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诗词鉴赏十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按格律分类

按格律,可以将古典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诗歌发展到南朝,一种讲求声律与对偶的新诗体诞生了。这就是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经由初唐的定型、完善,成为此后诗人们最为用力的一种诗体。人们把这种新体诗称为“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是相对于以前的没有严格格律的诗体而言的。自然,人们就把那种没有严格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因此,“古体诗”既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如杜甫的长诗《北征》称五言古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称七言古体。

“律诗”根据每句字数多少,可分为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根据每诗句数的多少,也有不同的名称,普通律诗每首八句,仅六句的称小律或三韵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根据每句字数的多少,可分为五绝、六绝、七绝,其中六绝较少。绝句有“古绝”和“律绝”之分,前者不讲严格的格律和音韵,属古体诗,后者同律诗一样有严格的格律和音韵要求,属今体诗。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近体诗,我们这里稍微介绍一点近体诗的格律。

总的说,近体诗的格律很严格,也较复杂。这里我们从句数、平仄、对仗和用韵几个方面讲一点最基本的要求。

句数: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等于或大于十句,三韵律六句。

平仄: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

对仗:律诗有对仗要求,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都要对仗,如果是一首排律,无论写多长,中间全部要对仗。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共72句36联,除首尾二联4句,中间34联68句都对仗。

用韵:每首诗的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且一韵到底,一般为平声韵。不像古体诗中间可以换韵。

句数、对仗、用韵都好理解,平仄比较陌生,在这里作一点解析。

什么是四声和平仄?

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古诗韵律中的“平”即平声调,“仄”包括上、去、入三种声调。古代入声字现在分布在普通话的四声中。入声字发音都较短促,如“吃”“学”“雪”“泊”“礴”“一”“七”等。这些入声字的声调在今天南方的广大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保留,如上举的这些字的入声调,在上海话中几乎都保留了。

一般情况下,现在我们可以按普通话的四声来分辨平仄,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为平声,普通话的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什么是平仄交替?

简单说,平仄交替就是每句两字两字平仄交替,如果第一第二两字为平,则第三第四两字为仄,第五第六两字又为平。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什么是平仄相对与相粘?

相对: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反或是相反类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平仄——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相粘:相对是讲同联之间的平仄关系,相粘是讲上下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即下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联对句平仄的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如上联对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出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因为这种平仄相对与相粘很严格,有时为了符合平仄要求则可能伤害辞意的表达,所以古人讲诗时还有一句话,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在讲平仄相对与相粘时,每句的第一、第三、第五三个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三个字则必须严守规则。如杜甫《登高》,整首诗的平仄关系为: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平仄平平平仄平(第二字“急”为古入声字,为仄声)

②渚清沙白鸟飞回——仄平平仄仄平平(第四字“白”为古入声字,为仄声)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④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⑤万里悲秋常作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⑥百年多病独登台——仄平平仄仄平平(第一字“百”、第五字“独”为古入声字,为仄声)

⑦艰难苦恨繁霜鬓——平平仄仄平平仄

⑧潦倒新停浊酒杯——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浊”为古入声字,为仄声)

由上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每句的“二四六”确实很分明,该相对的地方一定相对,该相粘的地方一定相粘。

以上是律诗的格律,绝句的格律则可截取律诗前四句或后四句或中间四句或首联尾联的格律形式,所以绝句也可称为“断句”“截句”。如果用律诗的首尾两联的格律形式,则可以不对仗。

根据以上格律形式,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渭城曲》都为古绝,也即古体诗;可判断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律绝,也即近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