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一、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教育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出兵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9月15日,美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派兵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随后越过“三八线”大举北犯,并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村庄,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和主权。10月,为了保卫新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为了支援前线,保障战争的胜利,党和政府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榆林、绥德两专区党委带领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这场爱国运动当中,以增产节约、报名参加志愿军、捐献武器等方式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作战。
抗美援朝运动宣传初期,榆林专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旨在教育干部群众了解国际形势,认清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真面目,以实际行动拥护和平,支援战争。
8月1日,榆林专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3周年,各界群众5000多人游行示威,反对美国侵略我国台湾和朝鲜。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和平签名活动,截至9月底10月初,签名活动已经由城市深入农村,签名人数达11万之多。
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第一仗打响后,根据中、省的指示精神,榆林专区要求全体党员和社会各阶层、人民团体投入到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中去,做到家喻户晓。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会,抗美援朝宣传教育普遍开展起来。1951年2月,为了进一步普及和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指示》。4月,榆林专区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分别成立了抗美援朝分会,各县区陆续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各地普遍建立了宣传员网络,组织秧歌队、宣传队、读报组、识字班等,深入到机关、学校、工厂、军营、乡村、集镇,利用广播、壁报、画报、漫画、秧歌表演、口头讲解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爱国热情。榆林地委书记惠世恭深入机关、群众做动员报告。在地委的推动下,各机关、学校、军营、工厂等纷纷制订计划,进行宣传动员。工人、农民普遍开展了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工商界订立了四项爱国公约,积极缴纳税款;居民小组普遍举行了控诉会,订立爱国公约;各学校学生积极进行宣传,举行示威游行等活动;文工团开展抗美援朝文艺表演活动。
5月1日,榆林各界3万多人会集榆林大操场,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举行爱国游行大示威,骑兵队员和排成队的5000多名群众高呼“人人都来抗美援朝”“反对美帝武装日本”等口号穿过大街。9月,榆林专区召开各界抗美援朝代表大会,榆林县参加代表55人、横山县参加代表32人、定边县参加代表45人、靖边县参加代表34人、神木县参加代表32人、府谷县参加代表58人。这次大会,使抗美援朝爱国教育深入人心,进一步激发起民众高涨的爱国情绪。以增产节约、参战保家卫国、爱国捐献、拥军优抚为内容的爱国公约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不仅为战争的胜利积累了物质储备,同时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实际行动为奋战在前线的志愿军战士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榆林报》创办专栏“人人都来抗美援朝”“祖国,你的儿子在前线”,图文并茂,及时报道抗美援朝前线动态,让全区人民尽快了解抗美援朝进展,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推动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
绥德专区从1950年6月初开始,举行“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干部、学生带头签名,截至9月初有30多万群众在和平倡议书上签字。8月12日,绥德专区举办抗美援朝宣传周活动,组织宣传队上街宣传,散发传单。地委宣传部编印了12种传单,其中有2幅时事漫画、4张朝鲜地图、1张中国地图、5种传单以及朝鲜国旗等。
1951年4月上旬,绥德地委召集专区各机关及绥德县干部开会,地委书记杨彩霦做动员讲话,进一步推动了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干部和教员、学生组成宣传队,利用群众集会、骡马大会等场所,散发传单、口头宣讲,进行文艺演唱,控诉美帝国主义在朝鲜犯下的滔天罪行,动员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
