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小架套路与推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陈氏太极拳小架简介

太极拳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创始人是陈氏第九世陈王廷(1600—1680年)。2007年7月,中国武协和中国文协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挂牌确认。

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创编了五套太极拳和五套炮捶,族内世代练习,不断总结,渐渐感到只练头套拳,同样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便由博归约,到了陈氏十四世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套路(含炮捶)。一种是陈长兴(1771—1853)定型的外形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多震脚、多爆发力的大圈套路;一种是陈有本(1780—1858)定型的外形儒雅,含而不露,柔中寓刚,动作小巧灵活的小架套路。从此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分流形成大架、小架两种套路。它们指导理论一样,编排程序一样,名称一样,动作雷同。两种套路区别仅在于一个圈大、一个圈小,使得运转路线、打拳风格有所不同而已。并且,练大架的人,练到一定程度,为了加深功夫也要把圈收小。练小架的人开始学拳,为了尽快掌握也要把圈放大。大架辈辈出英贤,代表人物有陈长兴、陈耕耘、陈延熙、陈发科、陈照丕、陈照旭、陈照奎、陈小旺、陈正雷等。小架也是英雄辈出,人才济济,为太极拳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下边把小架简介如下。

十四世陈有本,是一位私塾先生,重视理论探讨,功夫炉火纯青,尤得骊珠,他勇于创新,将五套太极拳和五套炮捶合并成一套太极拳和一套炮捶,和原来相比,简单简略,当时被称作略,后称作小架。

小架这套拳在族内世代演练,不断发扬光大,培养出许多杰出人物,并衍生出多种门派,成为优秀拳种。学小架的文人较多,他们在太极拳理论研究上也多有建树。陈有本侄陈仲甡、陈季甡,因率领太极子弟兵平息叛乱,保一方平安有功,被清朝咸丰皇帝封为武节将军。陈仲甡长子陈垚武功了得,19岁入武庠,平时练武所用枪重32斤,随父作战十余载未曾受挫。三子陈鑫是了不起的太极拳大理论家,他在暮年之际,用了12年时间,不避寒暑,呕心沥血,几经修改,写成了《陈氏太极拳图说》。这本书30万字,以小架为本,对几百年来,陈氏历代大、小架拳师练拳心得体会、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挖掘整理。书中图文并茂,用绘图的方法,对每一拳式各处的要求和运动方法加以讲解。还把每个拳式都和《周易》中某一卦的象征进行比对,用该卦卦理讲清该拳式的含义,这也说明《周易》指导太极拳的创编,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

此书成于1919年,因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陈鑫生活困苦不堪,无力出书,后书稿又被丢失。陈鑫去世后,嗣子陈椿元带领子侄对底稿进行整理修订,直到1933年,在有识之士慷慨解囊赞助下才得以出版。该书立刻在太极武林引起轰动,被视作经典之作,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再版,累计数十万册,国外也有译本。这本书对促进太极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书中陈氏家乘部分还记载,陈有本徒弟陈氏十五世陈清平(1795—1868),传赵堡镇和兆元,陈有本徒弟陈有纶传李景延;和兆元创立了和式太极拳,李景延创立了忽雷架太极拳。武禹襄原先跟杨露禅学拳,因学不到精妙之处,后跟陈清平学。学习期间因武禹襄帮陈清平打胜了官司,陈清平心怀感激,倾囊相授,用月余时间传授了精华。武禹襄刻苦钻研多年,创立了武式太极拳。武式的郝为真传孙禄堂,孙原练形意八卦,他结合形意八卦,创立了孙式太极拳。他们为太极拳百花园增加了花色品种,功不可没。陈氏十七世陈子明是陈鑫的徒弟,1929年被聘请到南京中央国术馆教授太极拳,期间,他邀请著名武术史学家唐豪三下陈家沟,唐豪通过翻阅县志,查看史料和实地考察,得出太极拳发源于陈家沟的结论。陈子明在1931年出版了《世传太极拳术》。任何一种拳术都是因培养出杰出的人才而出名,小架也因人才济济而闻名于世。陈有本、陈清平、陈鑫为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陈家沟人在太极拳祖祠里为他们塑了像,永久纪念缅怀他们。

