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论语:孔子与他弟子们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语故事

01 迎着春风的谈话

春风轻吻着水面的涟漪,枝头泛起一片新绿,天上远远近近地飘着风筝。大地醒了,人们感受到了盎然春意带来的勃勃生机。

孔子师生也受到了鼓舞,弟子们围坐在恩师身边,闲聊着他们不止一次涉及的立志的话题。仍然是孔子首先提问,学生们各抒己见。子路当仁不让,他率先站起来发言,他愿治理好一个国家,令百姓生活富足,精神振奋,三年足矣;冉求比较谦虚,他表示,愿意管理好一个小小的国家,用三年时间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兴礼乐之教则有待贤者;公西华更加谦逊,他说,他只愿在君主祭祀、在诸侯会盟时上学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听了子路的话,孔子只微微一笑,对其他人的话,则一律耐心听完,并不打断。

大家谈兴极浓,唯独曾点在一旁专心弹瑟,一言不发。

“点!你也说说看。”孔子只好点名了。

曾点所弹乐曲正接近尾声,乐声渐慢渐弱,“铿”的一声戛然而止,他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我所想的可能与他们不同。”

“没关系,不就是说说将来的打算嘛。”孔子说。

“我只想参加春天求雨祭天的活动,穿上备好的祭服,在沂水边的舞雩台上随歌舞、伴奏的大人、孩子唱歌跳舞并献上祭品,领略重视春耕的意图,品味音乐洗涤心灵的乐趣。”

孔子感慨地说:“好啊!我赞同你的想法。”

弟子们散了,曾点留下来请孔子评价一下刚才的几种意见。孔子说:“礼让治国,首先要自己谦虚,子路没做到;冉求、公西华谦虚得过分,过犹不及。”

孔子唯独没说为什么赞同曾点的想法,其实曾点明白,他只描绘了一个参与雩祭的场景,却透露了参与礼乐兴邦并善化心性的意愿。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礼乐。举行礼仪必伴以乐,礼仪节制人的言行,音乐陶冶人的心性,内外交加,相互为用,人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可以大大改观。人人向善向上,国家能不大治!全身心投入礼仪大典,既参与了礼乐兴邦大业又陶冶了性情,这正是有大志的儒者所应做的踏踏实实的第一步。

曾点告辞老师,走出门外,回味刚才的场景和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如春风拂面,内心无比轻松,他不由得自语道:“春天真好!”

说明

本文根据《论语·先进》中的资料编写。

曾点所述说的志向以及孔子赞赏曾点的理由,众说纷纭。本文的写法综合了王充《论衡·明雩》及今人林恰《孔子“吾与点也”义涵再考》(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化月刊》总第155期)有关阐释,笔者认为这样解读与孔子主张德治、重视礼乐教化的政治思想比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