4月8日,绥德县委召开县级各机关干部动员大会,提出动员一切力量做好抗美援朝工作和积极准备迎接五一大游行。5月1日,绥德县城参加游行的有8万多人。全县547个村订立了爱国公约,占全县642个村子的85.2%。4月20日,中共佳县县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县深入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订立爱国公约,在缔结和平公约上开展签名运动。7月17日,佳县县委组织召开各方面人士代表会议,成立佳县抗美援朝分会,选出李身修、张耀文等15人为委员,3万多人参加了抗美援朝游行示威活动,8万多人参加了和平公约签名活动。米脂、子洲、清涧、吴堡等县也结合本县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宣传抗美援朝运动。
二、积极参军保家卫国
经过广泛的舆论宣传和学习,榆林、绥德两专区群众的政治觉悟普遍得到提高。《榆林报》《大众报》及时、准确地报道前方中朝人民军队不断胜利消息,增强了广大群众取得抗美援朝胜利信心,激发人民群众积极参军保家卫国的热情。
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做出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1951年6月24日,政务院又一次发出关于各种军事干部学校招收学生的决定。榆林、绥德两专区积极贯彻中央精神,成立专区军事干部学校招生委员会,积极动员宣传,组织青年报名参军,将部分优秀青年送到部队。
1951年2月上旬,中央军委决定增派志愿军入朝,实行轮番作战的方针。榆林、绥德两专区和全国一样,为保家卫国,积极进行补军(扩军)工作。两专区号召各县广大青年报名参军,保卫祖国,巩固胜利果实。在报名参军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参军的动人场面。仅佳县就有700多名青年报名应征,185人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抗美援朝浴血奋战中,榆林、绥德专区共计有151名将士壮烈牺牲,长眠在鸭绿江彼岸。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功勋卓著的榆林籍指战员。横山县汪洋,时任志愿军一一六师师长,1950年10月22日,率部从安东跨过鸭绿江大桥,是首批志愿军参战部队。一一六师在云山之战中担任主攻,对歼灭敌人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师于11月30日渡过清川江,12月6日首先进入平壤。1951年1月4日16时,一一六师攻陷汉城,进驻南朝鲜总统府。该部在志愿军参战部队中,是最先突破三八线的胜利之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表彰汪洋的卓著功勋,授予他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子洲县张德胜,时任志愿军三十九军后勤部副部长,1950年10月入朝作战,参加过志愿军一至五次战役。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中,消灭美军二师800多人,他及时组织部队将缴获的卡车、吉普车、枪子弹药等大量物资战利品,押送到指定地点,有力地保障了后勤供应。1951年夏,张德胜回国,受到三十九军将士和志愿军领导的高度评价。吴堡县白振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过一至五次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二级国旗勋章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发的“抗美援朝英雄”勋章。米脂县李俊荣获二等功一次,常学银荣获二等功两次。1952年,清涧县葛登福作为补充战斗员,和战友们进入空军三师七团,飞越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有力地保障了地面作战。
榆林、绥德两专区的热血青年,积极参军,不畏牺牲,奔赴朝鲜前线参战,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
三、慰问志愿军 优待军烈属
根据中、省指示,1951年榆林、绥德两专区按照政治优待为主,物质优待为辅的优抚方针,组织广大群众全面开展慰问志愿军、优待军烈属活动。
广大人民群众经过爱国主义教育,政治觉悟明显提高,对军烈属极为关心。大家都说:“志愿军为保家卫国,在前方流血牺牲,咱们还能叫他们的家属受到困难吗?”纷纷出资出力,帮助军烈属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截至7月25日,仅神木县群众就出牛、骡工57792个,榆林县帮助137户军烈属解决生活困难。8月1日,在庆祝八一建军节时,榆林地委书记惠世恭、副书记李会友、专员李子川等率领榆林抗美援朝分会、各机关及群众团体代表,带着羊肉、鸡蛋、纸烟、肥皂、毛巾等物品到北关官井滩军分区休养所慰问伤病员。榆林县城12个街道的群众分别组织秧歌队,给447户军烈属送挂光荣匾,在小操场举行晚会,招待、慰问军烈属。
1951年8月,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西北分团陕西队冯子明、雷行、朱维勤3位代表来绥德、榆林做抗美援朝战争事迹报告,并举办了朝鲜战地图片展览,号召大家继续做好抗美援朝工作,争取胜利早日实现。慰问团收到大量慰问信和锦旗等,仅榆林专区慰问信就达160多件,锦旗92面。两专区群众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来响应抗美援朝总会提倡的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军烈属三大号召。
