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1980—1990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
2.1.2.1 学费、助学金政策双轨运行制度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指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改革的内容是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学校,并根据发展生产和服务性行业的需要,广开学路,举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学校主要招生初中毕业生。自此,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三类学校组成,即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这一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当时,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之间是存在区别的。首先在于,“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国家不统包统配,毕业时按‘三结合’的就业方针,或由劳动部门介绍就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或由劳动服务公司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就业,或鼓励学生自谋职业”;而此时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分配制度是包分配的,这一点在1987年1月3日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的通知中可以得到验证,文件指出,“要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分配制度,逐步将包分配改为不包分配,由用人部门择优录用”;其次在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是和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缴纳少量学费的(收费标准可参照或略低于普通中学的规定),不享受助学金政策,而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学生是实施助学金办法的。这两大差别直至1991年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统一实施收费政策时才得以消失。
1983年,政府决定对1977年制定的免费加人民助学金制度进行改革,虽然此次改革主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展开,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也逐渐向其靠拢。1985年,政府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同时也明确提出了中学即开始分流的措施。同时指出“要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1986年颁布的《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发技工学校工作条例的通知》规定:“技工学校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实行助学金和奖学金相结合的办法。”人民助学金制度逐渐被奖学金制度所替代。
由此可见,1980—1990年,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均双轨运行。
2.1.2.2 政策环境分析
这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提出职业教育是使用廉价劳动力,因此取消了职业教育,并盲目普及普通高中教育,造成中等教育结构的单一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严重脱节。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家发布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政策,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成职业高中,实现中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但是,由于管理上的制度惯性,职业高中的学生资助政策采取与普通高中相似的制度,这样可以避免转变得过于强硬,而导致改革失败。
2.1.2.3 政策目的分析
职业高中的成立是出于我国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采用学生自费政策,可能一是因为管理惯性所致;二是因为国家正在逐步厘清中等职业教育的组成,当时的中专和技校比照的是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而这样的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职业高中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个契机,一个将中专和技校回归其高中阶段教育的本来位置的契机。这一时期的双轨制学生资助政策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一个由免费至收费、由公费至自费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