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宝宝的关键教养:2岁,自我意识建立关键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宠爱与规矩并举——与2岁幼儿的相处与沟通

2岁的宝宝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想法,对爸爸妈妈的话并不会完全简单接受,偶尔也会说“不”,有时可能还会很霸道地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面对刚刚对世界有些许认识的小宝宝,一味地宠溺已经不行了。爸爸妈妈也要根据情况宠爱他,并让他知道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

让他们知道明确的规矩线

2岁宝宝不懂规矩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2岁的宝宝来说,他们对规矩还没有概念。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规矩,更无从遵守规矩了。

在一家人都安安静静地吃饭时,淘气的宝宝手里拿着一个纸筒,跑到妈妈身后敲妈妈的后背,见妈妈没有理睬他,又跑去敲爸爸的后背,爸爸冲他做了个大大的鬼脸,还冲他伸出巴掌,作出要打他小屁股的样子,宝宝更开心了,接着又去敲爷爷、奶奶的后背。

宝宝是在打人吗?显然不是,而是在玩耍。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举止和行为是不礼貌和侵犯他人的。许多父母也都不把这当作一回事,觉得宝宝在玩耍,有的还会有意地配合他。

这种做法不太合适,父母的配合,无疑是在鼓励宝宝的这种行为。2岁左右的宝宝对规矩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人带来伤害。如果任凭宝宝自然发展,他就会养成无拘无束的性格,对待外人也会采取这种突然出手的举止。在他的心里,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如果父母对这种好玩没有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界限,孩子就可能把这种伤害人的事当作好玩的游戏继续下去,由家里而延伸到家外。大人们也许觉得小孩子恶作剧对其置之不理,而那些同他年龄相仿的小孩子,却很可能把他的这种假打游戏误认为是在挑衅予以还击。

因此,当宝宝有不适宜的行为或举止时,不要斥责他,也不能对他的所作所为置之不理,而是要让他知道凡事都应有一个规矩线,不能超越了这个规矩的范围。你可以明确地告诉宝宝,玩假打的游戏也可以,但是假打的游戏不能偷袭,比如在大家吃饭时,或在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这样的游戏会惊扰别人,导致没人愿意和他玩。

定规矩,2岁正当时

2岁正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好时机,太小的宝宝理解能力和行为控制力都还不够,给他讲规矩,他不一定懂,也做不到;大一点的孩子,坏习惯已经养成了,纠正的难度就会更大。2岁后的幼儿,进入自主探索期,他开始发展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辨别是非和行为判断的能力,这为宝宝接受规矩提供了基础。而且幼儿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开始发现“什么是我要做的”“什么是妈妈要我做的”,这个时候行为的自主意识更强烈。

2岁幼儿的记忆能力也使规矩的实施有了可靠的保障,即便大人不在场的时候,他也能主动遵守规则。当宝宝用小手指去捅电源插孔时,父母对他说,这很危险,是不能乱摸的。他就会意识到,电源插孔不能乱摸,至于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是不知道的。但他会记住父母的话,不会乱捅电源插孔。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宝宝的规矩意识要尽早培养。一个建立了规则意识的宝宝,并不仅仅是“乖”“听话”和“好调教”。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的生活可保证宝宝在秩序中成长,学会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的秩序与和谐的氛围。

明确规矩线,帮助宝宝自由成长

给宝宝立规矩,不能超出他行为能力的范围,由于2岁的宝宝理解力不强,太复杂的规则,会让他不知所措。所以给宝宝立规矩时,要让他知道明确的规矩线,告诉宝宝具体的行为标准是什么,不能只单纯告诉宝宝这件事不能做,还要解释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某件事情是允许的。

让宝宝明确规矩线,不是限制宝宝,而是让宝宝知道做事的限度和底线,以使宝宝在规则的保护下,自由地发展潜力,自由地解决问题,自由地承担责任,自由地探索世界。

给宝宝树立规矩,是希望他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为了惩罚宝宝,给他的行为设置障碍。所以,要为宝宝创造有利于遵守规矩的条件和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指挥他,当他的评判官。如让宝宝按时上床睡觉,就要为他创造一个舒适的睡觉环境和氛围;想让宝宝看书的时候专注一些,就要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没有干扰的空间。

在教育宝宝守规矩时,父母的态度也很重要。不能做一个左右摇摆的执行者,心情好时,对宝宝不适当的行为会妥协;心情不好时,又会对宝宝严加指责。这会使宝宝感到困惑,失去正确的评判标准。规矩一旦确立,要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

给宝宝制定规矩,还要符合宝宝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苛求宝宝。如要求宝宝安静地坐上半个小时,不喊叫,不吵闹,不捣乱,这显然不现实。要经常问问自己,给宝宝制定的规矩合理吗?尊重宝宝的需要了吗?随着宝宝渐渐长大,他的行为能力会发生变化,规矩也要随之及时调整。

即使给宝宝制定了明确的规矩线,他也可能在做事的过程中重蹈覆辙,将父母的嘱托抛到九霄云外。不要抱怨宝宝不长记性,老犯同样的错误,这是由他的成长特性决定的。千万别指望只对宝宝说一次,就能让他了解和遵守规矩。建立规矩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宝宝心智的发展,理解力、自制力的提高,他会慢慢学着遵守。

和小淘气相处的技巧

2岁宝宝淘气有原因

“哗啦”一声,宝宝把抽屉彻底拉了出来,好在是橱柜最底层的抽屉,没有砸到宝宝的小脚丫。他把整个抽屉翻了过来,里面的东西散了一地。当妈妈闻声赶过来时,他正撅着小屁股,用小手乱翻一气。

妈妈真拿这个小淘气没辙,不知道这回他又乱翻些什么。宝宝只顾忙自己的事情,并不回答妈妈的问话。翻找了半天,可能是没有找到自己要找的东西吧,他站起来,翻着大眼睛往橱柜的顶部看,妈妈怕他往上面爬,赶紧制止他。小家伙使劲地甩着小手,不想让妈妈抓牢,扭身跑到了一边。妈妈无奈地摇摇头,撵在宝宝的身后,尽监护人的职责去了。