1952年春节前后,榆林各界人民开展慰问志愿军运动。各界代表带着大批礼物慰问军分区全体指战员和伤病员。1月31日,专署和榆林县在中山大礼堂召开榆林烈、军、工属联欢大会,家属代表许顺奴、李秀华、姜凤兰等表示:一定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增加收入、做好家务,减轻人民负担。他们写信鼓励亲人要勇敢战斗,英勇杀敌,为家乡人民争光。
1952年4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西北分团陕西工作组来到绥德、榆林,答谢两区人民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全力支援,汇报了志愿军指战员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感人事迹,并上门慰问了志愿军家属。
1953年初,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鲜慰问团西北区代表马汉卿、益冀东来到榆林,向各机关干部、战士、工人、农民、商人、市民群众做志愿军赴朝作战的英雄事迹和辉煌战绩的报告。各界人士听取报告后深受鼓舞,一再表示要搞好生产、工作、学习,继续支持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的彻底胜利。
1954年2月10日至22日,中共绥德县委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会议期间,赴朝慰问团代表常居义、贺锡贵等汇报了赴朝慰问情况。
抗美援朝期间,慰问志愿军、优待军烈属活动深入人心,激发了志愿军将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士气;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增进了群众与军烈属的感情,在全社会形成了拥军优军爱军的社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建设的发展。
四、开展捐献活动
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10月23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为了继续坚持抗美援朝这个必要的正义斗争,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榆林、绥德两专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在反美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的情况下,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爱国增产节约高潮,展开了群众性捐献运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1月,府谷县有2万多名群众为抗美援朝捐款4391.18万元,捐献慰问袋2000个,900多个村签订爱国条约1700余份。1951年6月12日,榆林同春药房经理康寿天、郭谦恒在看到报纸上《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全国爱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的消息后,拿着一张100万元的票子和一张慰问信来到政府说:“我们今天能安心经营,完全是中朝人民部队英勇战斗所换来的,我要拿出100万元买飞机、大炮来支援咱人民志愿军,早日消灭美帝国主义。”6月15日,榆林专区抗美援朝分会召开委员会议,讨论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发起捐献“榆林号”战斗机运动。9月初,定边县召开了全县抗美援朝代表会,讨论了修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等工作任务。1952年,榆林县在捐献飞机大炮活动中,捐人民币1亿多元。截至年底捐款达6亿多元,超额完成了计划数额。增产节约和爱国捐献运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家财政支出的不足,积累了大量的物资储备,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展。
1950年,绥德地委发出紧急通知,下达宰杀牛的任务,要求专区各县于12月10日前制作牛肉干或牛肉面,送交专区粮食局,保证改善志愿军的食品供应。各县积极响应,绥德县宰杀牛20头、子洲县10头、子长县10头、延川县10头,各县按时完成了任务。
1951年,绥德县掀起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捐款1.49亿元,发动妇女做慰问袋和针线包2691个,写慰问信1350封。佳县捐款547万元,写慰问信80多封,慰问袋2731个,碗套86个,针线包1905个。8月,子洲县捐款5797万元,慰问袋千余个。1952年1月1日,绥德地委书记杨彩霦在地委机关报《大众报》上发表题为《为开展爱国主义的增产节约运动而奋斗》的署名文章,总结1951年专区抗美援朝、增产节约、镇压反革命、整党准备等各项工作,号召专区各界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继续增产节约,支持抗美援朝,由此推动了运动进一步发展。
在抗美援朝期间,榆林、绥德两专区开展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宣传抗美援朝的意义、组织缔结和平公约宣言的签名运动、参加投票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使全区呈现出空前高涨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热潮,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了人民的生产建设热情,推动了各项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