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生意本质:流量即销售,销售离钱最近
BAT之所以能成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巨头,原因之一是它们占据了主流的三个流量渠道,即搜索、电商和社交。另一个原因是这三家企业成立时间较早,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这三个流量渠道互不干涉,也很少存在交集。因此,这个领域内的流量就能被一家公司独占。
众所周知,流量是互联网企业的命脉,企业有流量才有经济效益,有经济效益才能发展,占有足够多的流量也是早期互联网企业能够野蛮生长的原因。如今,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业务交集越来越多。人们在搜索时能看到电商推送,购物时能聊天交友,聊天交友时能购物及查看店铺链接。每家企业都开始觊觎其他领域的流量,流量通道被打通,“内容”成了串起不同流量渠道的工具。
企业品牌越强势,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客户,这些都是流量。其中,精准客户的流量质量更高,更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在互联网革命的上半场,企业竞相野蛮生长,待各领域逐渐成熟、初期的红利消退后,互联网行业就进入了存量时代。用户的增长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流量自然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宝贝,价格自然也随之攀升。
在流量如此珍贵的互联网革命下半场,内容变成了绝对重要的存在。那么,怎样用内容获取流量呢?最好的方式就是让用户成为粉丝,然后生成内容,生成流量。
一旦有了内容,就相当于有了“子弹”。内容上传到互联网,传播就开始了。试想,如果有更多的内容,有更多的人去传播,以现在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其影响力和规模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企业IP也能在此过程中发展起来,IP效应会带来更多粉丝和流量,企业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内容为王的时代也把流量变成了薛定谔的猫,难以琢磨。例如,百雀羚通过一个神转折的民国悬疑故事《一九三一》来推广母亲节定制礼盒“月光宝盒”。这个广告引发了现象级刷屏,证明它的确戳中了观众的痛点。然而,朋友圈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营销数据的惨淡,《一九三一》千万阅读量却只有不到0.00008的转化率,月销量只有2000多。
阅读量与销量的惨淡对比给企业敲响了警钟,也重新定义了流量与广告的价值。获取流量的最终目的是出售产品,获得利润,而不仅是博君一笑。
显然,从传播效果来看,百雀羚的广告是成功的,它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为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但消费者看完广告之后,赞美的是广告,而不是产品本身,这就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了。
百雀羚本着吸引年轻用户的目的,急于搭上流量的快车,却忽略了自己的忠实用户大多是年龄偏大的女性这一点,最终导致营销内容与产品的核心用户分离,只能惨淡收场。这个案例可以说明获取流量的确能博得关注,但真正帮助企业盈利的是转化率。许多企业在做内容时都执着于做爆款,却忽略了自家主流用户的痛点,最后只能是虚假繁荣,对产品的实际销量起不到多大帮助。
不同消费者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像百雀羚的用户都是年龄偏大的女性,她们更喜欢主流的宣传方式,这样的广告对她们显然是过于冗长且旨意不明了。“不知道在说什么”“广告太长了”“对产品的强化不够”“操作过程复杂”,这些都是用户的直观感受。用户只想买产品,而这篇花哨的文案却需要她们进行各种搜索、点击、跳转,用户在此过程中自然就流失掉了。
因此,要以用户为基础进行内容设计,这样生成的流量才是有效的。只有有效的流量才能带来高转化率,最终为企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