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基坑(槽)的施工

一、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准备工作

土方工程施工前通常需完成场地清理、排除地面水、修筑临时设施、燃料和其他材料的准备、供电与供水管线的敷设、临时停机棚和修理间等的搭设、土方工程的测量放线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准备工作。

(1)场地清理。场地清理包括清理地面及地下各种障碍。在施工前应拆除旧建筑;拆迁或改建通信、电力设备,上、下水道以及地下建(构)筑物;迁移树木并去除耕植土及河塘淤泥等。此项工作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拆卸公司或建筑施工公司完成,发生的费用由业主承担。

(2)排除地面水。场地内低洼地区的积水必须排除,雨水也要排除,使场地保持干燥,以利土方施工。地面水的排除一般采用排水沟、截水沟、挡水土坝等措施。

排水沟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来设置,使水直接排至场外,或流向低洼处再用水泵抽走。主排水沟最好设置在施工区域的边缘或道路的两旁,其横断面和纵向坡度应根据最大流量确定。一般排水沟的横断面尺寸不小于0.5m×0.5m,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2%。在场地平整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排水沟畅通,必要时应设置涵洞。山区的场地平整施工,应在较高一面的山坡上开挖截水沟。在低洼地区施工时,除开挖排水沟外,必要时应修筑挡水土坝,以阻挡雨水的流入。

(3)修筑临时设施。修筑好临时道路及供水、供电等临时设施,做好材料、机具及土方机械的进场工作。

(4)定位放线。

1)基槽放线。根据房屋主轴线控制点,首先将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设在地面上,并在桩顶钉上铁钉作为标志。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以外墙轴线为依据,再按照建筑施工平面图中轴线间的尺寸,将内部开间所有轴线都一一测出;然后根据边坡系数及工作面大小计算开挖宽度;最后在中心轴线两侧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边线。同时在房屋四周设置龙门板,以便于基础施工时复核轴线位置。

2)柱基放线。在基坑开挖前,从设计图上查对基础的纵横轴线编号和基础施工详图,根据柱子的纵横轴线,用经纬仪在矩形控制网上测定基础中心线的端点,同时,在每个柱基中心线上测定基础定位桩,每个基础的中心线上设置4个定位木桩,其桩位离基础开挖线的距离为0.5~1.0m。若基础之间的距离不大,可每隔一个或多个基础打一个定位桩,但两个定位桩的间距以不超过20m为宜,以便拉线恢复中间柱基的中线。在桩顶上钉一个钉子,标明中心线的位置。然后按边坡系数和基础施工图上柱基的尺寸及工作面确定的挖土边线的尺寸,放出基坑上口挖土灰线,标出挖土范围。

大基坑开挖,根据房屋的控制点,按基础施工图上的尺寸和按边坡系数及工作面确定的挖土边线的尺寸,放出基坑四周的挖土边线。

2.基坑(槽)开挖

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基坑(槽)开挖可分为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两种。对于大型基坑应优先考虑选用机械化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开挖基坑(槽),应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连续地进行施工,尽快完成。因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标高、断面准确,土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以在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检查。

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测量放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每层0.3m左右,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应及时修整,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2cm。

3.深基坑土方开挖

深基坑开挖一般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开挖方法主要有分层挖土、分段挖土、盆式挖土、中心岛式挖土等几种。施工中应根据基坑面积大小、开挖深度、支护结构形式、环境条件等因素选用开挖方法。

(1)分层挖土。分层挖土是将基坑按深度分为多层进行逐层开挖,如图1-12所示。分层厚度,软土地基应控制在2m以内;硬质土可控制在5m以内。开挖顺序可从基坑的某一边向另一边平行开挖,或从基坑两端对称开挖,或从基坑中间向两边平行对称开挖,也可交替分层开挖,具体应根据工作面和土质情况决定。

