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陇其家训译注(全二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读

陆陇其(1630—1692),原名龙其,字稼书,谥清献,学者称当湖先生,浙江平湖人,清代入祀孔庙第一人(九人之一),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著有《松阳讲义》《四书讲义困勉录》《学术辨》《三鱼堂文集》等,后人辑为《陆子全书》共一百余卷。

陆陇其出生地泖口,又名龙头,位于今平湖市新埭镇东北浙沪交界处,原为自然集镇,现为泖河村。泖口之名始于泖水,为长泖、大泖和西来之水汇集之口。泖口水路交通发达,商贸繁盛,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南北朝顾野王,元代孙固,明代陆东、陆光祖等先后居住于此,相继建有顾书堵、听雪斋、三鱼堂、水月湾别业等人文古迹,而陆陇其及其尔安书院则使泖口成为江南的儒学名镇。

陆陇其是唐代宰相宣公陆贽之后,世居浙江海盐之当湖,明宣德五年(1430)平湖建县,遂为平湖人,六世祖陆东始迁泖口。泖口陆氏三鱼堂堂名来自于陆东之父陆溥。据明天启《平湖县志》记载:“陆溥,字文博,号静庵,邑诸生,以资受上海县丞,后调任丰城县丞,领漕兑,夜过采石矶,舟漏,溥跪祷曰:‘舟中一钱非法,愿葬身鱼腹。’祷毕漏止,天明视之,有三鱼裹水草堵漏,寻以亢直罢官归。”陆溥返乡之后,以“三鱼”名堂,以志前事。俞金鼎诗曰:“堂开轮奂号三鱼,尚义坊头陆氏庐。闻说鄱阳风浪险,漏舟稳渡五更初。”陆光祖《三鱼堂记》则说,陆家世以忠孝节义诗书相传,陆溥以孝友承家,以廉惠守官,仗忠信、踏风波,受天之佑。

陆溥之后,陆家几代人皆以耕读传家,但声名不显。陆陇其伯父陆灿,字振玉,号墨涛,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初授济南府推官,廉洁正直。陆灿平反冤狱释放死囚,参与乡试选拔人才,为人称赞。崇祯十一年,清兵围困济南,次年正月初二济南城破,陆灿以死殉节。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陆灿被追谥节愍,入忠义祠。陆陇其之父陆元,字叔因,入清后改名标锡,长年任私塾先生。

明崇祯三年,陆陇其生于泖口。少时,其父教导说:“居官不入党,秀才不入社,便有一半身份。”又说:“贪与酷皆居官大戒。”陆陇其秉承“笃实务本”的庭训,入仕后以正直清廉自励。清顺治七年(1650),受聘到嘉善蒋文琢家担任私塾先生。自二十一岁到六十三岁,有三十多年或受聘坐馆或在家授徒,即使在担任嘉定、灵寿知县之时,也常到县学或士人家中授课。《陆清献公莅嘉遗迹》记载了他到嘉定士人家中授课的诸多事迹,《松阳讲义》则是他在灵寿县学授课时的教材。

康熙十四年(1675)四月选授嘉定知县,七月赴任。据《年谱》记载,嘉定是滨海大邑,土高乏水,民多逐末,以故城居者少,富商巨室散处市镇,武断暴横相沿成俗,号称难治。到任之后,以锄豪强、抑胥吏、禁侈靡、变风俗为主。康熙十五年,左都御史魏象枢荐举陆陇其补福建按察使之缺,而江苏巡抚慕天颜因其不肯送礼,故诬其不能胜任,部议引才干不及例,降级调用。嘉定县民闻讯后罢市争议,连日到巡抚衙门请愿,请求留任,慕天颜不得不上疏请吏部复议。康熙十六年二月,被诬告“讳盗”罢官,嘉定县民不服而罢市三天。其离任时,行李中唯有图书数卷和织机等物,嘉定九乡二十都万余男女执香携酒为他送行,又建生祠纪念。康熙十七年,入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后因其父去世,放弃考试,回家奔丧。丁忧期间,手不释卷,相继完成《读礼志疑》《读朱随笔》等论著。康熙二十二年,出任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北枕太行,南濒滹沱,水冲沙压,旱涝频仍,且地近京城,劳役繁多。上任之后,务在与民休息,发粟赈灾,奖励农垦,免征赋税,洁己爱民,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任灵寿知县七年,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得到灵寿县民和朝野有识之士的一致称赞。康熙二十九年,升任都察院四川道试监察御史,因屡次上疏得罪权贵,部议不称职,于康熙三十年九月弃官返乡。其后,在泖口陆光祖尔庵旧址建尔安书院,著书授徒。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底病逝,葬于泖上画字圩。