家有2岁的宝宝,就等于多了一个淘气而又蛮横不讲理的小捣乱。好奇心强的他,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决,由于经验不足,不仅常常把事情搞砸,还给身边的人带来了诸多麻烦。很多父母都说,宝宝到了2岁就变得难带了,淘气都能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脾气更是见长,总是执拗地坚持自己的主见,大人不容易跟他打交道。

为什么2岁宝宝如此难带?这就要从宝宝发育阶段的规律来分析。

2岁之所以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年龄划分线,是因为此时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语法结构,能够逐渐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这是融入成人社会的必要基础。2岁左右,宝宝的心理和行为都在发生变化。随着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宝宝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他还没有处理事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同时,随着行动能力的增加,独立意识开始萌发,宝宝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反叛期。这就是父母难同宝宝融洽相处的症结所在。宝宝并非在故意与父母捣乱,而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必然结果。

宝宝爱淘气,不是一种坏现象,他的淘气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淘气鬼,可是对于宝宝来说,却是很好玩的游戏。即使他们在搞破坏,也不是在故意气父母,而是想通过破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是好奇心使然。当宝宝正在兴致勃勃地做他的研究时,父母的横加干涉会令他很不高兴,他不理解父母为什么蛮横地打断他,自然要坚持做自己的事情。结果,冲突在所难免。

其实,若能了解2岁宝宝的特点,很多矛盾和冲突是能避免的,这是父母和宝宝融洽相处的基础。

与小淘气相处要讲方法和技巧

与2岁宝宝相处,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方法和技巧。当宝宝不听话时,叫停、最后通牒都是不管用的。最佳的方法是查出导致父母和宝宝之间尴尬局面的那些“致燃物质”,然后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父母与宝宝之间僵持局面及激烈矛盾的方法。

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父母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以免使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不妨这样与宝宝沟通:“宝宝,我们现在该睡觉了,因为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10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见效,尽管有时两个方案都不是宝宝原来所希望的,但是2岁宝宝最喜欢那种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感觉,所以他能接受父母提出的建议,从中作出选择。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也会十分利落。

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宝宝,给宝宝讲道理,和他进行正向沟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很多父母会质疑和小孩子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千万别小看宝宝的能力,用他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宝宝生来就有秩序感,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记住,一定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宝宝亲自参与了商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并努力遵守。

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宝宝明白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妈妈可以和宝宝进行一下角色转换,妈妈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宝宝是如何来对待你的?有的宝宝会用妈妈常用的方式来处理,也有的宝宝可能会用他心目中所期望的方式来对待。父母要在游戏中细心观察,尽量了解宝宝的愿望,以便在今后与宝宝相处时,博得宝宝的好感,使宝宝觉得父母和他是相通的,这样一来,他自然愿意听父母的话,按父母的意愿去行事了。

不少父母在宝宝耍脾气时,都会采取妥协、满足宝宝需求等消极的解决方式,以使他迅速安静下来。其实,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只会让宝宝变得更加任性。淘气的小宝宝十分聪明,精灵古怪的他在试探你的忍耐底线,只要一次耍赖成功,下次他可能就会如法炮制。所以,在孩子淘气时,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

2岁的宝宝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话了,也会看大人的表情来察言观色,耐心用心地与宝宝进行交流,宝宝便会乖巧地听从你的指令。接纳宝宝的情绪,满足宝宝的合理需求,耐心的等待,温和的言语,会使你与宝宝的沟通变得更轻松。

父母要把身份降低至与宝宝平等的地位,宝宝淘气时,可以给出合理的建议,当他把抽屉拉到地上时,可以温和地建议,抽屉就是橱柜的舌头,咱们不能让它的舌头伸出来呀。然后对着宝宝伸缩几下舌头,宝宝也会顽皮地做伸缩舌头的动作。这样一来,宝宝就会很愿意地把橱柜的“舌头”送回去。

同宝宝一起“淘气”,是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的法宝。宝宝在游戏过程中,肯定没有大人的那些心机和招数,同宝宝一起游戏最大的好处是能恰到好处地给予宝宝技术上的指导,让宝宝顺利过关。当他体验成功时,也不会忘记其中也有父母的功劳。这样,他就会请你当顾问,愿意听你的建议。当宝宝淘气时,就可以建议换一个更好玩的游戏,自然就会使宝宝逐步建立良性的游戏习惯,不再做淘气的傻事。

适当的赞扬和鼓励对宝宝也有奇效,此时的他已经有了虚荣心和荣辱感,运用表扬的手段能让宝宝心里很受用,这样他就愿意同父母亲近,更卖力气地表现。

总之,2岁的宝宝再难缠,也敌不住父母的亲情攻势,适时表现情感的法宝,请不要吝啬拥抱和香吻,多说爱他的甜蜜语言,让他围着父母的指挥棒去转,他就忘记了淘气和不听话的举止,从而变得乖巧起来。

允许小宝贝帮爸爸妈妈做事

不要拒绝宝宝

2岁的宝宝是个小捣乱,同时他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一家人刚吃完饭,他就乐颠颠地端起空碗往厨房里送,有的时候还要求自己来单独撤下餐桌上所有的东西。他真的是一个闲不住的小人,妈妈在洗衣服时,他毛遂自荐地要求占有水盆的一边,将两只小手伸到水里胡乱地搅动着衣物,即使累得满头是汗,也不肯停下手来。爸爸在修自行车时,他就像跟屁虫似的一个环节也不放松,即使让他扶一下自行车,他也觉得很高兴,因为他参与其中了。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修理工作是件技术活儿,远比帮妈妈洗衣服复杂。所以,他多数以观察为主,偶尔动一下手就感到很知足了。