图1-12 分层开挖示意

运土可采取设坡道或不设坡道两种方式。设坡道土的坡度视土质、挖土深度和运输设备情况而定,一般为1∶10~1∶8,坡道两侧要采取挡土或加固措施。不设坡道一般设钢平台或栈桥作为运输土方通道。

(2)分段挖土。分段挖土是将基坑分成几段或几块分别开挖。分段与分块的大小、位置和开挖顺序,根据开挖场地、工作面条件、地下室平面与深浅及施工工期而定。分块开挖即开挖一块,施工一块混凝土垫层或基础,必要时可在已封底的坑底与围护结构之间加设斜撑,以增强支护的稳定性。

(3)盆式挖土。盆式挖土是先分层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方,基坑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暂不开挖,如图1-13所示。开挖时,可视土质情况按1∶1~1∶1.25放坡,使之形成对四周围护结构的被动土反压力区,以增强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待中间部分的混凝土垫层、基础或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之后,再用水平支撑或斜撑对四周围护结构进行支撑,并突击开挖周边支护结构内部分被动土区的土,每挖一层支一层水平横顶撑如图1-14所示,直至坑底,最后浇筑该部分结构混凝土。本法对支护挡墙受力有利,时间效应小,但大量土方不能直接外运,需集中提升后装车外运。

图1-13 盆式挖土示意

图1-14 盆式开挖内支撑示意

1—钢板桩或灌注桩;2—后挖土方;3—先施工地下结构;4—后施工地下结构;5—钢水平支撑;6—钢横撑

(4)中心岛式挖土。中心岛式挖土是先开挖基坑周边土方,在中间留土墩作为支点搭设栈桥,挖土机可利用栈桥下到基坑挖土,运土的汽车也可利用栈桥进入基坑运土,可有效加快挖土和运土的速度,如图1-15所示。土墩留土高度、边坡的坡度、挖土分层与高差应经仔细研究确定。挖土也是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一般先全面挖去一层,然后中间部分留置土墩,周围部分分层开挖。挖土多用反铲挖土机,如基坑深度很大,则采用向上逐级传递方式进行土方装车外运。整个土方开挖顺序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防止超挖”的原则。

图1-15 中心岛(墩)式挖土示意

1—栈桥;2—支架或利用工程桩;3—围护墙;4—腰梁;5—土墩

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随着土的挖除,下层土因逐渐卸载而有可能回弹,尤其在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如搁置时间过久,回弹更为显著。如弹性隆起在基坑开挖和基础工程初期发展很快,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因此,对深基坑开挖后的土体回弹,应有适当的估计,如在勘察阶段,土样的压缩试验中应补充卸荷弹性试验等;还可以采取结构措施,在基底设置桩基等,或事先对结构下部土质进行深层地基加固。施工中减少基坑弹性隆起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把土体中有效应力的改变降低到最小,具体方法有加速建造主体结构,或逐步利用基础的重量来代替被挖去土体的重量。

地基验槽方法

二、土方边坡

开挖土方时,边坡土体的下滑力产生剪应力,此前应力主要由土体的内摩阻力和内聚力平衡,一旦土体失去平衡,边坡就会塌方。为了防止塌方,保证施工安全,在基坑(槽)开挖查过一定限度时,土壁应放坡开挖,或者加以临时支撑或支护以保证土壁的稳定。

土方边坡的大小主要与土质、开挖深度、开挖方法、边坡留置时间的长短、边坡附近的各种荷载状况及排水情况有关。

一般情况下,黏性土的边坡可陡些,砂性土则应平缓些。当基坑周边有主要建筑物时,边坡应取1∶1.0~1∶1.5。

根据《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规定,土质均匀且地下水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沟底面标高时,其挖方边坡可做成直立壁不加支撑。挖方深度应根据土质确定,但不宜超过下列规范中的规定值:

(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2)硬塑、可塑的轻粉质黏土及粉质黏土1.25m;

(3)硬塑、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m;