陆陇其以其高洁品格和笃实践履,以及在清初“尊朱辟王”思潮中的学术贡献,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去世之后,康熙帝欲任之江南学政,称赞道:“朕观原御史陆陇其学问优良,操守甚善,若以补授,必能秉公考校,破除积弊,有裨士习。”得知他已亡,则不禁感叹:“本朝如这样人,不可多得了。”雍正四年(1726),因其符合“持身无瑕疵,讲学尚醇谨,能持门户之见,而名登清之仕籍”的儒学模范标准,而成为清代入祀孔庙的第一人。乾隆元年(1736),追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追谥清献;乾隆二年,朝廷遣员祭祀;乾隆三年,皇帝御赐碑文:“研精圣学,作洙泗之干城;辞辟异端,守程朱之嫡派。”还得到同时代学人的诸多称赞。魏象枢说:“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于父母。”王士禛说:“近日廉吏,方面有黄州知府于成龙,有司则嘉定知县陆陇其。”

有清一代,陆陇其地位尊崇,及至清末民初,其品格践履仍然得到了肯定和赞扬。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很有惠政,人民极爱戴他。后来行取御史,很上过几篇好奏疏。”“平心而论,稼书人格极高洁,践履极笃实,我们对于他不能不表相当的敬意。”

陆陇其生前并未编撰名为“家训”的书,但留下了许多家训类的著作、文章。本书第一部分为专著《治嘉格言》,全称《陆清献公治嘉格言》,共一百七十五篇,是其任嘉定知县期间为教化士民而写,旨在“禁奢靡、变风俗”,“以德化民”,上至教孝、教悌、婚嫁宾祭等大端,下至饮食服御等琐事,凡“人生日用之所必资者”均有论及。如《治嘉格言》原序所说,陆陇其爱民如子,“视四境如一家”,“若父诏兄勉,一一代为之筹”,此书实可作为家训看待。附录一选自《三鱼堂文集》与《外集》,包括《读朱子白鹿洞学规》《跋读书分年日程后》《崇明老人记》《翁养斋教子图跋》等。第二部分选自《三鱼堂文集》,为陆陇其的家书,与大儿子陆定徵、三儿子陆宸徵、弟弟陆武修、侄子陆礼徵、女婿李枚吉与曹星佑的书信;另有写给叔叔陆元旂、曾叔祖陆蒿庵的十四封书信,对象虽是长辈,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家训,但其中涉及家族子弟教育、陆陇其个人为官处事的经历等,可以作为陆陇其家训思想的补充资料,所以一并选编在后。附录二则为与弟子书信,包括与赵鱼裳、赵旂公、席汉翼、席汉廷、周好生等人的七封书信。附录三则为相关传记资料。陆陇其家训重在待人接物处世之道,下面分五点来简论其思想特色。

(一)孝悌

孝悌是中华传统美德。陆陇其“逢人劝读书,出口言孝悌”,其家训中的孝悌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真孝真悌,亲睦三族。

孝是人的天性,《治嘉格言·孝亲敬长》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彼不孝不弟者,岂天性然哉?皆由不觉耳。”孝悌是仁之本,天性使然,不孝不悌者是天性不觉,“不知爱亲敬长,不孝不悌,非人也”。《治嘉格言·人所以异》进一步指出:“非禽非兽,当孝当悌。不孝不悌,禽兽何异?”