在对待宝宝爱参与这一方面,多数父母采取的是拒绝的态度,觉得他是在添乱,甚至是在帮倒忙。这种做法会使宝宝的参与热情遭受打击,以致逐渐打消了参与的念头。现在许多孩子好吃懒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与当初参与受挫不无关系。

2岁宝宝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发展,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做很多事情,也很愿意参加劳动。在这个阶段,如果爸爸妈妈太过爱护宝宝,生怕让宝宝做事有个什么闪失,或者嫌弃宝宝添乱,不如自己干更加简便利落,就会经常委婉地拒绝宝宝的好意。如,宝宝想要帮着洗筷子,妈妈总是说:“宝宝还小,等长大了再洗吧!”早上起床后,宝宝想要学着叠被子,妈妈生怕上班迟到,急忙抢过宝宝手中的被子说:“宝宝乖,让妈妈来叠吧,妈妈叠得快,宝宝以后再玩,好吗?”这样一来,宝宝便会心生不满,觉得爸爸妈妈一点都没有发现自己已经能做好多事了,什么事情都不肯让自己做。久而久之,这种不满就会转变成一种对抗情绪,凡事都喜欢与父母对着干,认为只有这样,才会表现出“我能够做很多事情,我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本领。

让宝宝愉快地帮爸爸妈妈做事

2岁宝宝喜欢帮爸爸妈妈做事,尽管由于能力不足和有限,在做事的同时,可能会给父母添更多的麻烦。即使这样,也要允许小宝贝为你做事。这会让他有一种“我长大了,能帮爸爸妈妈做事了”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能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宝宝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亲子关系更密切。少了对抗和不满,与宝宝沟通起来自然就很便捷和顺畅了。

允许和鼓励宝宝参与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家务事,也是开发宝宝潜能的方法之一。除了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心,使宝宝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同时,对于培养宝宝勤于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还可以使他获得多方面的认知,培养宝宝的秩序感和逻辑思维。如果父母总是拒绝宝宝做事,久而久之,宝宝会觉得事事由父母包办是很自然的,这会使他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中形成依赖的性格特征,最终导致孩子丧失掉全部的独立性。

由于2岁宝宝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并且能力有限,在帮爸爸妈妈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给家长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要嫌宝宝帮倒忙、添乱,不要怕浪费时间,这是宝宝的学习过程,宝宝就是在这种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学会做事的。也不要轻易指责宝宝做得不好,这会打消他的积极性,挫伤他帮成人做事的热情。急躁情绪和命令的口气会让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使宝宝的主动劳动变成被动,孩子就会觉得没有成就感、没意思,也就不愿意做了。所以,对待宝宝要有耐心和宽容心,要允许小宝贝为爸爸妈妈做事,让他愉快地参与劳动。

让宝宝参与劳动,应先从安全系数高、风险小的身边小事做起,如让他扫地、擦桌子,或是洗洗自己的小手绢等。当宝宝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他会非常有成就感,会充满期待地问:“妈妈,我是不是很能干?”看,宝宝想长大的愿望多么强烈,让他做做家务,他就觉得自己和家长更平等了,这也会使宝宝越来越自信。

对于一刻也闲不住的宝宝,他这种没事找事做,是可喜的进步,父母要大力给予支持。如果宝宝只管在外面玩耍,而不主动参与到家务中来,并非好现象。宝宝参与家务劳动的锻炼,是锻炼他有照顾家的观念的好时机。让宝宝知道,家是温馨的港湾,这个港湾是需要全家人来维系的,宝宝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不能缺席,也是不应该缺席的。

宝宝和父母一起做家务,还可以让宝宝参与群体活动的预演,使宝宝养成乐于协作的习惯,能够接受不同的分工,并且做好分内的事情。即使是简单的家务,也可体现出协作分工带来的好处。晚饭后,爸爸负责撤下餐具,擦桌子,妈妈负责洗碗洗锅,宝宝负责扫地,全家人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就完成了各项家务,节约了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为了使宝宝能长期坚持做家务,可以与宝宝进行竞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宝宝的争强好胜心就是动力,为了赢得第一,他就会安心认真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就不会草草收工,养成认真的好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宝宝勤快,父母就不能懒惰。要想宝宝认真做事,父母就不能做事不彻底,爱留尾巴。宝宝眼里的父母,就是自己行动的准则,他的学习生活,多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宝宝爱参与做家务,就是在向父母学习做家务,只是他不会说出“我要请妈妈当老师”的话来,可是他却用实际行动来拜师。

宝宝能帮爸爸妈妈做事,在他小小的心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引导宝宝做事时,必须符合宝宝爱玩、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将宝宝的这份快乐进行到底。如宝宝喜欢玩水枪,不妨引导宝宝用水枪给花浇水,这样,就把宝宝爱玩水的兴趣和劳动巧妙地结合起来了。结果宝宝特别有兴趣,不用父母提醒,就会定期给花浇水。别忘记对宝宝的劳动表示感谢,一个甜甜的吻或一句“谢谢”,足以让宝宝高兴半天。

顺应孩子的目标

顺应,实现与宝宝的完美沟通

宝宝做事情也许不追求完美,但是只要是他认定的目标,就一定会坚持下去。这个时候,他不希望别人随便叨扰,更不喜欢按别人的意见去改弦易张,轻易放弃自己的既定目标。宝宝为了弄清玩具青蛙为什么会叫,就想把它肢解,要找出藏在里面的小青蛙。当他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也没有找到想要的小青蛙时,才肯住手。如果妈妈阻止他拆卸玩具,肯定要遭到宝宝的强烈反抗,甚至不惜动用发脾气、大声哭闹、咬人来坚持自己的主张。

妈妈对宝宝的这种执拗当然很生气,一个好端端的玩具就这样被消灭了。她不明白宝宝为什么爱搞破坏?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那么执拗而不听人劝?

