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别比较研究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马高等教育发展

学生流动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马来西亚努力增加高等教育投资,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吸引国内外生源。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在其《2013—2025年教育蓝图》 (Malaysia Education Blueprint 2013—2025) 中列出了“国家高等教育战略规划”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回顾当前的表现和进展;第二阶段是将高等教育系统提升到新的水平;第三阶段是蓝图的定稿和规划的实施。当前,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确定了成为世界一流教育中心目标的五个关键途径:培养创业精神,将职业技术培训视为正规的学术教育,关注教育投入的产出,给予教育机构一定的自主权,促进共同承担高等教育资源。

在2013—2025年的蓝图中,马来西亚高校希望成为国际学生留学的首选国家。为了促进学生交流,加强其国际地位,马来西亚对本地和海外大学进行投资,先后建立了雷丁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莫纳什大学和荷兰海事技术学院等外国分校。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展了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人才的试点工作,尤其在重点大学研究生教育方面,水平相近的大学之间的学分互认比较多。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高校间学分互认制度框架和体系,高等教育的学分制仅限在大学之内运行,职业教育学分互换也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教师对所教授课程的评价等级缺乏相应的规范。各种教育类型、层次等学分认定、累计与转换的条件与制度保障尚不健全。笔者认为,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分认定、累计与转换体系需要先易后难,可以从教师对学生的课业评级开始,规范教师对所教授课程的评价标准。因此,可从办学水平相近的普通高校间、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学分认定、累计与转换开始试点,核心是避免重复教育,适应学习者在劳动力市场流动的需要,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努力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迈进。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出国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马来西亚是一个重要的人才输送市场。2005年,有近4.74万名马来西亚留学生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2015年,出国人数已扩大到6.5万名,其中大约有1/6的留学生选择英国、澳大利亚、美国。

2017年4月17日,马来西亚首届“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论坛在吉隆坡成功举办。马来西亚留学服务中心首席代表刘国庆表示:相信通过各位专家学者和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的战略规划对接和政策磋商,深入探索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新机制、新模式,增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追求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益,互知互信、互帮互助、互学互鉴,携手推动国际教育发展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生活新篇章[7]。2016—2017年,我国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学生流动与教育国际化会议,会上也与来自马来西亚的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学术活动的常态化将促进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Malaysia) [EB/OL].[2018-01-05].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Malaysia).

[2] QS Top University [EB/OL].[2018-01-05].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8.

[3] Career Guide. Study Malaysia [EB/OL]. [2018-01-05]. http://studymalaysia.com/career-guide/.

[4] 外国高等学校名单——马来西亚.[EB/OL]. [2018-01-05]. http://www.jsj.edu.cn/n1/12027.shtml.

[5]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EB/OL].[2018-01-05].www.pgzx.edu.cn/modules/gongzuojianbao d.jsp? id=3101.

[6] Top Host Countries of All International Studies Worldwide [EB/OL]. [2018-01-05]. https://data.oecd.org/.

[7] 马来西亚首届“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论坛成功举办[EB/OL].[2018-01-05].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KL9D52F0512BI1N.html.

本文原载于《世界教育信息》杂志2018年第7期,作者:刘进、闫晓敏、[斯里兰卡] 李兰香、[马来西亚] 费查仓·加尼·穆罕默德、哈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