如何才是真孝真悌?《治嘉格言·真孝真悌》说:“父慈而后子孝,兄友而后弟恭,此是常事,固不足道。傥父不慈而子自孝,默有以感动父之慈,斯为真孝。兄不友而弟自悌,默有以感动兄之友,斯为真悌。”父不慈而子自孝、兄不友而弟自悌,默默感动父之慈、兄之友,才是真孝真悌。为此陆陇其还提出真孝子方许烧香、真悌方许施布的原则。《治嘉格言·一孝立而万事从,只少肥爷丸也》则强调了以爱妻、子之心爱父、兄而能心中有孝悌:“傥能以爱妻子之心爱父兄,庶几其可矣。”

如何才能做到孝悌?《治嘉格言·父在须知》说:“凡人子于父在时固当专心读书,然于世务亦不可不知。”孝悌之人除了专心读书,还要知道世务,如钱粮数目、接待礼节等,才能当家作主,井井料理,不被欺辱。陆陇其还要求守身孝子当多读医书、留心药性,以备不时之需。孝亲敬长扩大开来,则是亲睦三族,并重并隆,不可偏颇,如《治嘉格言·亲睦三族》说:“父族、母族、妻族,义固并重,情当并隆。”

第二,慈爱率先,教孝教悌。

孝悌是人的天性,慈爱也是人的天性。《治嘉格言·勉兄爱弟》说:“天下断无不爱子之父,宜亦无不爱弟之兄。”如果慈爱父兄碰到不孝不悌子弟怎么办?《治嘉格言·慈爱率先》指出:“人皆责子之孝,责弟之悌。吾独责父之先慈,责兄之先友。故子或不孝,父不可不慈;弟或不悌,兄不可不友。盖父兄为子弟主,岂可不立子弟之榜样,徒责子弟之孝悌哉?”父兄当先慈爱,为子弟做好榜样,即使子不孝、弟不悌,身为父亲、兄长也绝不能不慈、不友。只有父兄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才能引导子弟。《治嘉格言·勉兄爱弟》向兄嫂提倡“设弟若不悌,兄便有以责其弟,嫂又为之鼓吹。吾为为兄者计,莫若推父母爱子之心以爱弟,则庶几可矣”。大多数人“不教孝而自孝,不教悌而自悌”,有少数人“教之孝而不孝,教之悌而不悌”,对此,《治嘉格言·教孝教悌》说:“宁使我教之孝悌而不孝悌,毋使我不教孝悌而不孝悌。”不能因为“教之孝而不孝,教之悌而不悌”,就放弃了教孝教悌,更不能不教而诛。陆陇其还语词严厉地指出:“世上有一种人,平日不教之孝悌,而遽责其不孝不悌。噫,何谬谬也!”

少年子弟总有一天会成为成年父兄,如何才能为人父兄呢?陆陇其从子弟孝悌出发,推及父兄慈爱,再从父兄慈爱返回到子弟孝悌,由己到人,再由人到己,就此进行了正反双向的推演。如《治嘉格言·事父为父,事兄为兄》说:“人人有为父之日,不思为子之时能竭其力,他日何以责子之孝?人人有为兄之日,不思为弟之时恭敬其兄,他日何以责弟之悌?若吾事父未能,事兄未能,而顿欲求备于子若弟,可谓内省不疚,无恶于志乎?故必修身为本,责己宜严,兢兢自立一标榜,确足为子弟师表,然后可以为人父兄。”

第三,兄弟亲爱,齐心断金。

对于兄弟关系,《治嘉格言·字义联属,共当体认》指出兄弟本是“极亲极爱者也,有兄不可无弟,有弟不可无兄”,“喻人情亲爱之至,必曰如兄如弟”,“兄兄弟弟,父母岂不乐哉?”如果兄弟不和,动辄相残,“充其心岂不欲父母单传而快乎?” “父母若单传,恐又自伤其孤特矣”。