很少有人关注2岁宝宝情感世界的细微变化,觉得2岁的宝宝只不过是懵懵懂懂的小人一个,他能有什么思想。其实,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宝宝的情感世界已经是很丰富的了,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都已经产生。要把他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看待。否则,小小的他也会使出反制措施,要么不搭理你,要么出现反抗情绪。父母不能片面强调让宝宝听话,要平等地与宝宝交流,多思考一下,想想宝宝是否有他自己的道理。不要因为你是父母,就强迫宝宝对你言听计从,要给孩子思考和说话的机会,让他心服口服。

宝宝做事执拗,是因为他不喜欢别人打扰他的专注,他做事的原则就是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由于他的心智还不够完善,他并不懂得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合情合理。他对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轻易更改,为了达到目标,做起事情来很执着。在父母眼里,宝宝是一个典型的不听劝、不听话的孩子。

宝宝这种不听话的行为,是心智发育阶段所必须经历的,当他心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能接受合理化的建议。为此,父母不必为宝宝的执拗而大伤脑筋,不妨顺应他的目标,这样更利于宝宝的成长。只要宝宝的做法对安全没有大碍,不妨放手让宝宝按照他的想法和目标去完成自己的愿望。这会使宝宝感到受尊重,从而更愿意配合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和指导。如果对他的主张强行压制,宝宝就可能要坚持己见,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变犟了、不听话了。

其实孩子犟不犟,与父母的态度关系很大,如果父母总是摆出绝对权威的样子,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自主权,孩子就会心生不服。因此,要学会尊重孩子,听听孩子的想法,并加以肯定或诱导,这不仅会使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更顺畅,而且对孩子性格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过于强调宝宝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还会因长期压抑而引起性格扭曲。千万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的可爱小人。别看宝宝在小时候是一个温顺的孩子,当长大以后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所以,当听到宝宝说“不”的时候,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他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了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

顺应不是妥协和纵容

对于儿童教养的方法,传统上分为权威法和顺应法两种。权威型的父母多采用指示、命令、威胁和惩罚手段,这会使父母与幼儿之间产生消极对抗的关系,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如发脾气、不听从管教、固执、为所欲为、缺乏自信心等。在民主家庭氛围中,父母一般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在许可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意愿,顺应孩子的目标和想法,给他一个自主决定的机会,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并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引导。

顺应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是保护孩子的先天自然选择,是指家长不要强迫性地用命令去要求孩子放弃这种自然选择的权利。当然,顺应并不是妥协,更不是纵容,而是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去顺应宝宝的合理要求或行动。宝宝要求看花看草,是要积极配合的,因为他在学习和观察,是增长见识的正确行为。在宝宝要折枝或毁坏花草树木时,则要拒绝宝宝,并给宝宝讲明不能这样做的原因,使宝宝明白,损坏公物或观赏性植物是不道德的行为,不是好孩子。

对于一个2岁的宝宝来说,也难免会有一些无理要求。当他想吃到更多糖果,在请求得不到批准时,可能会采取撒泼耍赖的方式来要挟父母。在这种非常情况下,就不能顺应他的无理要求了,可以采取把糖果锁起来,然后转移目标的办法,给他吃甜味的水果。当宝宝安静下来后,再给他讲明吃过多的糖果对牙齿有害的道理。其实,宝宝很多时候面对“不许这样”时,更多是因为觉得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反抗的,如果能有替代的方案,他也不会一犟到底。必定一个2岁的宝宝还是比较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

2岁的宝宝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父母总是问他“行不行”“好不好”的时候,他一般都会回答“不行”或“不好”,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要以“否定”来肯定自己的存在。为此父母不妨在一些小事情上让宝宝来做一次主,比如玩什么玩具、听什么音乐、穿什么鞋子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宝宝自己去判断、去决定一些事情,让他从中获得成就感。

多陪伴幼儿

2岁,宝宝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

宝宝到了2岁,开始出现离不开妈妈的现象,他总是寸步不离地缠着父母,不想父母走开。向来可爱的宝宝为什么一改往日的温顺,成为一个不可理喻的小缠人精?

这要从宝宝的安全感谈起,2岁的宝宝正处在建立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立依附关系的重要阶段。他对于父母的依赖是无条件的,需要父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给宝宝建立安全感。

宝宝之所以缠人,是因为当他离开熟悉的父母时,会产生陌生感和孤独恐惧感,这使宝宝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环境当中。经常听到有的小宝宝说怕,这就是幼儿心理孤独的反应。2岁幼儿采取一步不落的缠人战术,其实是因为宝宝的安全感缺失。他可不管你什么时候上班,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在他的眼里,爸爸妈妈就是自己的依靠和安慰,就是一刻也不能分离。

宝宝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值得父母投注更多的时间与心力。然而,许多父母在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繁忙的工作之下,能给宝宝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日积月累之后,亲子互动就成了大问题,在情感上黏合度被减弱,宝宝和父母在无形中产生距离感。那些很少同宝宝在一起的父母都有这种感觉,宝宝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亲昵相处了,有时候对父母的来去不再敏感,甚至根本无视父母的存在。

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对宝宝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当宝宝需要父母关心、陪伴的请求被拒绝后,他会非常失望,导致心情烦躁、脾气多变,甚至会通过摔打自己的玩具来发泄内心的不满。那些从小到大很少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由于不能很好地和父母接触、父母也不重视与孩子的交往,长大后多数性格孤僻、不合群,甚至成为问题儿童、问题少年。一些离家出走、喜欢泡网吧、爱打架的孩子,追根溯源,都能找到幼年缺少父母足够的陪伴和爱等有关的原因。

孩子年龄越小,对家人关爱的感受就越明显。虽然对于2岁的宝宝来说,这种感受通常没有得到表达,但事实上,它已经悄悄地植入宝宝的潜意识中。待宝宝长大后,这些从小储存于宝宝心灵深处的关爱,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果这种爱的储藏不足,当他们面对挫折和困境的时候,就很容易选择一些不良的极端行为。

