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统战史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勤廉持正的常汉三

常汉三(1893—1943),名士杰,字汉三,绥德县常家沟村人。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学。1914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经蔡子明先生推荐,常汉三到缅甸仰光华侨学校任教,回国后到陕西省立第一师范、私立咸林中学任教务、训务主任等职。1924年应李子洲校长的聘请,与杨明轩一起来绥德,担任了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训育主任,杨明轩任教务主任。李子洲、常汉三和杨明轩三人在群众中都有很高的威望,被称为“绥德三杰”。

他在绥师任教期间,受到共产党员李子洲、王懋廷、田伯荫、何寓础等的影响,于1926年秋,与杨明轩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年底,李子洲离任后,常汉三接任绥德四师校长,并担任了学校党支部书记。1927年8月4日中午,应高伯定之邀,常汉三等数人及县长韩卓儒,赴高家吃饭。不一会儿,有几个士兵往里窥探,随后进来一个国民党军官,与韩县长、常校长交谈几句后,拿出省长宋哲元的一纸公文,下令将蔡南轩、关中哲等就地“正法”。根据这一指令,蔡南轩、关中哲、雷五斋、杜少西四人当即被拘留起来,同时有人报告,绥德四师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了。常汉三闻讯后,立即赶回学校,他站在搜查的士兵和被搜查的师生中,拍着胸膛大声宣布:“学校没一个共产党员,若有一个共产党员就枪毙我!”国民党军官在常校长宣布之后,只说了声“学校搜查过了,也没什么。”草草收场。但被拘留的四位教师被逼离开绥德,四师被查封。常汉三也被约法三章(三年不准离开绥德;不准在教育界任职;找三家商号作保),离开绥德四师,回到了家乡。

1930年年初,常汉三出任省教育厅督学。1932年任汉中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37年年初,常汉三担任了三原县县长。早在西安事变期间,中共三原中心县委,团结全县爱国人士,成立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拥护共产党十项抗日纲领和张杨两将军的八大主张。这一时期党的统战工作还深入到国民党的军政界和教育界。县长常汉三和地方武装负责人都是地下党员。三原县驻军将领赵寿山,三原中学校长冯一航,进步人士马文彦、张子敬等受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积极与共产党合作。1937年7月,彭德怀将军偕同任弼时、陆定一、杨尚昆、丁玲来三原时,常汉三、杨发震、赵寿山等均出城迎接,并组织群众夹道欢迎,同时在公共体育场召开欢迎大会,请彭德怀将军发表演说,会后在驻军司令部合影留念。这期间他曾秘密为八路军支援军服500多套,受到彭德怀的赞扬。

1938年,常汉三与杨明轩等奉命打入国民党第三十八军,在官兵和民众中间做抗日工作,深得军长赵寿山赏识,从此双方结为好友。常汉三不幸患上了咯血症(肺结核),在赵寿山的安排下,于1940年前往赵寿山的家乡户县,整顿赵寿山出资的私立学校——善慧小学,并食宿在赵寿山家里,休息养病。病情略有好转后,于1942年出任三十八军军部军法处处长。1943后9月8日,常汉三在河南省荥阳县苏寨村病逝,时年50岁。随后,赵寿山派人扶灵将其安葬在华山脚下,并在常汉三遗照上题字曰:予友常汉三平生公明,勤廉持正不阿。杨明轩奋笔疾书了《绥德常汉三先生墓志铭》,请蒲城有名隶体书法家王菊人先生书丹,由匠人精刻在一块大理石上。1945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出资并派人协助家属,将常汉三灵柩由华山脚下移回家乡常家沟村安葬。

参考文献:

[1]榆林地区志[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

[2]中共绥德县委史志编纂委员会.绥德县志[M].三秦出版社,2003.

[3]三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三原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