而且还必须解释“各省区金融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是否有效”“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是否协调”“影响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的影响力度是否相同”等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希望探析出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找出影响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和协调发展的因素。同时,该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金融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及区域金融发展外部环境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对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给中央以及各省区金融部门战略决策提供有益的建议措施。国有银行改革以来,我国金融风险问题不断暴露,尤其表现在大量的不良资产出现。为了补充国有银行本金以及剥离不良资产,1998—2005年间我国实行了发行特种国债、运用外汇及黄金储备、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等计划。但是,在考察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的时候,不能单单从金融主体一个方面考虑,而是要联系和关注金融主体以外的因素。在严格管理金融部门的同时,也需要改善金融主体面临的金融生态环境。区域金融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的评价、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的评测等,不仅有助于对区域金融生态的总体水平、强项和弱项,在全国金融生态所处位置等信息加以把握,而且有助于寻找影响其现状和强弱变化的因素及深层次原因。因此,对区域金融生态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掌握各省区金融生态的强弱变化,而且能把握类别指标和具体指标变化。不仅能认识影响金融生态竞争力、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的一般原因和非本质原因,而且能在此基础上理出正确的思路,找出更好的途径制定有力的对策。
综上所述,从空间视角研究区域金融生态运行效率对从整体上认识区域金融发展现状与演化趋势、推动区域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金融的协同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