用心陪伴,让宝宝在溢满爱的小窝里健康成长

年轻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应尽量多陪伴孩子,因为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和成长,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务必要抽出一些时间,尽可能多地陪伴宝宝,与他一起游戏,一起玩耍,一起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许多父母觉得小孩子就应该得到独立的锻炼,整天同父母黏黏糊糊地泡在一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这是理解上的错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同样需要父母的指导和陪伴。

尽管2岁的宝宝已经不像小婴儿时那样需要父母更多的抚摸、拥抱等肌肤接触,但他们对父母情感上的需求却在急剧增多。多陪伴宝宝,可以让孩子在心灵上产生受重视的感觉。在宝宝的心里,能和父母在一起游戏、玩耍,能得到父母用心的陪伴和关爱,是他感到最快乐的事情。宝宝不在乎父母给他买了多少玩具,也不在乎给他买了多少好吃的东西,只是希望父母可以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足够的精神关怀。宝宝在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的时候,他的稳定情绪与自信心就会持续增长。所以,用心地多陪伴宝宝,让宝宝在欢乐和纯真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才是送给宝宝的最好礼物。

陪伴,可以是和宝宝一起完成某件事,如游戏、聊天、读书,也可以是在一旁静静地陪伴,洞察宝宝做事时的情绪变化。只要对宝宝用心地陪伴,在陪伴他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忘我状态,那么,你完全可以在半小时的时间内赋予孩子24小时均在其身边的充实感。

对于宝宝来说,较之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量”,父母和孩子相处时所传达的爱的“质”更为重要。即便你与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只要在这短暂的陪伴中能令他感受到高度浓缩的爱,宝宝也就会感到满足和欢心,从而使你与宝宝的关系更密切。这种高质量的陪伴和交流活动,会对宝宝的社交能力和智力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是孩子良好人格形成的摇篮,宝宝与父母的关系,是塑造其人格的重要基础。

陪伴,不只是和宝宝待在一起,而且是和宝宝的心连接在一起。细心倾听宝宝的声音,关注宝宝的每一个动作,深情地看着宝宝的眼睛,并且尽情地拥抱和亲吻宝宝,把对宝宝的关心和爱,满满地表达出来,使宝宝每天都能感受到暖暖的爱。

如果想使亲子感情更密切,少些沟通的障碍,那就尽量多抽时间来陪伴孩子。其实,只要天天坚持同宝宝进行良好的互动,他就不会黏人了。因为他知道父母会在固定的时间里同他相处的,他在期待那一刻。所以,只要你不失信,宝宝就会大方地让你去上班,去干大事业。

根据孩子的性格来相处

2岁的宝宝出现了性格的最初萌芽

2岁的宝宝除了撒娇耍赖外,还会支使别人。放在桌子上的苹果,他自己不跑去拿,而是嗲声嗲气地要求妈妈拿给他。等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去拿时,他得意扬扬地说“我高兴”。这标志着宝宝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开始会支使别人了。他知道自己的要求别人会答应。随着开始支使别人,他的小脾气也高涨起来,有时还会给父母来个小态度。

从前温顺听话的宝宝之所以出现闹脾气的现象,是因为2岁宝宝随着心理过程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最初性格的萌芽。此时宝宝的性格还不稳定,有的沉静内向,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显得有些怯懦,而有的显得过于霸道。

性格可以决定命运,性格从小的时候就在孩子的身上发挥着作用,而且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生命中,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2岁正是宝宝性格发展的萌芽期,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幼儿自性格产生之初,就开始分化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儿童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外,其生活的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婴儿正是在家庭环境中,由先入为主的生活习惯和固定的行为方式养成了最初的习性,并以此构成其性格组合中的最基本成分。如宝宝长期与父母同床、同室,会养成宝宝对父母的依附性和依赖性,甚至变得胆小怕事。对于那些从小锻炼宝宝自理能力,让宝宝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家庭来说,宝宝更具有果敢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在比较民主的家庭环境里生活的宝宝,性格也比较开朗、不霸气。而生活在父母脾气都暴躁的家庭里,即使他们对宝宝关爱有加,也会影响到宝宝的性格。

每个幼儿固然有其独特的性格,而同年龄的幼儿又具有某些共同的性格特点。年龄越小,其共同性就越明显,因为性格是在不断的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与人之间生活经验的差异也越大,由此导致性格差异也就越大。2岁宝宝典型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性情冲动。这些共同的年龄特征,在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中,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同属活泼好动,有的幼儿相对安静一些,同属性情冲动,有的宝宝则相对能有些自制能力。

与宝宝相处,需对症下药

没有任何单一或成套的教育方式适合所有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性格也有所不同。要想实现与宝宝的良好沟通,应先了解宝宝的个性和情绪,然后根据宝宝不同的性格去与之相处。如此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有倔强、有主见、胆子大的宝宝,要给他们一定的职责和决定空间。不妨让宝宝来做一些无伤大碍的决定,如去超市购物时,让他来挑选物品的颜色或口味。这会使他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很有面子,也会投桃报李地配合父母,而不轻易闹事。这样的宝宝觉得自己是顶天立地的、高大的,愿意成为别人的保护者,可以利用宝宝这种甘当英雄的品行,从小给他们一种被依赖的感觉。你可以经常向宝宝示弱:“今天多亏儿子了,没有宝宝的帮忙,妈妈就没辙了。”这样,他们会表现得更加出色,也会更加卖力气表现。这种性格的宝宝由于思维活跃,敢作敢为,所以,不能采取放任的方式进行教养。否则,他们什么都不怕,什么祸都敢闯。适当的严格要求是必要的,必须建立严厉的规矩让他遵守。

家有易发脾气、暴躁的宝宝,记住,一定要给他们留有情绪空间,允许宝宝发发脾气,把心中的郁闷释放一下。这是他们的生理需要,是自我发泄情绪的一种方法。当宝宝发脾气时,不要讲些不合时宜的话语,以免使他火冒三丈,甚至作出破坏性的危险举止。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这些风风火火的宝宝放慢节奏,要有意识地让他知道,人有的时候是可以慢下来的。慢下来时的思考会更全面、更稳妥,所以让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急于作决定,而应思考一下。

