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走向起点(4)
【提示】这部小说是从终点往前写。
*
走出儿子的家门,凉英不假思索地就朝着大哥静山处走去。
她丈夫铁山共有三兄弟,上头是大哥静山,下面是三弟青山。她嫁给铁山的第六年,小姨银珊进了陈家。本来,她还逆来顺受,希望和小姨和平共处。无奈一年后情况急转直下,铁山专情于年少俊美乖巧的银珊。凉英完全失了宠不说,银珊仗着铁山的恩宠,对她极不尊重,十分刻薄。百般无奈下,凉英下狠心,带着六岁的儿子陈家珍,首次住进了大哥大嫂的家。后来由于静山的调解,凉英就在夫家和大伯家之间来回住。
至今想起来,凉英对兄嫂还是满怀感恩。在她第一次落魄时,大哥大嫂收容了她,把她真的当一家人看待。家里有些挤,大哥特别在房子后头的坡地上加建了一个房间,供凉英的不时之需。静山很有大哥风度和尊严,在远近宗亲里满有威望。铁山知道大哥收容了凉英,却也不敢怎么样。凉英在大哥这里是安心的,陈家珍也很快和大哥的儿子,小堂兄陈永义成了好哥俩。小兄弟一起吃饭、玩耍,一起上学。大嫂做吃的用的给孩子,总要做两份。
家珍十二岁那年,铁山病故。出殡时,凉英拒不露面。本来她也不想让家珍去,大哥静山说:还是让孩子去,于情于理都好,对家珍将来也有利处。大哥的话么,凉英总是听的。
尽管银珊私底下叽叽喳喳,但是在静山主持下,出殡路上陈家珍走在了长子的排序上。
陈家珍很给母亲长脸,十八岁那年,他当兵去了。在部队里,他表现优异,不久便做了排长,后来更升迁为连长。
复员后,陈家珍当上了县里一家大工厂的厂长。就在那里,他结识了年轻貌美的蔡锦英,不久便成了亲。
陈家珍知道自己的身世,记得自己童年寄伯伯篱下的许多经历,也了解母亲这些年的不易。一当上厂长,他便将母亲接过来住。那时,锦英对婆婆还挺尊重,一家人相处愉快,和乐融融。凉英实在想不起来,究竟从什么时候起,为了什么,蔡锦英开始对自己怒目恶言相向。不过,曾经有相命的偷偷告诉她,说锦英四方脸,薄嘴唇,两腮肉横,将来恐怕性情暴烈。对那些自己无能为力的变化,凉英只能用认命来平衡心情的倾斜。
二十五年过去了,第二次寄宿大哥家时,大哥大嫂已经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孙子。凉英就在大哥家里帮忙照看两个小宝贝。她替两岁的小女孩越越洗澡,将她放在一个大木盆里。一开始,越越调皮,把水拨拉到她身上,还咯咯地笑。凉英觉得好玩,也跟着笑。嫂子过来了,止住了越越,说不可以往婶婆身上泼水。越越还算懂事,经奶奶这么一说,这泼水的游戏就结束了。
有一次,凉英和大嫂一起剥豌豆。一边剥着凉英一边叹息说:“阿嫂,我这命还真的逆。你说家珍好好的的一个人,怎么就碰上了蔡锦英这个母老虎呢?再说当年在厦门,我要是头脑清楚些,跟了阿原,阿原老实肯干,对我又好,我今天的日子不知道要比现在强多少倍呢!”
大嫂手还剥着豆子,没有吱声。
凉英手停了一下,想到了更早的事情,又说:“哪怕当年是跟了那个大我十五岁的秃顶男人,都比现在这样好。”
大嫂说话了:“这种事情谁说得准呢?再说过去这么久了,说这些还有什么意思呢!说到过日子,我吃过的苦也不会少过你。想来,我就只有一样强过你,静山他不纳二房,死心塌地就守着我一个人。”
凉英心想,嫂子强过自己的这一样,可是顶顶要紧的啊!“话说回来,”她说,“要是不随铁山,也就遇不到大哥大嫂这么好的人了。这么说,也值了。”
“说起来,就是有缘份。”大嫂说。