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现实生活 流入群众心灵[1]
——谈合唱音诗《森林日记》的创作特色
石漪
《森林日记》是一部风格清新、色调明朗、抒情气息很浓的大型声乐套曲。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没有袭用常见的大合唱写法,不是去追求史诗般的宏伟气势、戏剧性的情节贯穿或色彩斑斓的场景描绘,而是根据自己的选材、立意,集中笔墨写人的内心世界,把侧重点放在抒情内容的表现上,调动朗诵、声乐和管弦乐的多种艺术手法,用诗和音乐的语言,记叙一个青年初到林区的种种心情感受。通过《迷人的森林》《森林夏令营》《逝去的歌声》《山泉》《护林人的小屋》《绿色的未来》这六篇“音乐日记”,真实而又生动地将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记录,逐页展示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心灵美。
艺术构思的不落俗套和音乐语言的不拘一格,是这部作品两个最显著的创作特色。作者把创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游刃自如地进行艺术表现。作品的题材来自林区生活,但又不囿于某一林区的生活写实,而是兼有我国北方林区和南方林区的某些特点(如《山泉》),使作品所反映的林区生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更带普遍性和概括性。作品的旋律也不以某一地区的民间音乐为素材,但又不失民族的气质与神韵,使作品在音乐上既能显示出作者的个人风格,又能更有效地进行形象刻画和求得时代新意的表达。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生活积累与语言积累上的功底。
《森林日记》的作者一开始便为他们在创作上的探索确定了一个目标:内容上,要真实地反映当代青年崇高的理想情操;形式上,要为群众喜闻乐见,尽可能做到雅俗共赏。探索的途径,则必须从深入生活开始。张敦智和于之两位同志曾于1979年和1980年分别深入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像浩翰大海一样壮美的森林景色,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生活启示他们:苍山常青,碧水长流,五谷丰登,鸟语花香,是党和人民的愿望。这崇高的愿望激起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创作一部作品来提醒人民爱护森林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这一切就成了《森林日记》的创作契机。
这部作品的构思,是由“啊!迷人的大森林”这一沁人心脾、令人神往的诗句引发出来的。这种沉醉在祖国大自然怀抱中的至情流露,凝结了作者在林区感受最深之点。作者从生活中捕捉住这种质朴而又富于个性的典型感情体验,紧紧地把握住它,使之成为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并且从几个方面向生活的深处去开掘其中富于诗意的内容,以便在音乐上更好地发挥它以抒情见长的优势。
撷取自己深有所感,又感人至深的某些片断,采用“日记”这种灵活别致的样式,按照声乐套曲的对比原则来进行结构,并且用“日记”的作者(一个心灵纯洁、性格开朗而又富于幻想的少女),也就是内心独白的“我”贯穿全曲。这种将文学和音乐结合起来的形式,更易于为我国的广大群众所接受。在《森林日记》中,所谓“日记”,主要是体现在用散文写作的朗诵部分。作者有意识地让朗诵分担起独白、叙述、描绘等任务,使歌词从介绍环境、交代情节等方面解脱出来,以便集中写人的心情感受,这是颇有独到之处的。
正是由于作者坚持了从生活出发的创作原则,又遵循了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从而使这部作品的艺术构思具有一定的新意。
注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