家有淘气频率高、小动作多、闲不下来的宝宝,不要误认为他们是小儿多动症患者,这是他们的性格使然。对于这样的宝宝,要经常描述他们的长处,并且最好是人多的时候描述。他们喜欢听赞歌,属于那种感受型的,你要是不说出来,他们是不会知道的。要经常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平时多去搂一搂他们、抱一抱他们、拍一拍他们的小脸,握握他们的手。许多父母觉得对孩子还是严格点好,特别是闲不住的宝宝更是如此。其实不然,对这种性格的宝宝最好不要太严格要求,他们在性格上是粗线条的,整齐划一、井井有条与他们无份。细节上的严要求,会使他们感到非常痛苦,静不下心来,也捺不住性子。特别是不能总拿他们同别的孩子作比较,这易使他们泄气而选择放弃努力。利用游戏来同这些淘气的宝宝进行交流互动,远比说教更管用,这会使他们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建议。

家有腼腆、性格内向的宝宝,会令父母省些力气。做父母的不妨粗线条一点儿,不要过于严格要求他们,他们本身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很严,加之父母对他们高标准的要求,会加重他们的压力。在言谈举止上,应尽量选择和风细雨的方式,千万不可用愤怒的语气对待他们。因为他们脸皮薄,即使你大声说话,也很容易让他们感觉到是在挨批评。多对宝宝表扬,他们会很受用,也懂得珍惜。同宝宝交流沟通时,父母要主动,要耐心地关照他们。如果从父母那里得到很大的安全感,他们也是很愿意表达的。内向的宝宝是被动型的,他们的节奏会稍慢一点儿,所以不要让他们立刻作出决定,而是给他们时间,催促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一定要想清楚了、想完整了、想得完美了才会说出来。

总之,同宝宝相处,要对脾气,不同的宝宝性格也不同。父母要悉心观察宝宝,看他们属于那种类型,然后有的放矢地相处。只有这样,亲子历程才能顺畅,也更加密切。

不厌其烦地讲道理

宝宝的记忆还没有发展成熟,需要妈妈经常提醒

许多父母都很困惑,自己2岁的宝宝竟然如此难相处,不知道要和他讲多少遍道理,他才能记住。2岁宝宝不懂道理、不懂规矩,经常做错事情,父母同他讲道理,让他改正,可是小家伙就是屡教不改,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难道说宝宝不听大人的话,是一个故意做错事情的小捣乱吗?

当然不是,因为2岁的宝宝大多还属于无意识记忆,有意记忆还没有发展成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无意中进行的,甚至是让他记什么,他就记什么,自己没有主动的目的,并没有真正接受记忆的任务,他们的回忆,都是依靠无意识保存下来的。正因为宝宝在记忆的时候以机械记忆为主,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而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加以记忆,所以他们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

所以,对待2岁的宝宝,千万不要急躁,要耐心地、不厌其烦给他们讲明道理,不仅要告诉宝宝要怎样做,并且还要向他们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否则,宝宝总是记不住父母的谆谆教导,干出掉链子的事情来。已经交代宝宝吃过饭之后要洗手,之后再玩,他听得十分认真,答应得也很干脆,妈妈嘱咐了七八遍,他也回答了七八遍。可是吃过饭之后,宝宝仍然不洗脏手就拿玩具玩,妈妈只好把玩具抢过来,提醒他不记得和妈妈的约定了,他一脸茫然地看着妈妈,很认真地摇摇头,表示不记得有什么约定。

要想让2岁的宝宝不常犯小迷糊,最佳的办法是同他不厌其烦地讲道理,不要为宝宝的忘性大而气馁。特别是当宝宝发脾气、不听话、做错事的时候,更是要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明白做错事的原因,以及告诉宝宝应该怎样做的道理。2岁的宝宝已经能够听懂妈妈所说的话,但由于宝宝在3岁前的记忆能力较弱,所以,必须运用重复的手段帮助他来增强记忆。一般来说,2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起几天以前的事,所以宝宝需要经常得到提醒。

给宝宝讲明道理,才能使亲子沟通更顺畅

为了亲子沟通顺畅,要习惯和宝宝讲道理。不要怀疑同宝宝讲道理他听不懂,其实宝宝很聪明,他能读懂父母的表情,能听懂赞扬和批评,知道谁喜欢他。但宝宝需要去诱导,需要与父母经常性地互动与交流。

当宝宝缠着妈妈,不要妈妈去上班而留在家里陪同他时,妈妈应提前起床,同宝宝讲上班的目的,告诉宝宝妈妈会很快回来陪宝宝的。出门前,一定要抱抱他、亲亲他,让宝宝等待妈妈回来,然后和宝宝说再见,把氛围搞得轻松亲热些,自然宝宝就会在家期待很快就会回来的妈妈。

在同宝宝讲道理时,首先是把自己放到跟宝宝平等的位置上,坚定地相信:宝宝可以听懂我说的每一句话。同时还要非常有耐心,不怕重复,态度亲切,语气和蔼,多些鼓励和表扬。宝宝习惯在父母的表扬中成长,这样,在给他讲道理时,宝宝也更容易接受一些。即使宝宝犯了错误,也不要指责他,宝宝只有切实地体验到,才会避免少犯错误。

给宝宝讲道理,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让他去理解,去体会,慢慢地宝宝就会和你非常自由有趣地互动了。选择宝宝情绪稳定的时候讲道理,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和宝宝游戏玩耍的过程中给他灌输道理,心情愉悦的宝宝也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诲。