(4)坚硬的黏土2.0m。

基坑(槽)或管沟挖好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和安装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坑壁的稳固状态。对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沟底标高时,挖方深度在5m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最大坡度应符合表1-6的规定。

表1-6 深度在5m内的基坑(槽)、管沟边坡的最陡坡度(不加支撑)

永久性挖方边坡应按设计要求放坡。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在坡体整体稳定情况下,如地质条件良好、土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7 使用时间较长、高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值

三、浅基坑(槽)支护

浅基坑(槽)的常用支撑方法见表1-8、表1-9。

表1-8 一般沟槽的支撑方法

表1-9 一般浅基础的支撑方法

四、基坑边坡保护

当基坑边坡高度较大,施工工期和暴露时间较长时,易于疏松或滑塌。为防止基坑边坡因气温变化,或失水过多而疏松或滑塌;或防止坡面受雨水冲刷而产生溜坡现象。应根据土质情况和实际条件采取边坡保护措施,以保护基坑边坡的稳定。常用基坑坡面保护方法如下。

1.薄膜或砂浆覆盖法

对基础施工期较短的临时性基坑边坡,采取在边坡上铺塑料薄膜,在坡顶及坡脚用草袋或编织袋装土压住;或在边坡上抹水泥砂浆2~2.5cm厚保护。为防止薄膜脱落,在上部及底部均应搭盖不少于80cm,同时,在土中插适当锚筋连接,在坡脚设排水沟,如图1-16(a)所示。

图1-16 基坑边坡护面方法

(a)薄膜或砂浆覆盖;(b)挂网或挂网抹面;(c)喷射混凝土或混凝土护面;(d)土袋或砌石压破1—塑料薄膜;2—草袋或编织袋土;3—插筋ϕ1~12mm;4—抹M5水泥砂浆;5—20号钢丝;6—C15喷射水泥;7—C10细石混凝土;8—M5砂浆砌石;9—排水沟;10—土堤;11—ϕ4~6mm钢筋网片,纵横间距250~300mm

2.挂网或挂网抹面法

对基础施工工期短、土质较差的临时性基坑边坡,可在垂直坡面楔入直径为10~12mm、长度为40~60cm的插筋,纵横间距为1m,上铺20号钢丝网,上下用草袋或编织袋装土或砂压住,或在钢丝网上抹2.5~3.5cm厚的M5水泥砂浆。在坡顶坡脚设排水沟[图1-16(b)]。

3.喷射混凝土或混凝土护面法

对邻近有建筑物的深基坑边坡,可在坡面垂直楔入直径为10~12mm、长度为40~50cm的插筋,纵横间距为1m,上铺20号钢丝网,在表面喷射40~60mm厚的C15细石混凝土直到坡顶和坡脚;也可不铺钢丝网,而坡面铺ϕ4~6mm@250~300mm钢筋网片,浇筑50~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表面抹光,如图1-16(c)所示。

4.土袋或砌石压坡法

对深度在5m以内的临时基坑边坡,在边坡下部用草袋或编制袋装土堆砌或砌石压住坡脚。在坡顶设挡水土堤或排水沟,防止冲刷坡面,在底部做排水沟,防止冲坏坡脚,如图1-16(d)所示。

五、深基坑支护

深基坑支护按照接受力不同可分为重力式支护结构、非重力式支护结构和边坡稳定式支护结构。

1.重力式支护挡墙

(1)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该法是用特制进入土层深处的深层搅拌机将喷出的水泥浆固化剂与地基土进行原位强制拌和形成的水泥土桩,水泥土桩相互搭接一起硬化后即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壁状挡墙,既可以挡土又可以形成隔水帷幕。如图1-17所示,平面呈现任意形状,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6m,比较经济。水泥土的物理性质取决于水泥掺入量。

