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走北理路,回溯延安根
实践·足迹
此次社会实践分为前期准备、中期实践和后期总结。我们几个人组团的时候就商量过此次活动的地点——延安,去探访一下咱们的校史,从根本上了解咱们学校的由来。之后再次聚在一起商量,由于探访校史的内容太少,所以最终确定主题:赴延安,了解延安精神,探访北理校史。
我们的实践的安排是第一天走访延安具有代表延安精神的遗址,了解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代表着什么。第二天,我们追溯校史,从最开始的地点一一走访,完全弄明白学校的迁移路线,并对各种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史资料进行对比,加深了解。第三天,探寻一下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延安抗战时期做出的贡献,全面地具体地了解革命时期的历史。下面具体介绍我团在实践过程中的行程。
在第一天的时候,我们背上书包,怀着激情,从延安站附近的宾馆出门,前往我们实践的第一站——延安陕甘宁边区旧址。该旧址是中共红军经历长征和“一二九事变”于1937年1月领导机关驻扎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了在延安的全国革命,领导着红军一步步走向全国解放。我们于上午9点多的时候到达该地,大家一起进去参观,破旧的房屋,残存的窗纸,窑洞前又高又大的柳树,记载着在这里发生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站在窑洞的门口可以看到该旧址保留着当时开会的场景,墙上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照片,两排长椅子和桌上的白茶杯,各个重大的决策都是从这里一条条地发出去,指挥着全国的革命。参观完我们集体拍了张合照,前往下一个地点。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我们徒步赶往延安三山之一的宝塔山。宝塔山是延安革命圣地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是前往延安的必去之地,宝塔山上的宝塔是延安的最高的地方,毛泽东曾在艰难的抗战时期前往宝塔山缅怀历史人物,而如今的宝塔山代表着艰难岁月中延安人民和中共中央团结一致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精神。人们参观宝塔山,歌颂宝塔山,怀念宝塔山就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历史。这里也成为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熏陶伟大的革命精神,并学习延安精神。我们于3点的时候到达宝塔山景区。蜿蜒的上山路,我们几个人不惧辛苦努力地爬到山顶,终于见到了伟大的宝塔。上山的路途中看到许许多多青少年,像我们一样的大学生,还有一些老奶奶和老爷爷们,他们也与我们一样在努力地爬向山顶。我们就深思,为什么老奶奶老爷爷年龄这么大了,仍然要不畏劳累地走向那山顶?这也许就是延安精神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惧艰难,努力地奋斗,走向那高塔。我们到达山顶看到了许多前来“朝圣”的人们,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群穿着八路军衣服的人们,他们集体来参观宝塔,集体来缅怀延安精神。在这里我们也遇到了当地的大学的社会实践团。我们登上宝塔,体会当时毛泽东登塔的感觉,在塔顶我们观望整个延安市,一切都在我们的脚下,大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然后我们在塔下集体拍照以作纪念。
接着,我们又去了摘星楼。摘星楼的那个楼梯简直就是天梯,我们几人爬了40多分钟才上去,据说上面有周恩来的亲笔题书,同时有击鼓的照片。摘星楼是当时的红军观察周围群山的瞭望点和哨兵所。在这里可以看到三山之一的清凉山。参观完这些地方之后我们就下山回到住处,吃过晚饭,在晚上8点多的时候我们就今天的行程展开讨论和总结,因为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了解延安精神,所以我们重点讨论何为延安精神。我们总结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在困难时期党和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党留给延安人民以及后代的最伟大的宝藏,值得我们学习和牢记于心。
第二天,我们整理思绪,又开始一天的实践,按照我们之前的安排,今天是探访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前期我们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官网中的历史沿革中写到最开始在杜甫川的自然科学院迁至大砭沟,后并入延安大学驻桥儿沟。我们就按照这个路线,前往这些地点看学校的旧址。早上8点我们坐上公交车前往杜甫川,然而,到了之后我们才发现现在的杜甫川就是个小山沟,早已没有学校的旧址。接着我们前往大砭沟,结果和杜甫川一样没有学校的痕迹。我们询问当地的人得知在延安汽车公司院内有自然科学院的旧址,我们又赶快前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自然科学院旧址,只有几间窑洞,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自然科学院旧址。
下午我们前往延安的第三站——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记录着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的革命历史,而当时西北是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地和争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这里是西北地区党、政、军、群的最高领导机关。我们在纪念馆意外地看到了自然科学院的记录,当时随着红军和群众精神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文化水平的需要,建立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化干部学校、抗日军政大学等七所学校,最后院校调整,除了抗大外,六所学校合并为延安大学。在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我们学校的迁移变化。这里有一张自然科学院的照片,由照片上可以看出自然科学院位于宝塔山山脚下面的平地。