同2岁宝宝讲大道理是不太现实的,他真的理解不了。最好的办法是用宝宝体会过的感受讲道理。宝宝对家里的电饭煲煮饭时冒的蒸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想伸手去触摸,任凭父母怎么解释烫啊、危险啊,他都听不进去,令父母很是为他担心,只好边讲道理边在做饭时操心地看护好他。其实,宝宝真的不理解“烫”“危险”这些词是怎么回事,聪明的父母不妨在冬天里让宝宝摸摸暖气管,让他来体验一下被烫的感觉,告诉宝宝暖气烫人,白汽更烫人。或者让他轻轻触摸一下倒在杯子里的热水,这样宝宝就记住了,再也不会要求伸手去摸锅里的蒸气了。并记住了烫的感觉、烫的意义,更记住了父母同他讲的道理。

让宝宝从父母的感受中懂得道理,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说服办法。许多宝宝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经常在父母不注意的时候观察模仿。如果父母有不高兴的情绪,他们也会琢磨这个表情的含义。宝宝在发脾气时不听妈妈的话,还咬妈妈的手。妈妈表现出很疼的样子,并告诉他:“你把妈妈咬疼了。”然后问他:“现在妈妈疼了,怎么办呢?”由于宝宝体验过摔倒时的疼痛,所以他会用小手轻轻地摸摸妈妈的手,相当于揉了揉,这说明宝宝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下回便不再咬妈妈了。

行动是对语言最好的解读,让宝宝从父母的示范中明白道理,远比空洞的说教管用。宝宝可能听不懂复杂的语言,但是父母的示范能使他们了解很多说教代替不了的事情。如果不希望宝宝登到高处危险地向下看,父母也最好不要当着宝宝的面,站在凳子上或床上关窗户。

2岁的宝宝自尊心已经很强了,给宝宝讲道理,会使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要避免一味地数落宝宝,责怪宝宝这也不是那也不对,这会让宝宝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情绪,变得更加不讲道理。

营造谈心的氛围

谈心要有氛围

没有几个2岁的宝宝不是霸道的,他们强词夺理、莽打莽撞、撒泼耍赖、横抢楞夺,仿佛这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宝宝看到别人手中的玩具,他在一旁觊觎多时,看准时机突然出手,一下子把别人的玩具占为己有。如果被抢夺者是一个勇敢捍卫自己权益的宝宝,就会立即出手来进行反抢夺,于是便会上演一幕你抢我夺的玩具争夺战。若是性格柔弱的宝宝,就会站在那里大哭一通,寻求父母的帮助。

宝宝到了2岁,开始建立“自我王国”,变得有些喜怒无常,他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指令,而是要平等地与人相处。当然,他们并不懂什么是平等、什么是权利,更不会说出一番大道理。只是当自己感到受侵害或不被重视时,就会采取强词夺理或破坏性举止来维权,如果父母与宝宝间沟通时使用方法不当,是不容易说服宝宝的。

宝宝并非一味地蛮不讲理,他是能够听懂父母所传达的意思的,只是他是否感兴趣听。所以,为宝宝营造一个良好的谈心氛围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轻松的交流环境,和谐的谈心氛围,是同宝宝沟通的最好催化剂。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宝宝心情舒畅,对于父母的教诲他才能听得进去,也更愿意配合家长去做事情,从而实现与宝宝的良好沟通。相反,如果没有一个适宜的谈心氛围,宝宝也许非但不听从父母的指导,反而会助长他的霸道和蛮不讲理。

为宝宝精心营造一个轻松的谈心氛围

2岁的宝宝已经是小人精了,别看他懵懵懂懂的,只知道玩耍,没有心机。其实,他可是一个鬼精灵。要想让宝宝高兴理你,听从你的指导和教诲,就要摸透他的小心思,采取对症下药的办法才可以。

谈心是一种交流和沟通,是一种理解和共鸣,更是一种真情的流露。通过与宝宝谈心,可以及时地掌握他的思想动态,帮助宝宝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聪明的家长与宝宝谈话时,并不总是正面对着,而是并肩同行,朝着一个方向,这样谈起话来,显得轻松、自然,很有人情味,宝宝愿意听,也乐于接受。

蹲下来和宝宝说话,和宝宝做朋友是最佳的手法之一。这样,宝宝觉得与父母之间没有了高度,也没有了距离感,他才乐意同你说话,甚至把最近的小秘密告诉你。

良好的氛围、适宜的情境会使人轻松愉快、心旷神怡,更容易使彼此打开心扉。谈心时,可以尝试在公园里,或者宝宝喜欢的娱乐场里交谈。先不要进入话题,等宝宝玩得开心后,再同他沟通。当宝宝坐在水边的石头上,晃动着悬空的小腿时,妈妈可以靠近宝宝,蹲在他身边,边和他观看周边的景色,边和宝宝谈心。

营造良好的谈心氛围,除了环境因素,还有心理因素,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宝宝心里不痛快,即使处在一个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他照样撒他的小脾气。在选择谈心时机时,还应注意自己和宝宝当时的心理状态。如果双方都在气头上,根本就难以找到共鸣。所以,在家庭气氛不正常时不要谈心,很难说宝宝刚刚犯过错误,被爸爸骂了一顿或打了他的小屁股,妈妈过来和他谈心他会欣然接受。只有选择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机,随意地开启话题,并像对待朋友一样自然地聊天,宝宝才会更容易进入状态。

2岁的宝宝喜欢表现,也喜欢表达,父母还应该学会做个倾听者,给宝宝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宝宝的心里话,知道宝宝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他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宝宝向妈妈诉说着高兴的事,妈妈应该表示感兴趣,不应该显示出漠不关心的样子,令高兴的宝宝失望。即使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也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的谈话内容,可以使用“嗯”“是吗”“后来呢”等词,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宝宝继续说下去。如果不时地插上几句“宝宝真棒”,他更会高兴得满心欢喜。

看来,小家伙总是喜欢听赞美的语言,要想与宝宝的沟通更顺畅,就不要吝啬对宝宝的鼓励和赞美。一声呵斥,可能会对宝宝小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最好不要将“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你怎么就不能像隔壁的某某呢?”经常挂在嘴边。宝宝会觉得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会让宝宝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恰到好处的赞美和欣赏,则会大大增强宝宝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父母与宝宝进行良好沟通的润滑剂。