图1-17 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工艺示意

(a)定位;(b)预搅下沉;(c)喷浆搅拌上升;(d)重复搅拌下沉;(e)重复喷浆搅拌机提升;(f)完毕

(2)旋喷桩挡墙。该法是钻孔后将钻杆从地基土深处逐渐上提,与此同时,利用钻杆端部的旋转喷嘴,将水泥浆固化剂高压喷入地基土中形成水泥土桩,桩体相互搭接形成挡墙。它与深层搅拌水泥土桩一样,属于重力式挡墙,只是形成水泥桩的工艺不同。在旋喷桩施工时,要控制好钻杆的上提速度、喷射压力与喷射量,以保证施工质量。

2.非重力式支护挡墙

(1)钢板桩。常用的钢板桩有槽钢钢板桩和热轧锁口钢板桩。钢板桩由大规格的槽钢并排或正反扣搭接组成。槽钢长度为6~8m,型号依照计算确定。其抗弯能力较弱,多用于深度不超过4m的基坑,顶部需设置一道拉锚或支撑,以提高抗弯能力。常用钢板桩截面形式(图1-18)有U形、Z形、一字形、H形组合形。常用U形和Z形。当基坑深度较大时,常用H形组合形钢板桩,U形钢板桩可以用于5~10m的基坑。

图1-18 常用钢板桩截面形式

(a)U形钢板桩;(b)Z形钢板桩;(c)一字形钢板桩;(d)H形组合形钢板桩

钢板桩具有一次性投资较大、施工工期短,可以重复使用的特点。特别在软土地区,钢板桩打设方便,有一定挡水能力,打设后可以立即开挖。钢板桩柔性较大,当基坑较深、支撑工程量较大时,坑内施工难度就会随之增加,特别应注意钢板用后拔桩带土,拔桩后会形成孔隙带,若处理不当将会引起土层移动,给施工结构及周边设施带来危害。

(2)H形钢支柱挡板支护挡墙。支护挡墙支柱按照一定间距打入土中,支柱之间设置木挡板或其他挡土设施(随挖土逐步加设),支柱和挡板可以回收使用,较为经济。其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水位较低的地区,其在国内外应用较多。

(3)钢筋混凝土排桩挡墙。在开挖基坑的周边,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基坑,在挖出的护壁上设置一道或几道腰梁并与支撑或拉杆连接,在桩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以增强整体性。钢筋混凝土排桩挡墙刚度较大、护弯能力较强、变形相对较小,有利于保护周围建筑,价格较低,经济效益较好。但施工工艺难以做到桩之间相切,桩之间留有100~150mm的间隙,挡水能力较差,需要另做防水帷幕。目前,常在桩级相隔100mm左右处施工两排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或桩之间施工竖根桩、注浆止水。

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常用的桩径为ϕ600~1100mm,深度为7~13m的基坑,多在两层地下室及以下的深坑支护结构中优先选用;沉管灌注桩常用桩径为ϕ500~800mm,多用于深度为10m以上的基坑。

(4)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现已成为深基坑的主要支护结构挡墙之一,常用的厚度为600mm、800mm、1000mm。地下连续墙使用特殊挖槽设备,利用水泥浆护壁沿地下结构边墙开挖狭长深槽,在槽内放置预制钢筋笼并浇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段混凝土墙体,然后将若干段墙体连接成整体,形成连续墙体。地下连续墙可以截水防渗或挡土承重,强度高、刚度大,不仅可以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而且采取一定结构构造措施后可以用作地下工程的部分结构,一定条件下大幅度减少工程总造价,并可以结合“逆作法”施工,在地下室顶板完成后,同时,进行多层地下室和地面高层房屋的施工,缩短施工总工期。

3.土层锚杆

土层锚杆是一种受拉杆件,其一端锚固在稳定的地层中,另一端与支护结构的挡墙相连接,将支护结构和其他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土压力、水压力以及水上浮力等)通过拉杆传递到锚固体上,再由锚固体将传来的荷载分散到周围稳定的地层中。

