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价值投资: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理性投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书最主要的内容是关于价值投资——通过对公司基本财务报表分析评估公司价值,通过购买公司股票而获得公司的部分所有权。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于75年前创立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今天,这些理念被广泛用于投资行业并被学术界普遍接受。作为一种投资哲学,这些思想的成功,大多因格雷厄姆最著名的学生——沃伦·巴菲特的投资表现而成就,而沃伦·巴菲特的致股东信鼓舞了众多投资者的跟随。尽管这些思想哲学被广泛运用,同时还伴随着计算能力呈指数型增长,以及无所不在的财务数据,价值投资的奇迹依然发生。这似乎不符合逻辑。有效市场为何还会给人免费午餐?最好的答案是,价值投资的奇迹之所以依旧发生,与格雷厄姆所发现的原因相同,那就是人类的行为是非理性的。尽管投资工具不断创新,人类依旧是人类,自远古以来,人类一直受到固有的认知偏差的困扰。也许,我们不能克服这些内在的行为弱点,但我们可以利用投资过程来减少这些弱点。我们能够使用的方法正是本书的第二个主题:量化投资。

虽然“量化”一词可能使我们想到神奇变化的复杂方程,而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使得这些方程更加令人捉摸不透,但是,对这一术语的最好理解是,它是行为错误的“解药”。面对未知,我们用来推理的大脑非常不完美,而我们却全然意识不到这种不完美,因为这种不完美本身让我们看不到我们的过失。我们很“自信”地处于不完美境地。我们需要某种手段使我们免于认知偏差,“量化”正是这一手段。它不但使我们自身免于行为错误,也使我们能够发现别人的行为错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所需要的模型不一定特别复杂。实际上,事件本身的分量就表明,即使是简单的统计模型,也要好过最好的专家。正是因为我们不完美认知的基本属性,那些简单的统计模型才会不断超越最好的专家,即便这些专家拥有模型的结果。这一点对于价值投资者是这样,对于任何其他领域的专家也是这样。

本书针对的是价值投资者。将主动策略的投资结果与具有类似结果的被动策略相比,会让人觉得羞耻和抓狂。为何如此激进的努力会白费力气?(这里,我们委婉地使用“白费力气”一词,更为真实的表述可以用“摧毁价值”。)可能的解释是,激进的投资经理无意地——却是系统性地——将认知偏差带进投资组合,这些偏差导致投资失败。然而,我们并不是命中注定会这样。有一些量化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有更好的投资表现,这些方法对于每位价值投资者来说都不陌生:加大安全边际、识别高质量的特许经营、发掘最廉价的股票。通过梳理这些方面的研究,并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进行检验,我们总结出这些研究中最好的观点,进而综合为全面的量化价值投资策略。这些策略并不是被动的指数跟踪策略,而是系统性的激进价值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