关于如何才能处好兄弟关系,《治嘉格言·子尽子责》说:“一父母所生兄弟,凡遇公事,皆当协力同心。内而养生送死,外而吉凶庆吊,固必均任。傥或贫富不同、贤愚不等,即一力承充,不必分派兄弟以伤和气。”遇到公事,兄弟应当协力同心。如果有贫有富、有贤有愚,富者、贤者多承担些,关系才能和谐。兄弟之间若因故伤了和气,也应多反思、多自责,不能盲目自尊、苛责他人。《治嘉格言·自反不尤》说:“人惟单见人有不是处,故不见自己有不是处。人若知自己有不是处,遂不见人有不是处。此在凡有血气者,时宜省察,而于兄弟叔侄间尤宜刻刻自反自省。有不觉困心横虑不胜自失之悔矣,何至有参商凌竞之日哉?”如此,才能兄弟亲爱,如同古人所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第四,孝子爱日,逢忌举祀。

父母在时,定当勉力奉养,死后哀荣怎及生前受惠?《治嘉格言·孝子爱日》说:“人子于父母在时不思勉力奉养,及至殁后,虽享祀丰洁,一陌纸钱值几文,一滴何曾到九泉耶?况又有一陌不烧、一滴不灌者也。”父母去世之后,子欲养而亲不待,祭祀就成了子女无缘侍奉父母的愧疚心理的精神补偿。因此,《治嘉格言·逢忌举祀》指出:“每逢时节,定要备祭馔、纸钱,且必荐一二时物。切勿失礼,使先灵永作饿鬼,使逆子看样效尤。”祭祀父母之时,必须“虔诚恭敬”,如同《论语·八佾》所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器也必须讲究,“要另备祭器。酒钟、碗箸,弗用家常器皿,使阴灵不以吾为亵”。

陆陇其认为孝悌要从幼儿抓起,“子弟三两岁时便要教之孝悌”,“至长时自然依依爱敬”,“尊长见之自然道好,闲人观之亦自然称赞”,从小注意家教,长大自然就好。

(二)仁爱

仁爱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陆陇其家训中的仁爱思想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默体其心,阴行善事。

《治嘉格言·近仁四端》说:“亲朋有急难,须多方救济。儿女有过失,须着实切责。嫁人非大过,须佯痴宽恤。租户无好人,须刻意宽恕。”若能做到这四点,也就是有仁爱之心。陆陇其特别关注家中的仆人,如《治嘉格言·恤人》说:“我为家主,如下人效力于吾,务要体恤其饥寒劳苦。酒肉饭食,再弗吝惜。若于农工,酒食尤宜加厚。不然,一味掂斤播两,便非体统,且不近人情。”如果仆人做错了事,该怎么处理?陆陇其的做法是默体其心,阴行善事,《治嘉格言·默察仆妇》说:“主母托使女淘米,被其做一袋子藏于袖中,逐日不论干湿必撮袖半升三合。主母不觉,或不知如此。即油盐柴草取出,暗藏一处,乘间运出。皆当默默稽察,使其没得做出来,而后为善处两全也。”默默观察,暗暗纠正,自己既没遭受损失,又保全了他人脸面。

第二,体心行善,好义急公。

《治嘉格言·体心行善》说:“亲友贫窘时,见吾若难开口,或于冰冻十二月,见其衣单,不妨脱一件与之。或于青黄不接时,见其食贫,不妨携升斗周之。”陆陇其希望人们“善培初念”,“为善止谤”,“为善不求人知,求知非真为善。受谤不急自解,无辩可以止谤”。如有人前来借钱借物,“当借即与”,“或有或无,切勿风雨累人奔走,使人怀恨”;如有人搭船,“无论文人俗人、晴天雨天,察其言貌未必不良,切勿却阻。此是方便事,不过半日光景。无损于我,人亦知感”。

陆陇其还强调要戒刻薄,《治嘉格言·戒刻薄》说:“男女刻薄者必不长寿,且必无子。”刻薄之人有子无子且不去说,戒刻薄却是应当的。他希望人们不但不刻薄,还要成人之美,努力做到“人有好事,切勿插入破句,自坏心地”,还希望人们“肯于先生面上加厚一分,亲友面上用情一分,而于租户面上宽让一分,于奴仆面上薄责一分”,如此便能积累功德,胜过烧香拜佛一万倍。