陈家沟后人对太极拳十分珍惜,当传家宝辈辈相传。十八世陈鸿烈,其高祖、父亲都是太极拳名家,本人酷爱太极拳。和陈鑫家住对门,两家莫逆世交。陈鑫夫妇晚年和陈椿元夫妻相依为命,家道贫寒,生活困难。陈鸿烈每月给陈鑫家三斗小麦帮助度日。

陈鑫去世后,因家贫无力安葬停柩在家。后来在有识之士慷慨解囊赞助下,将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出版发行,用所得稿费,将陈鑫入士安葬。联系出版时,正天寒地冻,陈鸿烈和耿占彪沿凌渡过黄河,前往开封,经多方联系,在国术馆长陈泮岭、刘丕显等多方人士帮助下,终于在1933年将陈氏太极拳经典著作出版发行。

20世纪30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民不聊生,人们无吃的,饿着肚子无法练拳,陈鸿烈怕拳种丢失,1931到1934年间,把家里四亩薄田典当出去,买来高粱米,掺和面粉蒸成黑馍,供来家练拳人食用,来家练拳的人大架小架都有,淳朴的陈家沟人不忘他这一功德,称赞为 “倾家助兴拳”,并把这段佳话绘在太极拳祖嗣的壁画上。

新中国成立后,小架由族孙发扬光大。在陈家沟,陈鑫徒弟十八世陈克忠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可惜“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蒙受不白之冤,英年早逝,是小架一大损失。他去世后,由他的徒弟陈伯祥、陈伯先和他们的子弟、徒弟撑起这片蓝天;小架大师陈子明、陈金鳌也曾在西安传拳,为提高普及西安太极拳水平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徒弟徒孙陈玉琦、陈玉璋、职汝雷、陈凤英、王胜利、职宝贵、郑福祥、苗玉阵等人现在是西安咸阳传拳的中坚。陈鑫另一位徒弟陈克弟到河南开封落户,其高徒石磊出版了《陈鑫拳架》;陈鸿烈女儿陈立清更是女中豪杰,陈家沟第一位上族谱的女拳师,新中国成立前到西安,开始了白天到校教书育人,晚上在家教拳的生活,活到92,教拳60载。教人打拳诲人不倦,门生遍天下,出版了《陈氏太极拳小架》一书。她应邀参加第一、第二届全国武术交流大会和世界第二届太极拳健身大会,获荣誉奖一等奖,被太极拳健身大会聘为导师。1984年应邀担任香港电影《太极神功》武术顾问。1985年应邀参加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日本,日本空手道馆给予中国女杰的美誉。1994年被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评为太极拳大师。她的弟子多学有所成,继承她的遗志弘扬太极。范春雷、陈永福、陈荣斌都有介绍太极拳专著出版。杜云峰曾任西安武协副主席,移民加拿大,任中加太极拳联盟主席,是到加拿大国会表演太极拳第一人。陈春生在佛山,陈春爱在温县,沈博平在徐州,王大召在昆山,盛季生在南通,孙联英在平凉,王建州在宝鸡,朱建军在乌鲁木齐,陈立朝在珠海,李体育在惠州,张彤在汉中,他们或办武馆,或成立辅导站。在西安,袁美君,赵正荣,杨海霞,职永成等人都以不同形式传承太极拳,为弘扬太极,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陈立清弟陈立宪也是著名的太极拳大师,他的儿女陈沛山、陈沛林、陈沛菊都是太极高手,陈沛菊任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高级教练,他们都为弘扬小架做出了贡献。陈鑫的重侄孙陈东山,近20年来致力于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播工作,写正本清源论文10多篇,再版了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和《太极拳图画讲义》,为许多太极名师修墓立碑,为修建名师陵园做出贡献。

过去,陈家沟很多练小架的人都不愿出门教拳,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陈伯祥、陈立法、陈润华、陈向武等拳师开始走出家门传播。小架不愧名拳本色,很快受到欢迎,现在已遍布全国并走出国门。我介绍小架这段简史,是想激发读者热爱小架,练好小架,把身体练棒,修身养性,益寿延年,并盼望培养出杰出人才,使小架中兴,恢复往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