与2岁宝宝谈心,没有十足的耐心是不行的。也许在你费心费力地谆谆教导时,淘气的小家伙已经开始我行我素地爬高上梯了。况且,宝宝的记性很差,妈妈刚刚交代的事情,转身可能就忘了。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容忍宝宝,给宝宝成长的机会。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

与宝宝的谈心可以经常进行,不求长谈,只求效果。2岁的小宝宝也不喜欢听人啰唆,因此与宝宝的交流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在谈话达到目的后,就应该适可而止。诙谐幽默的语言,能使宝宝与你快乐地交谈,所以,在谈心中加些幽默要素,宝宝是很乐意接受的。

宝宝不就是喜欢玩嘛,不妨在游戏中加上所要交谈的话题,别看他在专注地玩,其实你的话他也搜集进了小耳朵里,因为妈妈的谈话也是他玩的内容。

当然,要想创设良好的谈心环境,民主是关键。与宝宝的沟通,实际上是两个生命的平等交流。不要把宝宝放在从属的地位上,而是要把他当作朋友。只有这样,宝宝才能敞开心扉,与你进行沟通。

要提建议,不要直接帮助

别让直接帮助伤害了宝宝

宝宝正在搭积木,可是总也搭不成,笨拙的小手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妈妈在一旁看不下去了,伸手拿起一块积木就往上面放。这下可了不得了,宝宝气得哇哇大哭,手推脚蹬地将积木搅得乱七八糟,最后哭得满头大汗。妈妈有些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哭闹的宝宝,任凭怎样甜言蜜语,也劝阻不住。妈妈怎么也想不通,宝宝为什么气性这么大,不就是帮他搭一下积木吗?

2岁宝宝正是犯倔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来,很可能你帮他做好了,他反而要大哭大闹,把你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许多父母都曾经犯过上面那位妈妈的错误,善意地帮助宝宝,反而引起宝宝的不快。2岁的宝宝正处在对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感兴趣的阶段,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萌芽时期,他喜欢自己独立做事和探索,对他人的帮忙很是反感。当宝宝在专心致志地做事时,是不喜欢他人打搅的。在成人眼里,宝宝在做傻事情,在干无用功,可在宝宝眼里,却是了不起的大事业,正在兴头上的他,正在享受成就感的他,怎么会让别人随便打断呢!

对于正在做事情的宝宝来说,父母适宜的指导和建议,远比直接插手帮助他要好得多。比如那位帮宝宝搭积木的妈妈,如果她没有直接帮助完成,而是向宝宝温和地提出建议:“哎呀,这个大房子该封顶了吧!”宝宝也许就会愉快地接受这个建议,照妈妈所说的去做,而不是被气得哇哇大哭。

宝宝要干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干,不要代替他、帮助他。当准备带宝宝出门时,宝宝在笨拙地自己穿鞋子,忙活了半天也没有穿好。这时候与其指责或蹲下身来替宝宝穿上,不如和他一起重新穿鞋子,并在一旁演示如何穿鞋。

不必要的帮助是宝宝智慧发展和性格发展的最大障碍,宝宝在努力做着自己的事情,并非单纯为了玩耍,而是在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在不断地探索中,宝宝锻炼了思维,认识了世界,学会了如何做事,体验到了成功与失败,这是宝宝的成长过程。而那种做事成功之后的成就感,带给宝宝的快乐是任何其他快乐都难以比拟的,它直接影响到宝宝的自我评价,使宝宝更自信、更积极主动地去努力。

给予宝宝探索自由更重要

给予宝宝建议的同时,还要给予宝宝探索的自由。一定不要阻止宝宝探索世界的热情和行为,不要做宝宝探索之路的绊脚石,这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耐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兴趣,对探索这个世界永远兴致勃勃。

父母看似好心的关照,殊不知,却是在扼杀宝宝的探索欲和创造力。所以,一定要给宝宝充分的自由,为他辟出一片自由活动的天地,任凭宝宝如何折腾,这远比花大价钱送他去兴趣班更有效。因为,他感兴趣,愿意去努力探究。

父母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宝宝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对成人来讲,幼儿对那些琐碎的或毫无用处的东西那么感兴趣,实在是稀奇古怪,甚至不可理解。当宝宝发现桌布歪了,他就想应该怎样将它摆平,宝宝表现出自己最大的耐心,慢慢地试图弄好它,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有成功,但这对于发展阶段的宝宝来说,是一种令其兴奋的行动。这时,成人要避而远之,不要去制止和妨碍宝宝的努力,要保护宝宝体验成功的机会。

2岁的宝宝由于身体协调能力还比较差,做事情时难免受到挫折,宝宝的情绪就会非常沮丧。这时,不必帮助宝宝避免受挫,应该帮助他如何去面对挫折。可以给宝宝一些语言上的暗示,如“这个红色的积木放在下面好像更稳当”“把电扇关掉扫地就容易多了”,而不要自己来帮助宝宝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不过要记住,只有在宝宝受到挫折时,才能考虑给予必要的提示,使他顺利地一路闯关下去。

2岁宝宝所从事的大都是些积极的工作,无论是看、听还是触摸,要通过感官和运动,让宝宝认知外界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行动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只要对宝宝没有伤害的行为,就不必过多干涉,只需为宝宝提供安全的探索空间。如把危险的东西拿走,或者把插座等电源盖起来。只要不危险,就让宝宝自由地行动吧!

如今许多父母都是“二十四孝”父母,他们喜欢对孩子事无巨细地帮助和包办,替宝宝洗手、穿衣,喂宝宝吃饭等。其实,这是在为宝宝的探索之路设置障碍。在宝宝萌生独立意识之初,这种善意的帮助,不仅会使宝宝不快,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更让宝宝失去了自己动手、动脑体验的机会,而推迟了宝宝感知世界、开发智力、发展自我的时间进程,错过了幼儿宝贵的发育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