(三)尊敬

尊敬也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陆陇其家训中的尊敬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尊师重傅,待师从厚。

陆陇其在做官之外,长期担任私塾先生,深知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治嘉格言·教子无欲速》说:“易子而教,安得不讲尊师重傅四字。”《治嘉格言·尊师重傅》说:“只要我尊师重傅为主,一概教法、心思俱不必参用。”在陆陇其看来,读书之家必须尊师重傅,必须以尊师重傅为主。

为何要尊师重傅?《治嘉格言·待师从厚有益》指出:“师爱其弟,弟爱其师,加工倍常,无言不悦。其加工处,又要知感知谢。先生晓得主人知感,愈觉有兴。子弟从此终身受益矣。”待师从厚,师傅把弟子当作自己的子女一般去爱、去教诲,弟子自然受益。如何做到尊师重傅?《治嘉格言·弗责备先生》说:“读书一事,要涵育薰陶,俟其自化,不可欲速。但可责子弟之不率教,不可责先生之不善教。但自愧主人之不诚,不可责先生之不诚。子弟自然成器矣。切勿归罪先生,使先生笑我午出头也。”读书成就差别很大,可责备子弟不率教,不可责备先生不诚,只有真心实意尊师重傅,才能督促子弟更好成长。

第二,卑勿议尊,敬老爱幼。

陆陇其恪守尊卑观念,倡导卑者尊重尊者,比如晚辈给长辈写信,要一笔一划,恭恭敬敬,“凡卑幼达字尊长,定当楷书如一,带草便属不敬”;同时要求“卑弗议尊”,因为“凡处卑幼,若向人前议论尊长,无损于尊长,必见鄙于正人”。由此延伸出去,则要求“敬老慈幼”,“见扶杖老人,须真心敬重。见孩提有志气者,须加意爱护”。还要“嘉善而矜不能”,“见肯读书儒童,须加意劝奖。见初学作文,须短中求长,圈出好处,加意鼓舞,使其有兴”。

第三,自重取重,切勿失足。

读书人除了尊重可敬之人,还要自重。《治嘉格言·自重取重》说:“做秀才原要自重,切莫将别事干渎府县。”陆陇其强烈反对干涉衙门,《治嘉格言·切勿失足衙门》指出:“子弟以读书为主。若不然,吾亦不能代汝谋矣。切不可误入衙门,坏心术,舞文法,系囹圄,受刑辱,惊妻累子,玷祖辱宗。”考取功名,或举人,或进士,正途出身做官即可,但不能“失足衙门”,做一些“坏心术、舞文法”的事。

《治嘉格言·亲贤远奸》说:“敬重孝友端人。敬重实有情义正人。敬重真心实意正人。敬重读书君子。若游荡无信、骄傲刻薄、合赌、斗牌、扛醵者,勿近。”陆陇其尊重端人、正人、君子,具体地说就是孝友有情、真心实意、读书君子,对那些游荡无信、骄傲刻薄、赌博弄牌、凑钱酗酒之人,则敬而远之。

(四)节制

节制也是中华传统美德。陆陇其家训中的节制思想主要体现为慎言和节欲。

第一,慎言。

言为心声,定当慎言。具体则分为谨、戒、勿三个层面。

谨。《治嘉格言·称述得情》说:“凡述人言语,必照其前后次第一一顺说,断不可颠倒其字而失其意旨。尤不可揣摩其言添出话头,致错怪了人。”若要言语恰当,还要注意场合,随机应变,当说才能说,不当说则必不能说。陆陇其要求人们“密时谨言”:“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虽当相知极密时,语极要谨慎。此亦利害关头,切须记着。逢人且说三分话,作事宜存一点心。古人云,妻前只说三分话。况他人耶?”还要注意言语对象,不能动辄开口,白白遭人鄙视,《治嘉格言·慎言无愧》说:“凡开口不定是借财,宜加谨。或托人谋事,或托人荐扬,或自为人举荐,谅人必不从者,切勿轻言。令人生厌,且致笑我不达事务。”

