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说家风:陕西省第十三届少儿书信活动优秀作品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家风悠悠

宝鸡市扶风县太白初中八(2)班 任怡睿(指导老师:宋文静)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家风决定家业兴败,决定儿孙成长,决定世风良莠。正因为如此,由先秦哲人强调“修齐治平”到潘岳为文“始述家风”,从司马光的《家范》到林则徐的“家教联”,千百年来,家风一直备受重视,并成为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是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后来官至宰相的张英,写给家里的一封书信。信中说的事情是这样的。张英的老家在安徽省桐城县城内。宅院与吴家为邻,吴家建房时为地界与张家发生了纠纷,双方争执不下,便诉讼到县衙打起了官司。由于张、吴两家在当地都是名门望族,县官也有些为难,一段时间没有裁断。张家便给在朝廷做官的张英写了封书信,要他出面过问一下这起纠纷。张英收到信后,觉得没有必要与吴家相争,邻里之间应该礼让才对。于是便给家里写了这封回信。家人读后,觉得张英说得很对,便主动给吴家让出了三尺空地。吴家深受感动,也主动退让了三尺。这样,在两家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宽六尺、长一百多米的空巷子。至此,不仅两家的纠纷即刻平息了,且前、后街的人们从巷道通行,也十分方便。“六尺巷”的美名便广为流传。

张家的家风好,教子有方。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也是一代名臣,位极首席军机大臣。雍正十一年(1733),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科举考试,张廷玉按照规定回避。殿试后雍正皇帝钦点初定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在感谢皇帝时下跪说道:“若霭是我儿子,万万不可定第三名,请求降低名次。”张廷玉表示,张家已是两代辅臣,已多蒙皇恩,天下寒士很多,应该让给他人。雍正皇帝见张廷玉十分真诚,便采纳了他的“求让”意见,把二甲第一名(第四名)升为一甲第三名,而把张若霭降为二甲第一名。

家风是一支笛,清扬悠远;家风是一杯茶,醇香四溢;家风是一首歌,永留心间。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在心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