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场到展览:2000年以来的艺术展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展览空间内外部界限的消解

内外空间界限的消除是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另一特征。许多当代艺术场所通过设计实现了对艺术博物馆的重新定义。将展览空间创建为一个有着“文化工厂”般的特质的无柱延展的空间,让策展人可以在展览空间中自由创造,完全打破了展馆内外空间的界限,成为“文化产品的一种象征,侧重于使用、流通和变化”。[美]珍妮特·马斯汀,编著.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M].钱春霞,陈颖隽,华建辉,苗杨,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65.同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可以作为市民多次往来的娱乐场所,因此在设计中巧妙地将博物馆融入都市。观众不仅可以在展馆中欣赏艺术作品,还可以到屋顶花园散步,或者观赏周围的人文景观。这样就彻底地改变了传统艺术博物馆展览空间的“白盒子”样式,为展览、展品赋予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为了适应数字化多媒体艺术的展示需求,当代的艺术博物馆出现了一种专门展室。这个展览空间是一个类似于电影院的环境,没有任何光线进入的暗室,它将人们与所生活的鲜活外部环境隔绝开来,使人们处在一种纯粹人造的艺术空间之中。新媒体艺术,无论是装置艺术还是影像艺术,在工作结构和时间结构上提出了许多全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已不再处于艺术史的惯常话语的视野之内。当代艺术的各种博物馆作为一种机构日益变成陌生艺术景观的舞台。“一个根茎不断地在符号链、权力组织,以及关涉艺术、科学和社会斗争的状况之间建立起连接。一个符号链就像是一个凝聚了异常多样行动的块茎。”[法]吉尔·德勒兹,[法]菲利克斯·加塔利.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二):千高原[M].姜宇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533.如果说现代艺术作品构建出的“白盒子式”展示空间,是为了隐藏展示背景、突出展品、强调秩序感,构建同质化、无色彩的展示环境的话,那么当代艺术作品与开放的展览空间的结合,则为探索异质化、多元化的展示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展场即展品”,展览空间不再是无表情的展示背景,而是与展品一起介入展览,成为展览的一部分。探讨展览的多种符码模式,消除展品与观众的主客体式二元对立,重视差异性,实现各种展品的多元异质链接,为当代艺术创作与展示提供多种可能性、为展品提供多种体验方式、为艺术作品提供不同的解读视角是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空间追求的一大宗旨。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位于望京花家地南街8号的弧形场地,是由日本建筑设计师矶崎新设计的,总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立体外形是幕墙与屋顶曲线勾勒出的一个壳型,三个出口在增加了建筑通透性的同时,也满足了采光需求。同样,在建筑内部,没有立柱,展厅通过建筑壳体水平剖面形成三角形屋顶采光,主要运用自然光,建筑设计独特,展示空间巨大。内外部空间不再作为区分展览空间与非展示空间的界限是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可以作为市民多次往来的公共文化场所,在设计中巧妙地将博物馆融入周围的都市环境。观众不仅来欣赏艺术作品,还可以到屋顶花园散步,或者观赏周围景观。同时,也是对作为“透明幻想”空间的超越,谷口吉生的设计力图使观者处于一种具有再塑造能力的位置。再如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视觉文献展,展厅的设计采用了弱化展墙的概念,不采用实体的墙面对各个展览版块进行空间区隔,而是让空间与空间之间形成相互渗透的关系。设计采用一种“轻结构”的写真布帘装置,这个装置用轻型钢管作为支架,与墙面呈90°角固定于天花板,版块标题高精度喷绘于写真布帘上,这样既形成了板块区隔,又没有造成空间之间的话语隔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