戒,也即严格遵守言说底线。《治嘉格言·戒谈闺阃》说:“今人刻薄,喜谈淫乱,造言生事,妄议人闺阃,供其戏笑。我一概勿听、勿信、勿传、勿述。”《治嘉格言·戒刺戒谑》也说:“语言切勿刺人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又不可攻发人之阴私。”“戒谈闺阃”不是因为厚道,而是因为“经目之事犹恐未真”,按照常理应当如此。“戒刺戒谑”,是因为言语太过刻薄,必当使人怀恨在心,若逞一时口快,最终必受伤害。还有“弗作风云”,他认为,“大凡富贵长者,出言定是持重。若立地风云变化,毫无情实,自谓谈笑有机锋,倜傥过人。吾谓削元气,非正人君子之道也”。那些喜欢插科打诨、谈笑风生,自以为风流倜傥者,不可不戒。

勿。戒是底线,但人不能总是踏着底线行事,所以还有一些其他规矩也当遵守,那就是“勿”。比如《治嘉格言》有“弗向人称能”“切勿离间人骨肉”“切勿听人谗谮”等篇。陆陇其认为,“凡父子、叔侄、兄弟、夫妻、姑媳、妯娌间,或以小事有言语偶乖处。然风雷无竟日之怒,亦即刻自消矣”,因此,“断不可乘隙离间,搬是搬非,添说挑拨,使人家骨肉参商”。对于那些离间之话,如“人欲间离骨肉,间离朋友,使无端谗谮,借景挑拨,默使人亲者疏,是者非”,也不可去听去信,“我一概勿听勿信,所以全骨肉、敦友谊者多矣”。家人之间,如有口舌之争,“说过便消,断不可效彼长舌,反复再道,又动人气”;道听途说之言,“莫述人浪说”,更不可“向妻孥前称述”,听过即当搁置,免得麻烦。

第二,节欲。

陆陇其生于江南水乡小镇泖口,一生清苦,清廉自守,安贫乐道。具体而言,其节欲思想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

第一,物质层面。物质匮乏的时代,贪吃贪喝是人生大忌;即使是在繁荣昌盛时节,也不可奢侈浪费。《治嘉格言·勿贪吃着》指出:“人孰不欲着衣吃饭?品行皎皎,贫不求人,即盐齑、酸汤淘饭,尽自适矣;破衣蒙戎蔽体,亦愿足矣。人亦不得笑我,我何尝乞于人?若贪吃贪着,穷作富态,美其食,丽其衣,终将不继,被人议我丰啬不均。不如守我寒素,蔬食布衣为可常也。”平常人家不但要“勿贪吃着”,还当在冬天“积足一年饭米、一年柴草,并多积砻糠者”,如此才能做到“足食宽怀”。此谓“节俭免求人”。还有“切勿赊取店帐”“衣饰弗宜当”等条目,都指出了物质之节欲。

第二,精神层面。《治嘉格言·三好三必》强调:“男子好闲者必贫;女子好吃者必淫;男女好乐者必殃。”游乐之欲太过,必然导致不幸。如能做到节俭而免于求人,也能够使精神平衡,如《治嘉格言·节俭免求人》说:“要知求人时未必有济。纵或勉强应承,究竟终不如愿。当面背后不知无数言语,气色淡薄,情状、面相难当。何如有时常思此光景且节俭,莫待无时亲遭此苦楚,自怨自艾也。”《治嘉格言·安贫志学》说:“衣,身之文也。若服之不衷,又身之灾也。食,民之天也。若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故衣敝缊袍而不耻,蔬食饮水而乐在。鹑衣百结,箪食瓢饮,古圣贤每每如此,吾何独不然?乃欲着好衣、吃好饭耶?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所当终身诵之。”安贫志学,人品、学问才能日有长进,进而达到圣贤境界;即使做个平常人,也能心安理得,所谓“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节制还与知人、知己有关。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惜世上智者多、明者少,知人者多、知己者少。《治嘉格言·自反不尤》:“人惟单见人有不是处,故不见自己有不是处。人若知自己有不是处,遂不见人有不是处。”人往往明于识人,而暗于察己,缺乏自知之明;人一旦知己之不足,就能宽恕他人之不足,做到知人、知己而拥有节制美德。