第三天上午,我们去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记载着我党在延安抗战时期的光辉历程,承载着伟大的延安精神,馆中也记载着自然科学院的一些资料。我们看到了徐特立老院长的照片,徐老的面孔显示出饱满的精神。徐特立老院长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一代又一代革命知识分子。馆中还展出了当年自然科学院的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地形的图片。
下午,我们瞻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这里是当时党中央领导人的住处,同时也有党的七大的会址——中央大礼堂。大礼堂的后面就是中央办公厅,这是毛泽东等人办公和住宿的地方。窑洞里由几根木头把屋顶支持住,只有一张床和一个书桌,可见当时的条件有多么艰难。参观完之后我们就回到了住处,总结今天的收获,做出推送,并完成新闻稿,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延安社会实践。
延安之行收获颇丰,这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将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践·品悟
重走北理路,追寻北理根
“重走北理路,追寻北理根”,在2017年8月16日至23日,我跟随以张留柱为团长的社会实践团在延安考察学习。延安之行意义深刻,也使我感悟良多。
我们先后参观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宝塔山、自然科学院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我感觉旅途充实而快乐。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建筑旧址,整修多次而被保留至今,的确令我感慨万千。
有几个地方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一个是我们为了追寻北理根来到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第一眼我就感觉简陋。作为北理工的前身,这里居然简单得只有几扇木门,几个破窑洞。当时可真是艰难啊,北理工前辈的那种毅力、耐力、决心,令人叹为观止。
在延安纪念馆参观,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当时抗战的军事地图,上面布满了红线,那便是日军的侵略范围,我深刻感受到当时抗战的艰辛。延安之行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和党课。
缅怀革命先辈,发扬延安精神
远远望去,一座八角宝塔矗立在山顶,庄严肃穆,气势磅礴。走过蜿蜒曲折的山道,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延安宝塔山。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9层,登上塔顶,延安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在山顶远望,层峦叠嶂,林木葱郁。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来到这里,不禁让人想到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山上游客如织,他们不仅歌颂宝塔,更是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宝塔山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更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缅怀革命先辈的英勇业绩。后来我们来到了自然科学院遗址——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在战火纷飞、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正是有了李富春、徐特立等教育家的不懈努力,自然科学院担负起了为国家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历史使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的前身。然后,我们又参观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详细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北的革命历程。我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了延安革命的光辉历史。最后,我们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寻访伟人旧址。在延安之旅中,我们回顾了革命前辈们英勇奋战的艰苦历史。我们要发扬延安精神,高举旗帜,团结奋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延安实践感悟
延安是我多年以来一直向往的地方,在那里,一代共产党人历经千难万险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将革命的星星之火传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3天的时间,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杜公祠、杨家岭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故居虽然经过翻修,但仍显露着当年环境的艰苦。革命前辈们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将激励我们继续奋力前行。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参观杨家岭大礼堂旧址,礼堂里只有简陋的长板凳和一个讲台,中国共产党就在这简陋的大礼堂里召开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而我们党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走向胜利。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延安精神,树立远大的目标,不怕吃苦,发扬延安精神,将来为祖国做贡献,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团成员:崔彬彬 张留柱 陈铭韬 张猛 赵阳 王亚兰 沈宗达 邵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