利用土层锚杆支护结构在基坑施工可以实现坑内无支撑,开挖土方和地下结构施工不受支撑干扰,施工作业面宽敞,在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已日益增多。

锚杆支护体系由支护挡墙、腰梁(围檩)及托架、锚杆三部分组成,如图1-19所示。腰梁将作用于支护挡墙的水、土压力传递给锚杆,并使各杆的应力通过腰梁得到均匀分配。锚杆由锚头、拉杆(拉索)和锚固体三部分组成。

图1-19 锚杆构造

1—锚具;2—垫板;3—台座;4—托架;5—拉杆;6—锚固体;7—套管;8—围护挡墙

(1)土层锚杆类型。

1)一般注浆圆柱体(压力为0.3~0.5MPa)。孔内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适用于拉力不高的临时性锚杆,如图1-20(a)所示。

图1-20 土层锚杆类型

2)扩大的圆柱体或不规则体,采用压力注浆,压力从2MPa(二次注浆)到5MPa(高压注浆)左右,在黏土中形成较小的扩大区,在无黏性土中可以形成较大的扩大区,如图1-20(b)所示。

3)孔内沿长度方向扩一个或几个扩大头的圆柱体,采用特制扩孔机械通过中心杆压力将扩张刀具缓缓张开削土成型而成,在黏性土及先黏性土中都适用,如图1-20(c)所示。

(2)土层锚杆的施工。土层锚杆的施工包括钻孔、拉杆安装、注浆、张拉和锚固等工作。

1)钻孔。旋转式钻孔机、冲击式钻孔机、旋转冲击式钻孔机均可用于土层锚杆的钻孔,主要根据土质、钻孔深度和地下水的情况进行选择。

土层锚杆孔壁要求平直,以便安放钢拉杆和灌注水泥浆。孔壁不得坍塌和松动,不得影响钢拉杆和土层锚杆的承载能力。钻孔时,不得使用膨润土循环泥浆护壁,以免在孔壁上形成泥皮,降低锚固体与土壁之间的摩阻力。

2)拉杆安装。土层锚杆用的拉杆,常用的有钢管、粗钢筋、钢丝束和钢绞线。为将拉杆安置在钻孔中心并防止入孔时搅动孔壁,应当沿拉杆每隔1.5~2m布设一个定位器。

3)注浆。锚孔注浆是土层锚杆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注浆的目的是形成锚固段,并防止拉杆腐蚀。锚杆注浆宜用强度不低于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常用水胶比为0.4~0.5的水泥浆,或灰砂比为1∶1~1∶1.2、水胶比为0.38~0.45的水泥砂浆。

注浆可分为一次注浆和二次灌浆。

①一次注浆是用泥浆泵通过一根注浆管自孔底起开始注浆,待浆液流出孔口封堵,稳压数分钟后注浆结束。

②二次注浆是同时装入两根注浆管,两根注浆管分别用于一次注浆和两次注浆。一次注浆管注完予以回收,二次注浆用注浆管管底封堵严密,从管端起向上沿锚固段每隔1~2m做一段花管,待一次注浆初凝后,即可进行二次压力注浆。二次注浆为劈裂注浆,二次浆液冲破一次注浆体,沿锚固体与土的界面向土体挤压劈裂扩散,使锚固体直径加大、径向压力增大,显著提高土锚的承载力。

4)张拉和锚固。锚杆压力灌浆后,待锚固段的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

4.土钉墙

土钉墙是采用土钉加固的基坑侧壁土体与护面等组成的结构。其将拉筋全部插入土体内部与土粘结,并在坡面上喷射混凝土,从而形成加筋土体加固区带,用以提高整个原位土体的强度并限制其位移,同时,增强基坑边坡坡体的自身稳定。

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土钉墙可分为钻孔注浆型土钉墙、打入型土钉墙和射入型土钉墙三类。

(1)土钉墙的构造。土钉墙的构造如图1-21所示,构造要求如下:

图1-21 土钉墙的构造

1)土钉墙的墙面坡度不宜大于1∶0.1;

2)土钉钢筋材料宜采用16~32mm的HRB335级以上的螺纹钢筋,钻孔直径宜为70~120mm,长度为开挖深度的0.5~1.2倍,间距宜为1~2m,与水平面的夹角宜为5°~20°;

3)注浆材料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不宜低于M10;

4)土钉应当与面层有效连接,设置承压板或加强钢筋等构造,承压板或加强钢筋应当与土钉墙焊接连接;

5)喷射混凝土面层中宜配置钢筋网,钢筋直径宜为6~10mm的HPB300级,间距宜为150~300mm,坡度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应当大于3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面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

6)土钉墙墙顶应当采用砂浆或混凝土护面,在坡顶和坡脚应当设置排水措施。

(2)土钉墙的特点。

1)安全可靠。当基坑边坡直立高度超过临时高度,或坡顶有较大荷载以及环境因素有所变化时,都会引起基坑边坡失稳,这是由于土体自身的抗剪能力低,抗拉强度很低,而土钉墙由于在原位土体内增设一定长度与分布密度的锚固体,使之与土体牢固结合并共同工作,从而弥补了土体自身强度的不足。

土钉墙还能增强土体破坏的延性,改变基坑边坡破坏时突然塌方的性质,在超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表现为持续渐进性破坏,即使在土体内已出现局部剪切面和张拉裂缝,并随着超荷增加而扩展,但仍然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不发生整体塌滑,从而为土体加固、排除险情提供充裕时间,并使相应的加固方法简单易行。

2)可缩短基坑施工工期。土钉墙不同于排桩挡墙等支护体系,其可以与土方开挖同期施工,还可以与土方开挖形成流水施工。

3)施工机具简单、易于推广。设置土钉采用的钻孔机具及喷射混凝土设备都属于可以移动的小型机械,它们移动灵活,振动小、噪声低,在城市地区施工具有明显优势,具有钻孔、灌浆、面层喷射混凝土等技术工艺,易于掌握,普及性强。

4)经济效益较好。土钉墙材料用量远低于排桩挡墙,成本低于灌注桩支护。

(3)土钉支护的施工。土钉支护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面开挖。土钉墙施工是随着工作面开挖分层施工的,每层开挖的最大深度取决于该土体可以直立而不破坏的能力,开挖高度一般与土钉竖向间距相匹配,每层开挖的纵向长度取决于交叉施工期间保持坡面稳定的坡面面积和施工流程的相互衔接程度。

2)成孔。成孔采用螺旋钻、冲击钻、地质钻机等机械成孔,钻孔直径为70~120mm。成孔时,必须按照设计图纸的纵向、横向尺寸及水平面夹角的规定进行钻孔施工。

3)置筋。在置筋前,最好采用压缩空气将孔内残留及扰动的废土清除干净。放置钢筋应当平直,必须除锈、除油,保证钢筋在孔中的位置,每隔2~3m在钢筋上焊置一个定位架。

4)注浆。注浆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浆水胶比为0.38~0.5,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0.8或1∶1.5。利用注浆泵注浆,注浆管插入距孔底0.2~0.5m处,孔口设置止浆塞,以保证注浆饱满。

5)喷射混凝土面层。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土体松弛和崩解,必须尽快做第一层喷射混凝土。根据地层的性质,可以在放置土钉之前做,也可以在放置土钉之后做。对于临时性支护来说,面层可以做一层,厚度为50~150mm;对永久性支护则多用两层或三层,厚度为100~300mm。两次喷射作业之间应留一定的时间间隔,第一次喷射后铺设钢筋网,并使钢筋与土钉牢固连接。为使施工搭接方便,每层下部300mm暂不喷射,并应做好45°的斜面形式。在此之后再喷射混凝土,并要求其表面平整、湿润、具有光泽,喷射完成终凝2h后进行洒水养护3~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