(五)读书

陆陇其总结前贤经验,并结合自身体会,提出了不计功利的读书目的和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还就“宽严训”等教育理念进行了论述。

第一,读书目的。

陆陇其认为读书是读书人安身立命之本,不能把读书看作是获取功名利禄的工具。《治嘉格言·教子读书写字》指出,读书不一定能得中举人、进士,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完善自我,“苦志读书,自有贵日,自有富日”;读书可以陶冶情操,“气质自然驯雅,周身皆流动活泼”,“有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陆陇其还就阅读经典与应对科举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读经、读古文才是根本,读八股时文不过是为了了解考试的规矩和格式,不能舍本而逐末,“时艺切勿轻弃,经文虽旧必存”。

第二,读书方法。

陆陇其做官、讲学之余,读书不辍,形成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系统读书方法。其一,持之以恒,《治嘉格言·男儿何事不读书》说:“读书人家不可轻弃书本。”即使一时半会没有长进,几番考试也没能得中秀才,也不能“半途废书”,要持之以恒。其二,欲速不达,《治嘉格言·教子无欲速》说:“万事或可欲速,惟儿子读书,或亲教,或易教,断不可欲速。”其三,读书要好疑多问,《治嘉格言·疑思问》说:“吾本读书人,俗字写不出,闲字不识,故事不记不晓者十常八九。不妨向相知者质疑,断不可耻于求教,终身莫解。”其四,读书要交接益友,《治嘉格言·愿良朋辅儿》说:“子弟学问,得之父兄师长者多,得之朋友者亦不少。……见善而从,不善而改,皆吾师也,皆吾友也。思齐内省而已。”

此外,陆陇其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宽严训”,《治嘉格言·宽严训》说:“故诸生全率教者,则全用我宽。全不率教者,则全用我严。率教者多则多用宽,不率教者多则多用严。又就一人而言,始而率教则用我宽,继而不率教则用我严,终而又率教则仍用我宽也。始而不率教则用我严,继而率教则用我宽,终而又不率教则仍用我严也。一分率教,我有一分之宽。一分不率教,我有一分之严。材质在人,因之而已,而我何与焉?是之谓宽严适宜。”教育应当根据各人“材质”做到“宽严适宜”。对待子女,陆陇其认为“严以成爱”:“子女二三岁至十五六岁,虽极爱之,却要严声厉色,训之戒之。切勿少假颜色,习成骄奢淫佚,不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谦卑、逊慎。”如果子女有了不良习惯,“及长成,莫能禁止”,这就是父母的责任了。

总之,陆陇其家训中的孝悌、仁爱、尊敬、节制等思想以及读书、教育理念,既有益于当年,又有益于当下。正所谓“肯读书,能孝悌,做好人,行好事”,则可以“与父祖以美名,亦可以为人矣,亦可以为子矣”。做人与读书,古今都是一回事。

本书据清光绪十六年许仁沐编辑、宗培批行的《陆子全书》为底本点校整理,并以清康熙四十年琴川书屋本《三鱼堂文集》《三鱼堂外集》及同治七年上海道署刊本《治嘉格言》等参校,同时也参考了吴光酉、郭麟、周梁等撰的《陆陇其年谱》(中华书局1993年版)以及相关地方志等文献。

本书的译注者为嘉兴学院张猛、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张猛负责《治嘉格言》、附录二、附录三的点校整理,全书的译注与实践要点、导言的撰写;张天杰负责“家书选录”与附录一的点校整理,以及全书选编、统稿与校对。本书图片由金卫其提供。因为学力之限,本书一定存在不少问题,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