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原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国际结算货币:各种贵金属轮番登场

远古时代的人类就已经使用贵金属铸造硬币充当货币,即便是今天,硬币的这个特性仍然体现在其名称上,即以其曾经所含的贵金属重量命名。英镑和便士源自重量单位罗马磅和旦尼尔(denier),磅 1 磅=0.4536 千克。仍然是英语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而便士在钉子分级(the grading of nails)时依然被作为重量单位。 更详尽的介绍见Feavearyear(1931)。

从中世纪到近代,白银是主要货币。其他金属要么太重,要么太轻,因而为了便于交易,在铸造硬币时一般就选取白银 其他的金属或由于不耐用,或囿于当时的铸造技术而未入选。。不过这些缺陷并没有阻断人们的尝试:瑞典政府部分拥有欧洲最大的铜矿,就于1625年建立了铜本位制。由于铜的价值是白银的1/100,足值铜币的重量就是等额银币的100倍,大额铜币重达43磅。这种货币太重不会被偷,但每笔交易都需要马车运送。瑞典经济学家伊·菲·赫克歇尔曾经描写过因此而建立的整个货币运送体系。 Heckscher(1954),p91。

虽然罗马人一直使用金币,但直到中世纪,金币才在欧洲普遍使用。在13世纪的商业革命中心意大利,商人们发现大宗交易中使用金币更为便利。佛罗伦萨流通金弗罗林,威尼斯流通司贵斯(sequins,一种金币)和达克特(ducat,一种银币)。1255年,路易九世在法国发行金币。到14世纪,欧洲的大宗交易均使用黄金 Spooner(1972),第1 章。。不过白银依然是日常使用的货币。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认为白银在金钱中的地位是“穷人的杂役”,黄金则为“米达斯美食”。到了18~19世纪这种情形才有所改变。

金币、银币和铜币都是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当一国居民进口大于出口,或借入资金大于贷出时,债权人愿意接受不同的结算货币,可能是金币、银币或其他贵金属材质的硬币,正如当今国际收支赤字可能以美元或欧元结算一样。盈余国家流通中的货币增加,赤字国家流通中的货币减少,赤字将逐渐得以消除。

是否如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们时常说的那样,现代国际货币体系发端于19世纪的最后10年呢?更准确地说,作为国际货币重要事件的金本位制是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直到那时,许多国家结算货币为黄金,也是从那时起,基于固定汇率的金本位制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